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近期,欧美等西方国家围绕中国政府干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行为,国资委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国有企业境外投资是否由企业独立做出决策,中国是否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职情况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对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是否有完全的、独立的自主经营权提出质疑,进而不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至今仍没有正式承认我国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  相似文献   

2.
《科技与企业》2007,(5):71-71
2007年3月26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与挪威驻华大使赫图安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挪威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谅解备忘录》。在该《备忘录》中,挪威宣布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在贸易领域给予中国企业公平待遇。  相似文献   

3.
"非市场经济国家"一直是中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无法逾越的一大障碍,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和国家领导人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如2004年4月14日,新西兰第一个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一个月之后,新加坡也正式承认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5月30日,马来西亚又发表声明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是根据6月3日美国商务部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举行的听证会和6月28日,欧盟就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做出初步评估,结果表明,这两大经济体均拒绝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探讨企业市场经济地位的获得对于指导中国企业应对欧美反倾销获得胜诉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冷静对待“市场经济地位”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28日,欧盟委员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了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初步评估报告的结论:“由于中国在四个方面仍未达标,现阶段欧盟无法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6月3日,美国商务部召开听证会,美方十位商界代表无一同意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认为中国离完全市场经济还“相差甚远”……与此同时,从今年4月份起,先后有8个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他们是:新两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吉尔吉斯斯坦、贝宁、多哥、南非、泰国。  相似文献   

5.
(一)市场经济地位的确认的需要。截至2006年底,已有66个国家承认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是贸易大国美国及欧盟却设置重重障碍,迟迟不肯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中难以逾越的一个障碍就是会计核算体系的不一致。例如欧盟于1998年制定确认的单个企业市场经济地位的五大要素:①企业按照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产品的价格、成本和投入(包括原料、技术与劳动成本),其决策没有明显的受到国家干预,主要生产要素的成本基本反映市场价值;②企业有一套明晰的基础会计账簿,该账簿需按国际通用会计准则经过独立审计并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实际上是与反倾销直接相关的一个问题。自从2004年以来,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热门话题,上到国家商务部下到各相关行业的企业都为获取市场经济地位尽心尽力。可到目前为止占中国进出口总额45%的前三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和日本,无一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这股积极寻求别国认可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的热浪中,我们是否应该冷静下来,做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分析”,权衡获取市场经济地位的利弊。  相似文献   

7.
余馨 《财会通讯》2008,(8):112-113
在国际贸易中,美欧不完全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的反倾销法将我国视为“有条件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的反倾销法仍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其理由之一就是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较大。我国一些应诉反倾销的企业,也屡屡因为我国的成本归集及计算与反倾销调查机构的要求有很大差距而失败。成本的核定一直是我国遭受不平等待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辽宁经济统计》2005,(1):44-45
2004中国最有价值5家企业品牌价值均超300亿元,粮价上涨使农民增收600多亿元,我国林业因有害生物年损失880亿元,已有25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三峡工程静态投资已完成930多亿元,2004年我国税收预计将增5500亿元,福利彩票电脑票销售额超过200亿元……  相似文献   

9.
反补贴作为WTO为维护非歧视和公平竞争的自由贸易而赋予成员国的一项权利,一直是国际贸易制裁的重要措施。随着近年来许多国家相继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再加上加、美两国相继修改国内反补贴法,将其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我国无疑将面临更多的反补贴诉讼。因此,分析近年来国外对华反补贴的原因,对于合理规避和减少国外反补贴调查,制定与之相一致的国内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数字     
《企业研究》2007,(2):4-5
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万亿美元;66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标准化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 1 市场经济与标准化的关系 市场经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它所有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分配和销售,完全以商品经济的形态反映出来,价值规律成为它的唯一经济杠杆。纵观世界历史,市场经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是企业发展的一把“双刃剑”。虽然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也为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难题,这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企业管理者需要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进而促进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辽宁经济统计》2006,(4):42-43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至8%;全球对冲基金总资产超过1.5万亿美元;53国已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国有色金属产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公关行业营业额超过60亿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只有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产出性能先进,质量过硬的高新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标准化是企业组织生产和进行经营活动的依据,是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推行现代化管理增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市场经济对企业标准化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标准化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标准化人员必须面向市场、面向世界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被推向市场,成了市场的主体。企业的生死兴衰完全取决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企业销…  相似文献   

15.
5月10日,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在华盛顿落下帷幕。从国内媒体报道的集中度来看,所谓美方将“迅速、全面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和“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的消息无疑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市场决定企业兴衰”,魏杰、侯孝国日前撰文从两个方面对此命题进行了论证。首先,为市场而生产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自负盈亏的责任主体和市场主体,不仅要生产商品而且必须在市场上卖出去,否则就是企业的劳动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由此损及企业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其次,市场需求决定企业供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旧体制下的企业可以不问市场销路,由此造成一种盲目投资的行为定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仍生产一些没有市场需求的产品,这样的企业其后果只能是亏损。在分析了市场对企业命运的决…  相似文献   

17.
<正>企业的设备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讨论话题,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完善,企业生存的竞争力在加剧,人才、资源与技术成为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为更好地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应该在传统观念上有所创新,建立一套科学、先进、有效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完全发挥企业设备的效能,为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1.设备作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首要目标。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建立完善的生产经营机制,完善各项内控制度,解决企业管理中深层次的问题,还要强化和完善包括企业内部审计在内的监督制约机制。而树立内部审计权威,确立内审工作地位又是保障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如何确立内审工作地位谈以下看法: (一)确立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地位的意义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9.
企业产品标准化工作探讨薛志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被推向市场,成为市场的主体,企业的生死荣衰完全取决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而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优劣取决于产品所依据的标准。因此,企业产品标准化工作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  相似文献   

20.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管理的一种方式,并且财务管理在企业集团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企业集团的特点有经营规模大、人数众多、组织体系庞大等等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组织形式就是企业集团,它在我国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全成熟,企业集团中会经常遇到很多问题,所以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对企业集团战略财务管理理论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