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8,(22):27-30
【美国《华盛顿观察》第19期】“次贷危机”这个字眼过去几个星期似乎已经很少见诸于报端。相反,伴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的减轻和美国好于预期的经济数据相继出炉,“次贷危机最坏时期已经过去”的看法甚嚣尘上。然而,曾经为次级贷款推波助澜的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们这次却相当谨慎。他们警告说,次贷危机并未销声匿迹,反而正蓄势待发,另一波信贷危机可能很快就要袭来,并且将波及优等贷款(prime)市场,给美国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更大的振荡。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6,(18):26-27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经抵达美国,展开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北京外交部语),并将于今天在华盛顿举行“胡布会”。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2005年12月14号】“中国在融入WTO的机制中进步很大。有许多进行中的改革对中国而言都是WTO特别要求的内容。对中国来说,这一过程总有改进的空间。但有时我们也该问问,为什么美国政府和许多商人仍然对中国的表现不满呢?毕竟,中国加入WTO才仅仅只有4年呀。”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知识产权和通信法项目副教授余家明(Peter K.Yu)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闻周刊》10月29日】中国日益壮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美国的一块心病。最近出版的新书(如《红色的龙》或《中国威胁》)以及华盛顿发出的警告(比如五角大楼称中国是一个正在浮现的“势均力敌的竞争者”)共同造就了一种难以磨灭的恐惧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第23期】“中国是亚洲经济发展中能量巨大的引擎。它正在和整个亚洲经济一同成长。”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这样形容中国在亚洲的经济地位。曾经有过一个时期,人们喜欢用“美国打个喷嚏,亚洲就会感冒”来形容亚洲对西方经济局势的依赖。  相似文献   

6.
《海外经济评论》2008,(23):31-32
【美国《华盛顿观察》第21期】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工业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的石油需求正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市场。专家们估计,到202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届时中国将消费全世界20%的初级能源。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盛顿观察》4月29日】作为全球唯一一个还在成长的汽车市场,中国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诺亚方舟”。正在举行的上海车展也成了全球大小汽车公司争相朝圣的“麦加圣地”。GM希望中国市场能帮助其保全自身,甚至东山再起。大众(Volkswagen)则已借助中国市场把丰田挤下了全球销售冠军的宝座。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盛顿观察》6月11日】过去30年中,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对外贸易的“红火”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中国出口的强劲增长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经常项目盈余和庞大的外汇储备。那么,中国是否占了它的贸易伙伴的便宜呢?美国的一些经济专家对此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环保政策和环境状况有重大的区域性和全球性影响,”美国外交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亚洲项目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博士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盛顿观察》3月18日】中国经济“保八”是试探当世界经济看中国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经济保持8%增长率”的目标,让国内外为之一震。中国强调,“保八”不是希望,而是目标。如果需要,中国愿意再投入4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香港《信报》8月5日】在美国朝野的压力之下,中海油终于宣布放弃收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Unocal);一项正常的商业交易成了西方“妖魔化”中国的牺牲者。其实这并非个别的事件,在迫使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美国人就普遍相信北京要为该国庞大的贸赤负上责任。而有着类似看法的并不只限于美国,最新的《经济学人》就指出,现在已不是华盛顿,而是北京,正逐步取得了影响劳工阶层、企业财团、投资市场以至全球经济的决策权。  相似文献   

12.
《海外经济评论》2008,(16):29-31
【美国《华盛顿观察》4月2日】过去经济学家高喊了许久的亚洲与美国经济脱勾(de-coupling),今年还有效吗?花旗环球对亚洲目前出口减缓、通货膨胀率却高涨的情形感到十分忧虑,认为亚洲今年将面临2001年来首次的经济成长减缓窘境。亚洲的经济风暴正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盛顿时报》9月2日】对国会或五角大楼中的鹰派来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记录并不悦目。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2005年7月调整以后就没什么变化,压力在加大,令《舒默一格雷厄姆法案(Schumer-Graham bill)》在今秋要加紧投票。但对中国进口设置抑制性关税不能纠正贸易不平衡。  相似文献   

14.
参差的中国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第14期】“美国,尤其是美国领导人应该更好地了解中国。”佐格比国际(Zogby Internationa1)的总裁约翰.佐格比说:“中国是个非常重要的国家,不但是美国的重要战略盟国,还是美国商品的巨大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盛顿观察》11月19日】在620国家首脑聚集华盛顿商讨对抗全球金融危机良策之际,中国政府公布了投资5,860亿美元(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经济增长的计划,以此向全世界表明,中国正采取果断行动以刺激本国经济,令全球市场为之欢呼雀跃。冷静下来,许多经济学家发现,这一经济刺激计划对全球经济的直接影响可能远不如5,860亿美元的规模那么大,却可能代表了中国政府管理经济思路的重要转变。果真如此,其影响将比5,860亿美元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30日】其实早在这周之前,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就已经破裂过无数次了。可是除了日内瓦、布鲁塞尔和华盛顿的权力机构之外,很少有人悲伤苦恼,因为这些年来世界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变。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28日,华盛顿。历时两天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落下帷幕,中国和美国两国政府在会后发布了《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联合新闻稿》(下称《联合新闻稿》)。文件中双方均认为,中美关系保持了强劲、积极的发展势头,在这一基调下,今后中美两国的交流将在高层接触、军事、人文和人权等几个层次展开。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盛顿观察》3月17日】中国的“两会”今年不仅在国内受到“轰炸性”报导,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人们关注的当然是下一步中国的经济政策往何方去。而此时两条经济新闻砸出台,使得那些希望中国救世界的人们大为失望,更令关心中国经济增长的人们忧心忡忡。新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外部的经济形势还在恶化,导致中国的出口连续4个月衰减;而中国国内的需求同样不振,造成通货紧缩压力。有经济学家认为,这一切正是中国经济放缓即将触底的征兆。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盛顿观察》10月15日】巴克莱银行在纽约的首席货币策略分析师斯蒂文‘英格兰德的话说,“全球各央行在多样化上的态度越来越严肃,虽然他们过去只是说说而已。看样子他们确实已经开始回避美元了。”  相似文献   

20.
[英国《金融时报》4月17日]中国经济与世界“脱钧”了吗?“脱钩”(Decoupling)一说最早受到关注是在2008年1月,当时美国经济已经显出衰退的征兆,而中国经济仍是一派红火迹象——GDP保持两位数增长,股市创出新高。支持者认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可以不受美国经济下滑的影响,延续高速增长。16日,中国公布了2009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GDP总额6.57万亿元,同比增长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