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流通中纸币数量超过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和物价普遍上涨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近年我国消费价格指数(CPI)呈现趋势性增长,并由结构性通货膨胀向全面性通货膨胀演变。中央把全年CPI控制在4,8%作为2008全年的工作目标,但到2008年7月份,我国CPI已经达到5.6%,通货膨胀形势非常严峻,通货膨胀现象不仅危及宏观经济层面,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物资生活,而且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影响也很大。带来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九九四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将出现新的高潮,风险也随之增加,在微观方面主要是企业改革引起的失业,在宏观方面主要是人民币汇率改革可能触发的通货膨胀。本文就人民币汇率并轨后的前景和面临的风险,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建国以来的五次通货膨胀第一次发生在建国初期,至1950年3月后压下来。第二次是三年困难时期,浮夸风造成了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物价全而上涨,通货膨胀率超过20%,国家采用限制消费(以60多种票证)的办法来控制通货膨胀。当时表现形式为隐性通货膨胀,物...  相似文献   

4.
随着汇率并轨、分税制等各项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出台,经济生活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各方面的问题较为集中地反映在市场物价上,经济运行的宏观环境趋紧,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势头日趋严峻。 一、今年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物价上涨过快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2日】越南的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甚至有可能会演变成一场全面危机,这为正在努力控制物价暴涨的其他亚洲国家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6.
当前居民消费指数价格连创新高,生活必需品价格足月攀升,相关调控措施密集出台。当欧美国家还在为通货紧缩,消费低靡而苦恼时,中国已被蒙上了通货膨胀的阴影,内有多年货币超发压力的滔天巨浪,外有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和游资热线的推波助澜,多种力量叠加共振之下,年初还风正帆悬的物价地平线,转眼间已经是雷电交加,其速度之快、势头之急可为谓近年来所未有,通胀问题已迫在眉睫,老百姓都在关心物价还要涨到何时?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本轮通货膨胀?就此问题,笔者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7.
一、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征改革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三次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一次是1985年,零售物价上涨了8.8%;第二次是1988—1989年,物价上涨率分别为18.5%和17.8%;第三次是1993—1994年,1993年零售物价上涨14.7%,1994年物价上涨率预计超过20%.如此高位的通货膨胀率大大超过了去年初国务院确定的物价控制目标,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紧迫课题.新的一轮通货膨胀与前两次通货膨胀相比,既有相同的表现,又存在某些差异,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8.
面对近年来严峻的物价形势,中央把抑制通货膨胀列为1995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并明确提出要确保物价上涨幅度比1994年有明显回落,力争控制在15%左右。1995年已经过去,这一目标是否实现,1995年的物价调控取得哪些成效?物价涨幅回落的态势能否持续下  相似文献   

9.
一、1993年的物价形势分析自1992年开始,广州市的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生产、投资、消费均呈较高的增长水平。从总的情况来看,我市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好的,各方面也比较协调,社会总供需处在基本平衡的状态。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一些问题已经出现。其中,最为突出,反映最激烈的,就是物价问题。从1992年下半年起,我市的物价上涨幅度一直呈加速上升趋势。1993年以来,我市的通货膨胀势头有很大程度的加剧。1—9月份累计我市零售物价上涨了21.2%,7月  相似文献   

10.
通货膨胀的非货币因素分析及治理对策李书田按照国际惯例,物价连续上涨三个月即为通货膨胀,其通货膨胀率年涨3%为低度,年涨5%为中度,年涨10%为严重。现在,我国物价涨幅已大大超过严重通货膨胀的限度。在去年全国零售物价上涨13%的高价位上,今年以来又一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6—8月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5%、5.3%和5.3%,表面上已经出现了温中带热式通货膨胀,似乎已经构成中央银行上调利率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目前涨价因素更多的是与食品和原油价格上涨紧密相关,剔除上述两大因素后的核心物价指数上涨实际非常有限,而货币政策能够调控的是核心物价,不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其次,我国6、7两月消费价格指数环比实际为负(-0.7%和-0.2%),尽管8月份物价环比走正,但该月受翘尾因素影响更加强烈的特点不容忽略。由此看来,简单加息似乎理由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12.
刘畅 《东北之窗》2010,(23):1-1
“飞涨的物价成为中国政府最高会议的主题,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一揽子稳定消费价格的举措,其中最严厉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已呼之欲出。为打赢抑制通胀的持久战,包括再次加息在内的全方位物价调控已箭在弦上。”路透社11月18日断定中国将采取更多措施抗击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3.
目前,引起某些商品滞销的因素从总的方面来讲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宏观因素;一个是微观因素。 (一)宏观因素 前一时期,由于经济过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整顿的措施,这些措施一方面稳定了经济,控制了市场;但另一方面,这些措施对消费需求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所以,目前的“市场疲软”,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这些政策、措施实施的负效应。 1、上调利率和保值储蓄业务的开办导致需求下降 在经济过热、市场货币量过多的情况下,为了回笼货币,控制市场货币总量,治理通货膨胀,抑制物价上涨,国家采取了上调利率和开办保值储蓄业务等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控制物价,稳定市场起了很大作用。但同时  相似文献   

