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吉林金融研究》在2001年第3期“观点争鸣”栏目,曾刊发过笔者撰写的《对现行利率政策的几点看法》一文。相关问题上级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有的问题已经解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及利率政策的调整,我国现行利率政策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国际融资》2015,(4):40
在中国工业文明已经迅速发展的今天,环保问题不仅事关工业发展如何转型的问题,而且事关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已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特别是大气的治理更是为大众所关注。今年“两会”期间,《国际融资》杂志记者采访了几位全国政协委员,聆听了他们对环保问题的看法,请看本栏目文章《建设碳期货市场乃大势所趋》、《运用经济杠杆内生长效机制治理雾霾》、《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在移动能源产业》。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在新会计准则中更多强调了资金的时间价值,特别是实际利率法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使得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更加真实可靠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本文围绕实际利率法在《借款费用准则》、《租赁准则》、《收入准则》等具体准则中的应用,分析和阐述其作用,同时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第3期(总101期)以后的《中国工会财会》,从版面设计、栏目设置到文章内容,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这样评价:百期后的《中国工会财会》是老刊物新面貌,老编辑新理念,老作者新手笔,老读者新感受。先说栏目设置。各个栏目都以四字冠名,使得栏目名称更得体。这是采纳若干读者意见而作出的改动,充分体现了编辑部对读者的诚意和尊重。《财会之窗》、《财会动态》、《财苑风范》三个栏目虽然都以财字打头,却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决无那种似曾相见的雷同的感觉。这些栏目的设置,体现了刊物的特色和刊物的办刊宗旨。再说编辑理念…  相似文献   

5.
《国际融资》2015,(4):14
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中国大众来说,金融再也不是以往在银行存钱这样简单的事情,而是涉及到诸多方面的民生大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国际融资》杂志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着金融话题,请他们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发表看法,请看本栏目文章《为P2P网贷建立专有信息生产保障体系势在必行》、《鼓励商业银行跨境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改革破题之年如何破题》、《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金融风险防范刻不容缓》、《注册制要创造条件循序渐进》和《推进债券市场与养老金制度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信用社广泛推行贷款利率风险定价,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突破口。2006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下发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模板的通知》(银发(2006]8号)推介了两套《一般性定价模板》和三个《定价管理办法实例》,要求县级农村信用联社根据成本、效益和风险匹配、市场化、差别化及依法合规等原则,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参照制定辖区《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并执行。最近,我们对通化县农村信用联社制定和实施《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在县级农村信用社推广和应用《贷款定价模板》还存在着一些主观和客观的不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自本期起,本刊原《金融与法》栏目更名为《法律与合规》,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合规”方面的内容。欢迎基层法律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继续踊跃来稿,共同办好此栏目。  相似文献   

8.
井华 《国际融资》2013,(4):18-24
今年全国“两会”是换届会议。中国由此进入新的发展十年,所以,今年“两会”格外引入关注。在众多的热点中,《国际融资》记者选择了两个话题,一是城镇化,《国际融资》记者以城镇化为题,采访并收集部分人大代表对城镇化的看法,请看本栏目文章《走好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外汇理财服务的力度,从本期开始,本刊特别推出了一个针对企业外汇资金运作的新的理财栏目“企业理计专家”。本栏目针对企业在实际业务中面临的外汇理财难题,由银行设计相关方案。为企业理财出谋划策,以期帮助企业规避汇率、利率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收益置大化。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年末,《国际融资》焦点话题栏目以“民间借贷的危急时分”为题,刊登了一组文章,从多种角度谈论了温州的民间借贷危机的形成原因,也对金融改革有一种期待。如今,金融改革终于在温州拉开序幕,请看本栏目文章《民间借贷危机催生金融改革》;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全面反映此次温州金融改革内容,那么,这次改革有哪些突破?请看本栏目文章《温州金融改革有望突破》;对这场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改革,叫好的大有人在,也有人忧心忡忡,因为在中国,这毕竟是一场深层次的改革,既然是改革,风险和机遇自然会并存,所以,必须对风险有足够的认识,请看本栏目文章《温州金融改革试点的风险有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