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企业的竞争首先是人才与制度的竞争,如何建立以激励与制约协调一致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一说到对现代企业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多数人就会提到用股权激励。诚然,股权激励是众多激励机制中较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我国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要进行有效的股权激励必须设计出适合我国的股权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2.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长期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人才激励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对国内外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相关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希望给国内股权激励制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绩效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长期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人才激励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对国内外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相关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希望给国内股权激励制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和经理人市场的的逐步建立,企业经理人员及企业员工的薪酬制度改革也就成了当前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激励机制是公司内部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则和内 容,而作为激励机制重要内容之一,股权激励的实践效果在成熟市场经济中比较明显。本文仅就西方及我国部分上市公司的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示股权激励的模式、对象范围及对公司业绩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在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后出现的,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迅速发展,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从权利义务、估值、会计、税收、限制环节等多角度对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开发》2015,(9):27-2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目前已经成了推动企业绩效增长的主要因素。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主要的作用是发挥人力资本,调动管理者积极性,激励机制的设计是最吸引注意的是公平。股权激励制度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是非长期激励的机制,一个企业如果建立了良好股权激励机制,能够很好的保障股东的利益,从而减少管理者短期行为,更关注企业长期发展。高管股权激励第列为研究对象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苗露 《活力》2011,(10):80-81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所有者与经营者追求的目标并不一致。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股权激励制度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而成功的应用.极大地调动了经理人的积极性,是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高管层股权激励机制将管理层业绩与其利益紧密联系.有助于在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利益共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股权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上市公司以其股票为标的,对董事、高管等关键人员进行的长期性激励措施。其合理实施能将公司未来价值提升与经理人薪酬很好地结合,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随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正式出台,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已经开始被许多企业采用。  相似文献   

9.
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实施股权激励均早于我国,有关股权激励的各种配套措施较我国成熟许多,再加上西方国家是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孕育出了较为完备的股权激励制度。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经历了企业内部职工股、职工持股会、管理层收购模式到2006年后有制度保障的股权激励机制的真正建立,已算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了,但与西方国家对比起来,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不少。  相似文献   

10.
股权激励是两权分离条件下,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和核心人才长期激励问题的需要.由于股权激励实践中存在条件过宽、业绩考核不严、预期收益失控等问题,使我国的股权激励潜藏着较大风险.风险的积聚和集中释放会严重冲击我国企业长期激励机制的建设,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股权激励风险的主要根源在于所有者缺位、公司治理失衡、证券市场失效、制度不完善.识别并控制股权激励风险,实现股权激励目的,是我国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股权激励与企业所有权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以股权激励制度最为突出。特别是自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企业可以"试行经理(厂长)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方式"之后,一些境外上市的大型国有企业,如中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正式推出和成功实施,利用“以股票期权计划为代表的长期激励机制来修正以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为核心的传统薪酬体系所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已成为国内企业激励制度的新动向。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与股东价值增长以“利益”为纽带捆绑在一起,是保障现代企业制度中委托一一代理机制下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运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长期激励机制,同短期激励、企业福利和员工薪酬一起,构成一套完整的企业对管理层和员工的激励体系。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后,企业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市场环境和制度变革的大环境中出现了许多困扰企业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而经营者激励不足也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公司创新激励机制,开始进入了企业、政府和理论界的视线。据相关统计,A股上市公司在2005年至2011年各年度公布股权激励预案的分别为7家、38家、10家、69家、14家、67家和130家。从2010年开始各上市公司对实行股权激励的热情再次掀起高潮,中小板块纷纷在股市跌宕起伏的2011年纷纷扎堆推出股权激励方案。  相似文献   

15.
竺素娥  林兴 《四川会计》2000,(10):42-44
激励机制是企业所有者为了降低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的制度安排,内容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个方面。财务激励机制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为出发点,对经营者物质激励所作的制度安排。有效的财务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高效运转的前提,也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试就如何建立现代企业财务激励机制的三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财务激励主体和客体   (一 )现代企业财务激励主体是产权所有者。界定财务激励主体的实质,是要明确谁拥有企业,即谁是激励者。按代理理论来分析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所…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是西方企业缓解代理冲突的重要的风险激励机制,但我国对管理层股权激励的作用还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对中外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理论和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已从单纯的福利制度安排向激励制度安排过渡。基于此,公司应尊重内生性,以长效考核机制为基础推行适度的股权激励计划,但要注意降低股权激励过程中新的代理成本和防止股权激励后的“内部人交易“。  相似文献   

17.
申庆涛 《现代企业》2003,(10):35-36
长期以来 ,对经营者的激励问题一直是我国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薄弱环节。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也是投资者 (资本所有者 )最关心的问题。中国经济学家张维迎指出 ,企业的最有激励机制实际上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实现最大对应的机制 ,其最优的安排必然是一个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剩余分享制。然而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正是用来激励公司的高层领导者或核心人员的一种制度安排 ,被认为是发展百年老店不可或缺的一种激励措施 ,是戴在优秀人才手腕上的“金手铐”。据此 ,我们再进一步考虑 ,我国在目前的股权激励方面到底有哪些障…  相似文献   

18.
股权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中的一种重要的激励制度,西方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实践证明其有效性并将其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一些公司也纷纷引入股权激励制度,其目的是对经营者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本文在对股权激励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情况提出了我国股权激励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旨在能使股权激励制度能够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更好的为我国上市公司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波澜起伏,竞争越来越残酷,企业管理者需要进行管理创新,运用新一代员工关系管理方法,调动全体员工智慧推动企业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现行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其次,从给部属足够的授权;搞好职业生涯规划,强化人才的归属感;完善企业员工考评方法;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制度;对企业员工实行股权激励等方面就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激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宋倩  郭超 《西部财会》2007,(2):55-57
股权激励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企业都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从企业股权激励的现实意义入手,分析股权激励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