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表述□宋子林吴君民新财会制度中关于双倍余额递减法是这样表述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直线折旧率两倍的折旧率计算每年折旧额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①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帐面净值×年折旧率÷12②这种表述只说明了...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新颁布的《工业企业财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即直线法).而“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和医药生产企业……”等,“其机器设备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新制度的颁布.对乡镇工定企业使用加速折旧法提供了政策依据,但现行的加速折旧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2007年1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施行条例》(以下简称"新税法施行条例")通过,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一起于2008年1月1日执行。新税法施行条例明确地列示双倍余额递减法可以作为一种加速折旧法被企业采用。然而双倍余额递减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能否被科学地运用受到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率的影响。而这两个影响因素在现行税法框架下,还需在制度上进一步明确。本文通过对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实务中运用的理论分析,得出理论上的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率,并据此提出了税法与会计制度协调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1993年7月,我国在保留过去直线折旧法的基础上,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和船舶运输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运输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和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企业允许其采用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是刺激投资的主要经济杠杆之一,客观上也促进了科学技术在生产经营上的应用。可以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有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规定可以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在我国允许使用不到四年的时间,正确认识加速折旧法的意义,对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折旧核算不只是一个费用的分摊问题,还具有一个资金积累的问题,因为企业的再生产活动是持续经营的过程,固定资产总是处在不断的重置和更新之中;折旧方法的选择是关系到其费用合理正确分摊的关键,折旧的一般方法不一定都是平均年限使用法,也可能是平均年限递增法,加速折旧法也不一定都是逐年递减的,也可能是先低后高然后再低的方法;大修理费用的核算应当采用预提的方法,而不应当采用待摊的方法,因为前者符合配比的会计核算原则,后者则不符合配比的会计核算原则。  相似文献   

6.
(五)折旧核算的自主权。 在折旧政策上,新制度允许企业根据国家统一的规定,选择具体的折旧方法,确定加速折旧的幅度,扩大了企业在折旧上的灵活性。 1、允许企业自主选择折旧方法。新制度规定,企业一般可以实行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对特殊行业的机器设备还可以实行快速折旧方法。企业有权在上述范围内自主选择具体的折旧方法,并在开始实行年度以前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经济特区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问题,不久前到深圳经济特区作了短期的调查。下面,仅就经济特区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供有关部门参考。(一) 多年来,我国内地企业一般都采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法”、或称“直线法”提取折旧费。最近,财政部印发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试行草案)》的通知中,明文规定:“合营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一般应当采用直线法平均计算”,即:  相似文献   

8.
孙华 《新西部(上)》2009,(8):64-64,53
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弊端以及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提出可按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相似文献   

9.
对新形式下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以往固定资产折旧有许多地方不符合改革开放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折旧年限过长,折旧水平较低,而且一切都由国家统一规定,不能充分体现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缺乏灵活性。在折旧计算方法上,企业仅限于使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新的财务  相似文献   

10.
固定资产折旧就是企业采用合理的折旧方法,把固定资产取得时的成本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内进行合理分配,使这些成本费用与每个会计期间的收入相配比。采取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各期提取的折旧额是不同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利润,可以反映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要搞好废金属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生产设备。在金属回收行业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直接用于废金属运输。装卸、加工等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损耗大、维修费用高、使用年限短等特点。为了保证金属回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如何合理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使设备报废时,能够更新,已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在我国,固定资产折旧怎么提?折旧  相似文献   

12.
朱鸿 《湖北经济管理》2011,(24):136-13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企业越来越重视折旧方法的选择。本文探讨了不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其优缺点、企业选择折旧方法的影响因素及选择技巧,以便于企业选择适合自身的折旧方法,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的今天,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固定资产折旧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文章以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四种折旧方法,并对折旧方法的优劣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企业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提供依据和遵循。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研究工作。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是企业会计能力的一种体现,更是企业效益实现最大化的体现,适合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能够让企业资源得到充分配置与利用,降低现金流出现风险的可能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宝贵财富,选择适合的折旧方法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着重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探讨,为企业提供参与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固定资产因使用而发生价值损耗是计提折旧的依据。固定资产损耗有有形损耗和无形损之分。有形损耗决定固定资产的物理使用年限,无形损耗决定固定资产的经济使用年限,因此,作为折旧既要考虑固定资产的物理使用年限,又要合理地考虑固定资产的经济使用年限,决不能忽视哪一方因素。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的加速,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速率也势必提高,因而固定资产的经济使用年限更应是人们在处理折旧问题是需要多加考虑的因素,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表明,谁的产品品种新颖、质量优良、成本较低,谁就  相似文献   

16.
<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对固定资产折旧处理做出了新规定,很多企业开始按照新规定调整折旧年限及残值,但在调整过程中发现对2008年1月1日之前已购置未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不知该如何处理,衔接工作给所得税汇算清缴带来了一些麻烦.文章将针对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调整衔接处理方面所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辅以具体案例,希望能帮助企业实现准确运用税收政策降低纳税风险的管控目标.  相似文献   

17.
浅析新企业所得税下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税收筹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税种.企业所得税直接影响企业税后净利润的形成,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在企业中,固定资产在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固定资产取得时的计价及折旧方法的选择对所得税额的多少有重大的影响.利用固定资产折旧进行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寿命,或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在企业折旧的固定资产类别中,房屋建筑物折旧占比大,其折旧方法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收益、风险及现金流量,进而对企业筹资、投资、分配、市场价值乃至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都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合理处理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的经营关系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固定资产折旧过程中人们容易产生的疑问分别做出探讨,分别对固定资产折旧范围、折旧年限的计算、固定资产减值后的折旧会计处理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意在使读者能够对折旧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分组折旧?在美国,固定资产折旧可以按个别固定资产项目逐项计算,但这种计算给登记工作带来困难。因此,美国的公认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都规定企业可以采用分组折旧或综合折旧。根据相似或某类固定资产综合计算的,称为分组折旧;根据企业所有固定资产综合计算的,称为综合折旧。采用分组折旧时,固定资产项目可以按预计耐用年限分组,或者按职能分组。例如,企业可以把耐用期限为五年的所有资产归入一类,把耐用期限为十年的所有资产归入另一类,等等。或者,企业可以把所有的卡车归入一类,所有的器具归入另一类,所有的机器再归一类等等。上述归类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例如1975年购入的卡车归入一小类,1976年购入的卡车归入另一小类,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