14.
《价格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于1988年5月30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国内外通货膨胀和物价问题”理论讨论会。40多位与会者结合国内外通货膨胀和物价的实际情况,对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根源、性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物价怎么了     
赵伟 《浙江经济》2011,(14):34-34
物价说涨就涨,即便在消费大众中可信度不太高的官方CPI数据也连创了新高,颇令一些"财经权威"预言家们尴尬,因为他们的预期一次次落空了。何以物价连创新高?何以权威预测连连失言?原因很简单,就在于没有摸准此次通货膨胀形成的真正原因,简单地拿西方理论去套,自然是搞不准的。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政府在物价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日本政府之所以在物价控制方面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不可忽视的是较早地建立并逐步完善物价宏观管理体制。日本物价宏观管理体制是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一、建立和完善物价宏观管理组织系统日本现在的物价宏观管理组织体系,是在改革战后初期统制物价组织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1946年,日本为克服物价秩序混乱、通货膨胀恶性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通胀与改革     
当改革的步伐走过了1994年,中国经济改革前期采取的很巧妙的、能够绕过困难、能够比较容易取得成绩的"体制外改革领先战略"已经必然地引起一个问题:旧的、计划经济的总资源配置方式已经不灵,而市场约束、市场配置资源体系并未建立,出现了一些经济生活中很难解决,纠缠一团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通货膨胀问题。任何通货膨胀的基本来源都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  相似文献   

18.
广东经过十年价格改革放开搞活,取得明显效果的同时,由于宏观失控、信货膨胀中,管理跟不上,物价水平从1979年—1988年十年间,上涨了120%,平均每年上涨8.2%,其中1988年就猛涨了30.2%。在产峻的通货膨胀面前,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在经受政治风波的考验、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加强廉政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把治理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作为治理整顿的第一目标来抓。在各级政府的努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经过一年的宏观控制、综合治理,控制物价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一、物价上涨过猛的势头已得到控制全省在价格改革放开搞活、市价、指导价比重占80%,控制物价难度较大,财政对  相似文献   

19.
南朝鲜经济的飞速发展举世瞩目,但其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亦十分严重,1962~1981年,批发物价平均上涨15.7%,消费品物价平均上涨15.5%。从总体上说,采取高速增长发展战略所导致的货币超经济发行是造成南朝鲜长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以往几十年南朝鲜经济虽然获得了惊人的发展,但高通货膨胀的局面至四十年代中期开始一直持续了30多年,直到1981年才基本上得到控制,实现了低通货膨胀的经济快速增长。南朝鲜的通货膨胀在不同历史时期特点各异,大体可分为“物资短缺型通货膨胀”,“经济结构失衡型通货膨胀”,“黑字型通货膨胀”三种类型。本文将重点探讨前二种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南朝鲜当局为此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效果,从而实现低通货膨胀的经济快速增长等问题,以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所借鉴。一、物资短缺型通货膨胀(1945~1961年)物资短缺型通货膨胀主要指贫困国家或地区在物资严重不足时出现的一种通货膨胀。就  相似文献   

20.
吴真 《中国集体经济》2012,(8X):103-104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这两年的物价涨速惊人,通货膨胀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可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它的确切含义。误解或曲解它的含义,只能给它添加更多神秘色彩并产生误导作用。文章就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