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沙地造林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沙化土地的立地条件特征,系统阐述在沙化土地上植树造林中,树种选择、整地、苗木管理、栽植以及抚育管护等各个环节上的成功技术模式,对研究探析沙化地和潜在沙化土地营造防风固沙林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分析了浙西低红壤区土地资源的特点,种植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重提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生态经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3)
文章调查收集了青海共和盆地"三滩"沙化土地近20年来在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面临的困难,提出了6条发展建议,供有关各方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宁夏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看生态建设的整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彤慧  姜玲 《经济地理》2002,22(5):612-615
宁夏中部地区是宁夏乃至全国的土地资源及能源的重点开发区域。但是,由于其生态环境具有强烈的过渡性、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往的资源开发活动已经造成了森林退缩、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与土壤盐渍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文章指出上述生态问题的产生也是人们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非整体性行为的作用结果,为此,生态建设要作为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体制建设与生态工程建设等几个侧面共同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保有以往的生态建设成果,实现本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较大的内陆河,该流域由于人口压力,林牧矛盾,水资源粗放利用,出现了严重的土地沙化,盐化,沙尘暴等生态问题,本文提出应执行抢救性水源林生态环境建设,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水资源,实施跨流域调水等补水工程,构建生态农业体系的发展方略,实现黑河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土地资源开发过度,环境问题加剧,对生态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简要探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土地资源管理问题,并探讨资源环境的未来发展情况,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流域生态系统管理的研究进展,从流域生态系统过程管理、时空尺度变化、流域生态系统的演替、土地与水资源的规划和模拟以及流域生态经济综合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流域生态系统的管理途径与方法;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适应性动态演变机制模型、分布式多尺度过程模拟模型、基于土地使用分类的流域生态经济优化模型、流域资源流动与价值传递模型和基于多智能体的流域适应性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8.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新疆八一农学院农经系土规教研室。1988年开始正式招生(大专),1994年开始招生本科,2000年获得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拥有专职教师3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25人。经过多年几代人的努力,本学科已拥有本硕办学结构体系,并在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授权点招收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理论与政策、土地利用与规划、干旱、半干旱区土地生态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目前依托土地科学研究所、中国土地…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资源环境经济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烨  石龙宇 《环境经济》2005,(12):38-40
基于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建立相应的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主要目的是更换经济及土地利用活动的“指挥棒”,引导政府和企业法人将发展区域经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林木的自然生长与气候及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尤其是在沙地地区,在土质情况与生长环境的综合分析中,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结合环境与林木生长的各个要素深入分析,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围绕陕西地区樟子、油松生长环境下的沙地气候因子进行分析,探讨沙地气候因子对樟子、油松生长的影响,更好的促进地区林木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青海湖地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遵循相关性原则,在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现有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和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提出了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坚定不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进行土地生态经济规划等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战略措施,为协调该区土地资源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为制订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管理策略与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After analyzing the grassl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nomads vs. agrarian land use styles and their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agro-pastoral mosaic zone in northern China, it was concluded that Mongolian nomadic culture is more clos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ecological culture in the modern sense. Mongolian nomadic culture has advantages over agrarian culture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car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grasslands, and in sustainable human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Generally speaking nomadic culture prevents desertification; whereas, agrarian culture facilitates desertification. Confliction between nomadic protection and agrarian destruction of grassland ecosystem is essentially focused on the problem of regional and even global ecological safety. Obviously,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safety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because human social and economic existence, as well as development depend on and are decided by the vulnerable ecological safety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Therefore expansion of cropping into the fragile ecosystem of arid lands was unfortunate. The long term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hese grassland ecosystems could benefit from reversal of policies that are exacerbating the problems of land degradation, and from the adoption of land use practices that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centuries by Mongolian herders. Protection of grasslands and nomadic culture is far more important or even vital to the subsistence and sustainability of human and all other beings, compared to the protection of agrarian lifestyle and land cultivation. Protection of ecologic safety is protecting the premise and fundamental base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It is important to derive the rational elements of nomadic culture i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ulture, and in the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northern China. Based on analyzing and reasoning in line with the quintessence of nomadic culture summarized, some proposals on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the area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类也面临着诸如森林退化、土地荒漠化、物种多样性丧失以及温室效应恶化等生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经济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界定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回顾了经济学对自然资源的研究历程,对自然资源经济学的起源、发展进行了评述;论证了自然资源经济学和可持续经济学的关系,指出在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中融合自然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必然性,以自然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为重要元素的可持续经济学是可持续问题经济研究的高级阶段,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可持续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土地资源持续性和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建立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对于保证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参加土地整理规划工作并结合研究了近年来国内外可持续土地整理方面的资料与成果,阐述了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体系建立的原则与程序。  相似文献   

15.
用“耦合”这一物理学的用语来解释森林旅游活动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关联性,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它们的“耦合器”——共同的理论基础。森林是地球陆地的主要生态系统,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屏障,是森林旅游、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共同的物质基础。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改善森林资源的利用结构,由单一的实物利用方式转变为多元利用,如森林旅游的精神文化消费方式,从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并达成文明范式的转型——生态文明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发展权理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权是现实社会关系与主体价值需求的矛盾冲突及其协调的结果,是20世纪一种新型人权。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发展权问题逐渐显化,土地是农民问题的核心,以土地发展权的创设为重要实践,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必要的制度安排。因此,以土地发展权理论为基石,寻求从静态权利归属向动态的发展理念转变,从代内可持续向代际可持续升华,构建优化土地资源社会与经济效用的可持续利用方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中的可持续利益均衡,从而促进农民发展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I.IntroductionThe evaluation of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bility is the significant method to recognize and grasp thepresent situation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it is waysto understand the main exis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problems;also,it is the approach to seek for the key that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socio-economy.Thedemand is the motivation of the development.Only through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can we have a betterunderstanding of the req…  相似文献   

18.
海南经过30年的经济特区建设已正式迈入自贸区建设的新时代,所面临的地区发展与生态维育矛盾逐步加剧。为保育海南优良的生态品质,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质量,基于“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与互动多赢的发展关系,提出与之适宜的风景园林健康理论;结合前人经验,以人居环境空间规划为切入点,解析人居环境空间研究内容。运用ArcGIS 10.2.2空间分析和Fragstats 4.2景观格局分析,解析海南省域三生空间敏感性、资源利用效率可持续性,以及资源服务范围与开发建设空间适宜性,结合人居环境空间发展特征,提出从全岛国土空间、资源统筹和空间营造3个方面进行规划引导,并提出以下观点:1)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和空间利用的合理性是有效保障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前提基础;2)遵循风景园林健康理论指导的全域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统筹规划和空间营造规划是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根本路径;3)“健康、生态、人居”三元耦合和互动多赢的关系均衡与协调是提升海南人居环境空间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县域耕地动态变化及需求预测——以四川省井研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人类生存的根基。文章以四川省井研县为例,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先是分析了该县域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井研县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然后,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研究其耕地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掌握其发展动向;最后,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提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从而有效地指导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和控制未来的土地利用。这对于促进该县域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殡葬改革的初衷是不留骨灰,不占土地.但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拉动下,后火化过程异军突起,以墓地为标志的殡葬消费不断高扬,白色地甲不断蔓延,危害了土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殡葬和土地资源归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和学科,这种深刻的生态危机一直未能引起社会和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殡葬管理历史和现实的分析,提出在两种体制并存的条件下加强对后火化过程的强干预,引导殡葬消费,弘扬入土为安的中华文明,发展生态墓地和可降解殡葬用品,探讨殡葬管理的社会福利功效,把是否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殡葬管理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