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个发言的机会。我没读过什么书,那些文绉绉的话就不说了,今天我就说点我的心里话。小时候家里穷,我卖过鸡蛋,挖过煤,什么苦都吃过。人到中年。我终于找到了我的理想事业——甲鱼养殖。我首创了水库养甲鱼的新模式。全国没有人像我一样,在水库里把甲鱼养了这么久,但是我做到了,所以我成功了。我的甲鱼,纯天然,无污染,还获得了国家级的有机产品认证。  相似文献   

2.
轻松职场     
挑衅的后果 今天,我在开车时,测速电子眼闪了我一下。我绝对没有超速,于是我又回去以更慢的速度经过那个电子眼,它又闪了。我很疑惑,就又试了一次,它果然又闪了。觉得好玩,我就以龟速又通过了它……后来我因为没系安全带收到了4张罚单。  相似文献   

3.
轻松职场     
《中国经济快讯》2012,(20):78-78
挑衅的后果 今天,我在开车时,测速电子眼闪了我一下。我绝对没有超速,于是我又回去以更慢的速度经过那个电子眼,它又闪了。我很疑惑,就又试了一次,它果然又闪了。觉得好玩,我就以龟速又通过了它……后来我因为没系安全带收到了4张罚单。  相似文献   

4.
冯民生 《新西部(上)》2014,(10):F0003-F0004
作为安宁的朋友,和安宁认识很长时间了,我只是从我本人的角度谈点感受。我觉得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诱惑很多,大家都在为市场跑动,安宁有这么多画出来,这点非常难能可贵,我都没有想到,我看他平时较忙的,既有行政职务,又有艺术活动,能画出这么多画,我觉得实属不易。看了展览后,我的感受是刚才赵老师发言中所说的,前几幅画(我跟我的同学宋晓明也说了)非常不错。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记者朋友:你好!我叫赵一平,我是一个在北京打了十五年工的普通农民工。1995年春天,我告别了妻子和刚一岁多的儿子,离开了四川老家和村里的伙伴来到了北京这座大城市。首都的繁华,让我内心无比的激动。那时候,我还年轻,觉得北京遍地是黄金,满地是机会,我始终相信我能在北京这神圣的土地上有我自己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多年以前,我一个人钻进大连进步影院,放映的是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看到一半,我彻底傻掉了。这是什么电影?除了旁白,基本上没有人说话。画面虽然很美,故事却让我看得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电影结束时,我头晕脑胀地逃出影院。十艮恨地回望一下大幅海报,后悔不该心血来潮看什么电影。这个电影,真的超出了我当时对电影最大的接受底线。世事难料。几年后,《东邪西毒》竞成了我最喜爱的影片之一。我终于能看懂王家卫的电影了。一盘VCD不知看了多少遍,百爱不厌。画面美,台词更美。我甚至把全部台词打印下来,时不时读上一读。那时不知,现在回想,也许是王家卫台词中的一股浓浓的文艺范儿征服了我。  相似文献   

7.
轻松职场     
【谁卖了我的资料】 注册网站我有个习惯,要求写真名的时候,注册Sina我就填袁新浪,注册Yahoo我就叫袁雅虎,注册Baidu我就写袁百度,注册Google我就改袁谷歌。今天接到个电话,问:是袁花旗小姐吗?我知道。花旗银行把我的个人资料卖掉了。  相似文献   

8.
寸德宏 《中国西部》2012,(15):42-42
前段时间我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在我最窝囊的时候,学校和老师没有放弃我,为我指明了方向,我深深地感谢您们。”  相似文献   

9.
凤翔泥鲜     
掬一捧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一不小心,打翻了你,跌破了我。和在一起,再一次揉,再捏个你,再塑个我。从此我中有了一个你,至此你中有了一个我——此乃凤翔泥塑浪漫主义的写照。  相似文献   

