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一、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分析(一)股权融资成本低袁国良等人(1999)指出由于我国股权融资的成本是一种软约束,而且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促使上市公司更偏好于股权融资。陈晓和单鑫(1999)对上市公司融资成本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规模的扩大,在融资类型的选择上,上市公司普遍趋向于通过股权融资进行融资,这与"融资顺序"理论相违背。造成这一行为的原因除公司治理结构缺陷、资本市场不发达、股权融资软约束等因素外,对上市公司进行考核所采用的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亦存在内在缺陷。为此,建议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考核时采用新的考虑股权融资成本的业绩评价指标EVA,将有助于纠正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3.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与融资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可以通过股权方式或债务方式来筹集资金,这两种融资方式又会引发公司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和融资成本,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上市公司的真实股权融资成本要远高于债务融资成本,因此,过低的融资成本只是股权融资偏好的表层原因,特殊的股权结构和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才是其内因。  相似文献   

4.
从审计质量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成本,包括股权融资成本和债务融资成本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股权融资成本的研究,数据量较多,选择深沪股票2009-2010年的数据;债务融资成本的研究,选取2010-2012年深沪股票数据,并运用spss分析工具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为,5%的显著水平下,股权融资成本,债务融资成本与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审计质量越高,融资成本越低.  相似文献   

5.
股权融资是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首选方式.股权融资成本偏低、股权资金使用风险小、债权资金使用风险大,这是上市公司热衷于股权融资的重要原因.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带来的突出问题是资本使用效率不高,扭曲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企业应增强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及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的比例过大,由多种原因形成.高比例的股权融资时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投资者利益保护存在不利因素,也会导致较高的营运风险.文章分析了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及融资成本的构成;钞对在金融危机的不利环境下,如何控制股权融资的成本,降低股权融资比例,提高上市公司资本投资收益,降低风险等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股权分置视角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主要根源是股权分置结构的存在。在股权分置结构下,国有股"一股独大"和非流通性,造成"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股东利益关系;股权融资的软约束性及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的成本错位;证券市场扭曲的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内部人控制等因素促使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发生。为解决上述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应优化股权结构,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规范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实际成本低于负债融资成本,内部人控制下的经理层偏好股权融资,以及债券市场发展落后,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受到限制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现在最为主流的观点是我国上市公司有强烈的股权偏好,融资正好逆着优序理论的顺序(Pecking-order),原因在于我国的股权融资成本奇低。但是也有观点认为,股权融资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普遍性的,而相反我国的融资反而到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Pecking-order。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现状分析,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10.
王敬  梁洪海 《价值工程》2006,25(3):125-128
在现有融资决策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现金流股价模型及实物期权方法,来量化上市公司融资决策中的确定性成本和不确定性因素,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进行归因分析。研究表明,融资成本不是企业融资决策的决定性因素,不同融资方式的期权价值对融资决策有重要影响。公司采取何种融资策略,要比较股权融资成本+股权融资期权价值和债权融资成本+债权融资期权价值的大小,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与债权融资存在正相关关系。本文扩展了融资决策的动因分析,为定量评价融资行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的比例过大,由多种原因形成。高比例的股权融资对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投资者利益保护存在不利因素,也会导致较高的营运风险。文章分析了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及融资成本的构成;针对在金融危机的不利环境下,如何控制股权融资的成本,降低股权融资比例,提高上市公司资本投资收益,降低风险等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阮宏飞 《价值工程》2021,40(1):77-78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与投资者通过互动平台沟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回复投资者提问越及时、回复率越高、回复越详细时,有利于降低股权融资成本.本研究丰富了信息披露和股权融资成本的相关文献,也为监管部门完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规章制度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7年三种主要再融资方式:可转债、增发、配股的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求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对股权再融资成本采用CLS剩余收益模型计算,可转债融资成本取利率成本与内含期权成本之和,结果表明,在样本选取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再融资成本低于股权再融资成本.希望以较为低廉的成本获取资金应该是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的动机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十分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学术界一般将其原因归结为股权融资成本偏低。笔者研究则表明,融资成本因素并不能全部解释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本文从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角度来剖析股权融资偏好。研究发现:企业多元化程度越低负债率越低,企业经济绩效越好;企业有动力降低负债率,采用股权融资。研究还发现,企业多元化战略已经构成融资决策的有效约束,股权融资偏好是上市公司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一、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原因 1.股权融资成本较低、风险较小。 融资成本是企业制定融资策略首要考虑的因素。由于债务融资的还本付息相对于股息支出来讲是硬约束,风险较大。如果公司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本付息,不仅信誉受损,还可能导致资金链、债务链的断裂,出现企业破产的危险。而股权融资相对来说风险较小,企业不需归还投资者本金。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6.
基于股权分置视角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主要根源是股权分置结构的存在。在股权分置结构下,国有股“一股独大”和非流通性,造成“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股东利益关系;股权融资的软约束性及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的成本错位;证券市场扭曲的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内部人控制等因素促使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发生。为解决上述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应优化股权结构,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规范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企业融资方式的简要介绍,引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违背优序融资理论、对股权融资具有十分浓厚的偏向性这一话题。究其缘由,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主要源于股权融资成本较低,此外,企业内外也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着融资决策的选择。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利益的发展,因此文章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股权融资成本看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其直接原因是股权融资实际成本偏低.文章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实际成本偏低的原因,提出治理股权融资偏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一般可采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外部融资方式。但我国的上市公司却偏好股权融资。主要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大多为国有企业。利用股权融资的成本较低。再加上监管体制不健全。过度偏好股权融资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应当通过法人股上市、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和建立健全债券市场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深圳与上海证券市场连续四年具有配股资格的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是否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治理机制确实能够降低股权融资成本,股权结构机制、管理层薪酬机制和企业控制权竞争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不能确定,而中国特色的控股机制会提高股权融资成本.研究还发现尽管单一治理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不太确定,但公司综合治理机制却能促进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这说明公司治理诸机制之间的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促进了公司整体治理效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