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温高湿区大直径浅圆仓负压通风应用与能耗分析缺乏报道。通过使用不同功率风机进行负压通风试验,探索高温高湿区大直径浅圆仓在负压通风方式下的通风效果和粮温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负压通风能够达到通风降温的目的,其中大功率风机降温效果明显,使用小功率风机的单位能耗低于大功率风机;大功率风机在负压通风后期的降温效率会有显著下降;下行式负压通风过程中粮堆内部自上而下粮温逐层降低;大功率风机有利于粮堆内部的粮温均衡,延长通风时间也可以均衡粮温。  相似文献   

2.
低温高湿储粮区冬夏季温差大,高温季节仓储玉米表层粮温上升快,容易出现"冷心热皮"现象,造成粮堆湿热转移等问题。试验在外温上升季开始对试验仓粮堆进行整仓环流通风,之后在高温季适时密闭,使粮温保持在较低且均衡的水平。结果表明:利用粮堆自身冷源进行环流通风,可有效降低仓温、表层粮温(t检验分析证明了通风降温的有效性。试验仓温平均下降3.22℃,表层粮温平均下降3.41℃),并起到均衡各层粮温的作用(试验仓各粮层粮温极差比对照仓均低约2℃)。  相似文献   

3.
在拱形房式仓储粮中,进行了大风道网络轴流式排风扇负压通风技术的研究,并进行了不同网络组合的对比试验,将各试验仓的降温情况、通风效率、水分变化、粮堆表观风速与通风均匀性及能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风道网络轴流式排风扇负压通风具有很好的降温效果,2组网络布局效果优于3组网络布局效果,均能将粮温降至10℃以下,且储粮水分损耗少,仅0.1%,降温均匀,单位能耗低,不大于0.023kW·h/℃·t,操作方便灵活,很适合本地区粮库进行通风冷却低温储粮。  相似文献   

4.
高大平房仓储粮第一年秋、冬低温季节利用小功率风机进行下行式机械通风降低基础粮温;储存稳定期在确保储存安全的前提下,进入第2年、第3年秋冬季节则采用自然通风;气温上升季节对仓房实施隔热密闭、仓顶喷淋等一系列控温措施,在低能耗的情况下,可有效控制粮温,且大大减少了因通风产生水分散失而造成的储粮损耗.经过3年的储藏,损耗率低至1.42‰,且稻谷品质达到要求,降低储粮保管费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高水分粮或部分高水分粮混仓存放的现状,通过大功率风机实施快速均温、均水通风后,再采用小功率粮面排风扇进行负压降水、降温通风,达到降水目的,确保储粮安全。  相似文献   

6.
冬季降温蓄冷,夏季利用内环流系统进行内环流通风,降低仓温、仓湿和表层粮温,实现低温储粮。试验表明,使用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能有效控制仓温、表层粮温,对粮堆具有保水和平衡水分的作用,能降低仓湿,控制书虱繁殖,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7.
一个办法就是在春季储粮时采取勤翻动粮面和加强仓门窗管理,在春季储粮要关闭好仓门、窗,不要随意打开,这样可以防止仓内粮食的上层结露。另一个办法就是对过冬储藏的粮堆进行通风,调节和均匀仓内粮温,消除温差,破坏仓内微气流循环。春季通风应选择在气温和气湿都较低的夜间进行。那么怎样利用有利条件进行适时通风呢?1.允许通风的温度条件。通风开始时的气温与粮温温差不小于8℃,通风进行时的温差不小于4℃。2.允许通风的湿度条件。由于所进行的通风不但要调节温差,同时经过通风也要降低仓内大水分区域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使用分体式谷物冷却机对安装横向通风系统的24m跨度高大平房仓进行通风降温试验,研究横向谷冷通风工艺的降温效果以及能耗状况。试验结果表明:横向谷冷通风工艺在24m跨度高大平房仓内应用降温效率高、保水效果好、粮温均匀性好且能耗低,单位能耗仅为0.185kW·h/(t·℃)。  相似文献   

9.
中储粮邢台仓储有限责任公司浅圆仓存储品种为小麦,原来采用30 kW离心风机进行通风蓄冷,降温效果较好,但粮食失水比较严重。经计算,重新进行风机选型,决定采用7.5 kW离心风机替代30 kW离心风机。通过2018年冬季蓄冷通风过程对2栋浅圆仓小麦降温前后粮温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降温效果基本相同时,虽采用7.5kW离心风机通风降温时间要比采用30 kW离心风机通风降温时间略长,但因为7.5 kW风机功率低,能有效降低单仓通风电耗,且采用7.5 kW风机通风,可显著降低因通风造成的水分减量。  相似文献   

