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2.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成本节约型"创新模型,Nash-Coumot阶段博弈模型为分析依据,探讨发展中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均衡技术溢出率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对FDI及社会福利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4.
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保护贸易市场,他们往往通过国内法、双边条约与多边条约,将贸易政策与知识产权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保护知识产权作为一个重要手段,以此打开他国市场、保护国内市场。实地拓展目的国和区域市场是企业参加展会的主要目标之一,如何巧妙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以实现展会中的经济目标,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发展战略的转型,中国正努力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强国,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金融业是一个知识高度密集型行业,在信息社会中受到信息革命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尤其显。信息革命直接导致了金融业务的电子化、金融市场的网络化和金融交易处理的自动化,促进了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知识和科技的结合已经使得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成为当前金融竞争的一个战略制高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在阐述了技术创新和企业知识产权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前提下,分别从政府、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以及企业自身三个层面分析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针对上述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在阐述了技术创新和企业知识产权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前提下,分别从政府、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以及企业自身三个层面分析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针对上述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基于中国数字金融研究中心2019年发布的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衡量经济增长质量,运用工具变量法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二者存在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中介渠道的传导机制,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企业的创新融资约束,激励创新研发活动,进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质量。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在对中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银行部门,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模型的理论分析表明,在均衡状态下,金融发展可以提高经济中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缓解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了研发部门的外部融资成本,从而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推动经济实现更高速的增长。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相关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2)在工业化程度、外商投资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政府支出水平较低、人才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3)企业研发创新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增长,且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揭示了\"金融发展—企业创新—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传导机理及其在中国的体现,从而为金融支持创新型经济增长的改革逻辑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和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导向和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借鉴简单的Ramsey模型,从理论上分析炫耀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炫耀性消费能加速经济增长,但不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相似文献
14.
在可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将减排技术内生化,建立带有环境约束并包含金融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解释了绿色金融通过支持绿色创新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内在机制。这一理论得到了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中介效应分析的支持。本文为绿色金融的经济学建模提供了新的思路,推进了绿色金融的“功能”理论,论证了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绿色创新渠道”,这意味着绿色金融不限于对少数清洁行业的支持,针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内部环保技术升级的金融服务也至关重要,是未来绿色金融政策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国外有关金融市场影响FDI溢出效应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文献进行了综述,提出要使金融市场对FDI的技术溢出产生正效应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中国就必须继续加大金融改革的步伐,在促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同时,大力促进金融市场的对内开放、切实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成立科技开发银行、大力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6.
What are the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presents a multicountry growth model of innovation and the adoption of foreign technologies through trade. The costs of both domestic innovation and adopting foreign innovations are estimated using data on innovation, output and trade. A decomposition of the sources of growth shows that technology adoption accounts for about 65% of “embodied”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eveloped countries grow mainly through domestic innovation, which explains 75% of their “embodied” growth. Counterfactuals show how growth rates and levels of income would change if countries faced the same barriers to adoption and research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7.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式创新模式描述了让各种创意流入企业和让各种创意流出企业的必要性.吸收能力和转化能力有利于公司将内部技术和外部技术整合起来,以形成更为复杂的技术组合,用来创造新系统和新架构.技术扩散能力有利于公司将研究成果出售给其他可以将其利用于自身的业务体系的公司,并从中获得额外收入和利润.因此,成功地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要求企业增强吸收能力、转化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从福利经济学视角看公益创投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创投是一种新型的公益资本投入方式,其对象一般为初创期或中小型的公益组织。除了资金支持,它还强调管理和技术支持,通过与被投资者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达到促进能力建设和公益模式创新的目的。其实质是通过引发资源配置的调整,从而影响社会福利的变化。通过运用序数效用论等相关经济理论分析公益创投在不同情况下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从而总结出其中的影响因素———投入来源和资源配置合理程度。此外,公益创投在福利事业发展、收入再分配调节及就业机会创造等方面也引致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个政策工具:"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福利国家普遍经历了深刻的危机并由此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目标定位"政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福利国家削减开支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首先分析了目标定位的含义、兴起的背景,进而分析了目标定位的各种措施以及优越性;然后结合一些案例国家的改革情况介绍了目标定位的诸多方法,包括传统方法以及创新的方法,并指出了创新方法的优势;然后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探讨了目标定位的绩效评估问题;最后对目标定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发展、创新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内生增长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二氧化碳强度的影响。理论模型的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与二氧化碳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原因是,一方面,金融发展水平越高,技术水平越高,从而二氧化碳强度越低;另一方面,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增长率越高,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越多;上述两种作用之间存在一个权衡。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30个省份1997—2012年的数据,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对二氧化碳强度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信贷规模对我国二氧化碳强度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FDI规模对我国二氧化碳强度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金融市场融资规模、金融业的竞争、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对我国二氧化碳强度有负向影响。本文认为,应更好的发挥金融发展的技术提升效应,通过金融发展和创新实现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