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不仅仅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有较熟练的信息使用者和信息创造者,即有较高信息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要使农民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环境,这就要培养和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水平.因此,培育农民信息素质成为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快对农民素质提升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农民自身的发展."有文化、懂经营、会技术"的新型农民的培育,是农民素质提升的综合体现.通过对农村人口素质提升,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为工业发展搭建平台.让其带动农村的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产生带动和聚合效应.对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必将产生积极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里所指的“新型农民”,不仅仅是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民,而且是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兼备,全面发展的农民。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通过以各类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先导,进而带动农民群体整体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是扎实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三农”工作是全党、全省、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样,农村人才开发工作也应当成为人才开发的重中之重。因此,进一步搞好农村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4.
在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农民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本文通过分析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杨凌杜家坡等村农民素质现状,指出农民素质较低对杨凌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及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为迫切的要求,是要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6.
曲艺  胡晓兵 《活力》2013,(10):83-83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激发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承担和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从根本上说.离不开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法治化的新农村中,面临着传统人治思想、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工作者不足、经济基础薄弱等诸多因素的阻碍。针对这些困难与障碍,在农村法治建设中,有关部门要协调各方力量,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农民素质,健全农村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司法公正,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方针和理念,使农村法治建设真正成为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建设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是组织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基础和保障 在我国,农民群体规模庞大、科学文化素质较低,针对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普及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而长期以来,农村基层科普法规政策不健全、组织和队伍薄弱、设施和资源匮乏、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农村科普服务能力偏低,农村科普工作基础薄弱,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缓慢。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科普能力,才能为顺利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9亿农民中有1.8亿是文盲,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仅为9.1%,每万名农业人口中有农科人员6人,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每万人拥有40名农科人员的水平。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小康建设的瓶颈。面对这种现状,图书馆不能无所作为,相反,一定要大有作为。可以说,农村图书馆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因为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就没有新型农民,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劳动者科学素质不高,不仅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改善,也严重制约着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加强面向农民的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杨光艳  范德明 《活力》2011,(7):134-13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主体是农民.也就是说,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镇.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人类的素质成为全人类文明面前压倒一切的挑战,决定世界各国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本国国民的素质。我国近14亿人口中9.4亿是农民,在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中国,农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是综合国力提升的后备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五千年的文明史如此,现在和今后相当长时间依然如此。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使农民成为有文化、讲文明、爱科学、懂技术、会管理、爱整洁的新型农民。只有农民的自身素质提高了,解决农村问题会有事半功倍之成效,新农村建设将会更快更好,也会更具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如何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作为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民大省,河南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但是由于河南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民素质偏低,和其他省份相比,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将面对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产业集群是推进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静 《乡镇论坛》2014,(32):32-32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就缺乏根本支撑。因此,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为建设新农村同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势在必行。明确培训方向 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并采取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17.
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立足农村实际,从全局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在建设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广大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农民的参与,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失去坚定的保障和依托.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刘洁 《活力》2009,(15)
人才是生产经营的主体,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黑龙江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为我省新农村建设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实用技术人才,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的人才匮乏问题:解决了农村人才一直存在"上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的"四不"难题.黑龙江培养新型农民还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在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同时,还要加快培养"农民经纪人".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无论是发展传统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创新型农业,农村人才严重短缺都是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吸引更多年轻人爱农务农,则可以解决好"谁来种地"这个现实又关键的难题.同时,农村也迫切需要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通过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加快农业农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关键在于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主要是为了优化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增强就业能力,开发人力资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农村成人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