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吉首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是2008年该校新创办的一个二级学科门类。本文通过对吉首大学创办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的优、劣势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指出该校将该学科的发展方向定为基于城市和乡村旅游的城市风貌特色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西部新型城市和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城市旅游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旅游项目形象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形象相关研究资料的评述,借鉴了国内专家的旅游地形象设计模式,结合秦皇岛市城市现实情况,构建了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模式:旅游形象分析-形象定位及口号-形象要素设计-形象推广-形象维系与更新。希望借此提升秦皇岛市的城市旅游形象,增强秦皇岛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开发城市住宅小区旅游功能不仅能够提升小区内在吸引力,还能愉悦居住者的身心。城市住宅小区旅游功能系统由旅游吸引物、服务与设施、交通、信息与引导系统、旅游者和社区居民组成。开发时必须通盘考虑,周密设计,认真施工,有效管理,合理消费,以此提升小区品质,塑造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4.
城市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旅游开发要从城市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考虑旅游发展的要求,把旅游作为现代城市的一项基本职能,把旅游开发溶于城市整体建设之中。努力营造城市环境,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硬件建设的一体化;在软件配套上,要致力于培育城市文化,造就一个社会安定、经济规范、市民文明的旅游发展大环境,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黄素洁 《中外企业家》2009,(7X):137-137
通过对城市旅游的分析,总结出城市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发展条件,并对城市旅游的项目建设进行讨论。旨在找到城市旅游在旅游城市中发展的条件和可行性,从而确定它在旅游业中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标设计与城市旅游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地标与城市旅游具有密切的关系,城市地标设计是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地标形态具有多元性,应当根据地域特征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城市地标设计.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是是城市外在形象和内在灵魂的集中表现,是支撑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动力和无形资产.南昌虽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但目前城市旅游形象还不强烈.因此,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与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南昌特有的魅力,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英雄城"的称号是中国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因此全力打造革命文化应作为南昌旅游发展的定位.同时,历史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的塑造也具可行性.围绕城市文化,可以设计革命史迹游、文化古迹游等精品旅游线.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入,城市现代化风貌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城市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通过对国外和国内现有城市旅游的研究做一个归纳和总结,为城市旅游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与国际旅游城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军 《城市问题》2004,(5):40-42
分析了武夷山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武夷山创建国际旅游城市,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发展,加强城市旅游目的地建设,对遗产地进行保护性开发经营.  相似文献   

10.
城市设计不同于城市规划,大约30多年前,成为一个体系完善的学科。在后现代城市设计的反射下,环境质量与用户需求的问题日显突出。因此关于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的辩论,最近关于城市设计的未来作出了更好的结论。本文将着重在三个重要的辩论。首先,对城市设计的兴起加以分析。然后将讨论在后现代背景下的城市设计中的作用。其次,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异同和与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最后,阐述未来的城市设计将会以现代都市生活的主题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宋翼 《价值工程》2012,31(35):40-4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城市现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居住聚落形式。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伟大战略的提出,以及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人们对于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在居住区建设园林景观将大大的提升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和幸福感,是有助于提高民生水平,整合调节城市功能,促进和谐绿色发展的重要工程。因此,积极探讨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对与解决当前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遗憾,是当下城市发展与规划,构建和谐新城市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论城市形象细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随 《城市问题》2003,(1):13-15
本文从形象主体、城市功能、环境性质、时代性、民族性、发展性和表现性等角度对城市形象细分进行了探讨 ,并论述了它对城市形象设计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德根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1):21-26,32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苏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及优化问题;首先,按照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阐述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在开发阶段的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为单节点的凝聚模式,在成长阶段为多节点并存的放射模式,在成熟阶段为板块旅游模式;其次,实证分析表明,苏州市目前旅游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不利于城市旅游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苏州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为理想的板块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李海 《价值工程》2021,(3):200-201
伴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设计随之显得极为重要。之所以这样说,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一个城市而言,城市要想在今后得到稳定且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对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合理的设计,除了需要满足城市自身的发展特点外,还要符合自身的发展实情。GIS技术作为近年来我国有关人员大力研发并推广的一种技术,由于该技术不仅能够改善传统二维平面制图的城市规划设计,而且可让城市规划变得更科学、更合理,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有关设计人员必须注重GIS技术的应用。而本文也将通过对该内容的深入分析,为今后的城市规划设计做好铺垫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临沂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静 《价值工程》2014,(20):145-147
休闲农业是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随着临沂市近几年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已逐步成为全市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而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对休闲娱乐需求的增强以及空闲时间的增多都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临沂市休闲农业应运而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有些已经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崭新的亮点和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但与此同时,临沂市的休闲农业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制约性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临沂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是政府亟待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环境和功能--以武汉市江汉路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游憩商业区(RBD)的涵义与研究现状,分析了武汉市城市RBD的发展特征与功能定位;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作为城市RBD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发展RBD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申丽萍  王跃  朱洵韬 《城市问题》2012,(9):55-57,77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跨学科研究法,在回顾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体育赛事对赛事举办城市旅游促进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发展的促进机理。认为利用大型体育赛事塑造城市旅游品牌对城市旅游的长远发展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域性城市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钢 《城市问题》2007,(6):11-14
根据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提出了地域性城市设计的概念.认为这一概念将文脉、场所与生态设计结合了起来,是以时代发展的特点以及地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特点为依据的;认为地域性城市设计将会成为我国未来城市设计的趋势和方向,在地域性城市设计中应坚持设计与地域相结合,其中包括两个方面:设计与文脉相结合;设计与生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李艳 《价值工程》2012,31(26):146-147
随着2010年世博会以及2011年世园会的胜利召开,我国的会展旅游已经进入到飞速发展的时期,纵观中国会展都市发展情况,上海,北京,广州作为一线会展城市的优势已经凸显,而目前,中国整体会展旅游城市发展并不均衡,西北部明显落后于东部及沿海城市,而西安作为西部龙头城市,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并拥有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但是,其资源优势,经济地位并未能使西安成为中国的会展强市,本文通过分析西安会展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不足以及原因解析,对打造未来西安会展旅游强市给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对于促进农产品流通,实现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和"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具有重要意义。农产品物流模式成为了制约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文章对重庆市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进行SWOT分析,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基于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整合的集成模式"主导,以"专业批发市场主导物流模式"为补充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主体创新、制度创新等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