10.
薛莲 《开放潮》2008,(4):39-39
当年是因为北京师范大学不收学费,高考时我才填报了师范志愿,因为我想高中毕业后就能自食其力。在学校读了三年多,其实我还一直没有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我不想当教师。之所以后来选择做一名教师,完全是因为毕业实习时,一个学生对我说的一句话。那样的纯洁的眼神和追问,让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让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11.
轻松职场     
《中国经济快讯》2011,(32):78-79
【谁卖了我的资料】 注册网站我有个习惯,要求写真名的时候,注册Sina我就填袁新浪,注册Yahoo我就叫袁雅虎,注册Baidu我就写袁百度,注册Google我就改袁谷歌。今天接到个电话,问:是袁花旗小姐吗?我知道。花旗银行把我的个人资料卖掉了。  相似文献   

12.
燕飞 《魅力中国》2013,(5):108-108
眨眼间,女儿已成了18岁的大姑娘,我觉得她确实长大了,应该什么都懂,不用我再操心了!尤其是对待学习,她也应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更应该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倘若我再苦口婆心地去说教,反而会适得其反,她定会觉得我哕嗦,继而产生逆反心理。可事与愿违,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班主任几次打电话催我去谈话,顿时,让我的心一阵阵隐隐作痛,心也冰冷到了极点,“她上课不注意听讲,打瞌睡,不交作业,成绩一直下降……”。  相似文献   

13.
《夏山的学校》我读完了,并且读了不只一遍,可是我迟迟不敢落笔,因为我不知道怎样用我的笔来表达我读了这本书的感受。这样的学校,如果在身边能找得到,也许我就不会这样为难,关键是放眼周边,我很难或者是根本也没有发现这样一所学校,所以,我来写这本书的书评时,难免左右为难,迟迟不能落笔,而在我的心中,又是何等地期盼能有这样一所学校出现,因为这样的学校,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学校。  相似文献   

14.
常霞  汤亚辉 《东北之窗》2011,(23):90-93
我睡了。因为我累了。每天的劳顿。终日的奔波。为事业,为强盛。我该积蓄更多的能量。我睡了。因为我清净。世俗有险恶,社会多浮躁。为清净,为良善,我该力所能及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庆祝变得更老了,我曾经写下人生教我的45个功课。这是我写过的最叫座的专栏。我这把老骨头已经90岁了,所以,再一次,我在这里呈现这一个专栏。”  相似文献   

16.
李阚颖 《中国高新区》2009,(11):119-119
打开老户口本,当年盖“迁出”印章的两个字便占据了我全部的视野,脑海深处的记忆也随之清晰起来。我的童年与少年,我的欢乐与梦想,还有我生活过的那片土地漕河泾,这一切早已凝结在了一起,构成了我最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中国老区建设: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10多年来,我从《中国老区建设》中学到不少知识。开始我在乡镇工作,后来调到县委、市委工作。我个人能力不断提高,与阅读《中国老区建设》有直接关系。是贵刊调动了我思考的兴趣,激发了我写作的热情。手里有一本《中国老区建设》,如同身边有一位良师益友,这是我的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18.
考试     
李家同 《宁波通讯》2011,(24):58-59
明天我就要退休了。做了整整三十五年的中学老师,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开始做中学老师的那一年,我一毕业,就进入了一所明星中学去教数学,学生完全是经过精挑细选选出来的,很少功课不好,我教起来当然是得心应手,轻松得很。  相似文献   

19.
林影 《沪港经济》2008,(1):71-71
“喂,快递公司吗?我这里是《沪港经济》杂志社,一份快递请送往常德路。”扣下电话,还没写完信封就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刚刚叫的快递已经赶到。我愕然了,“你怎么知道我叫了快递?”“我正好在楼下,是公司打电话给我的。…那你公司怎么知道你在我们楼下呢?”我不解。“我们快递公司,使用了数字集群手机,可以快速呼叫,还可以群呼。”我终于明白了,最近这家快递公司效率之所以比以前快了许多,原来奥妙在此。  相似文献   

20.
媒体的未来     
什么是媒体?我在这个行业干了20多年了,媒体对我来说,就像每天要呼吸的空气一样,所以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但是,这一次我还是犹豫了。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商业知识发展与传播中心的“复旦商业知识”上线启动仪式上,我说,在过去10年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