10.
普通房式仓气密性差,不利于粮食安全储藏。通过对普通房式仓采取仓房墙体、通风设施、密闭糟管和门洞等改造处理,提高了仓房气密性,并从气密性、粮温和磷化氢浓度等3个方面评价仓房气密性改造结果。结果表明测定,处理仓比未经改造的同类仓房从500Pa降至250Pa的半衰期提高了25.34s;试验仓比对照仓的上中下三层粮温低2~4℃;试验仓粮堆的磷化氢平均浓度是对照仓的1~3倍,有效地维持了磷化氢气体的浓度与时间,减少了熏蒸用药量。  相似文献   

11.
准低温粮仓就是可将粮温控制在20℃以下(含20C)的粮仓,要将普通房式仓改建为准低温粮仓,按照以前的技术措施,常增建房仓吊顶和仓墙的隔热保冷的围护结构。经试验研究,房仓吊顶隔热作用大,费用低;而增建保温双层墙隔热作用小,费用高。按照“经济、有效、实用”的原则,改建准低温仓时,增设房仓吊顶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2间相同的储存稻谷的平房仓内,分别安装了横向通风和竖向通风系统以及粮情测控系统,在相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通过比较2种通风方式降温效果和水分损耗情况,以储粮安全、经济、科学为原则,研究横向通风在广西粮库实仓应用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横向通风技术在稻谷储藏上的通风效果是成功的,其采用相同的单位通风量达到比竖向通风系统更好的降温速率,更均衡的粮温分布;另外,横向通风的能耗、水分损耗要优于竖向通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喜  靖夷  姜杰  江伟 《齐鲁粮食》2010,(8):46-47
粮温是粮食安全储藏的主要因素,科学合理的降温通风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但在有效降低粮温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节能方面的问题。我库自2006年就改变以往采用大功率离心风机通风的方式,而是试验利用墙体侧面的小功率轴流风机.对夏季新人库的粮食进行吸出式通风,通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对华南地区楼房仓在常规储藏稻谷期间的仓温、粮温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对比了不同楼房仓、不同栋仓、不同季节粮温、仓温变化的差别。结果表明:每年的9月到次年的3月,楼房仓的粮温高于仓温,最高值高于仓温4.7℃;而每年4月到9月,楼房仓的仓温高于粮温,最高值高于粮温3.2℃;同一栋楼房仓不同楼层的仓房,在春夏季节中的粮温表现为:上层仓房>中层仓房>下层仓房,在秋冬季节中的粮温表现为:中层仓房>下层仓房>上层仓房;不同栋楼房仓相同楼层的仓房温度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浅圆仓谷冷机的“一仓一机”短时冷却通风、“全仓”短时冷却通风和冬季谷冷机通风等工艺试验.经实仓试验表明:夏季采用一仓一机短时谷冷或全仓短时谷冷通风方式处理粮堆表层积热和异常粮情,具有降温效率高、冷通成本低和保水效果好等特点;在冬季使用谷冷机进行通风降温,有良好的保水、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低温储粮具有绿色环保、延缓储粮陈化、保质保鲜、防止虫害和微生物滋生的特点。低温储粮多是指春夏季节控制粮温的升高。形成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范围。如采用自然低温并能保持好的效果,具有运行费用低,使用方便、降低保管费用的优点。宁阳国家粮食储备库在利用冬季自然低温的基础上.强化门窗保温、密闭措施,保持仓内相对低温,延缓粮温上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高大平房仓仓顶安装了定时自动喷淋系统,进行夏季喷淋试验,利用水的蒸腾作用带走仓顶积热,减弱热传导,从而降低仓温、控制粮温.结果表明:实施仓顶定时自动喷淋在夏季高温季节能降低仓房夹层温度3~7℃,降低仓温2~3℃,有效控制表层粮温的升高,从而延缓粮食品质劣变速度.与传统的喷淋系统相比,节省人工和资源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湿膜加湿技术、配套智能通风控制和离心风机下行式循环通风技术,对整仓玉米进行了通风调质试验,仓内玉米平均水分由原来的12.9%上升至13.6%,且粮情稳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利用小麦具有比其他粮食品种耐高温的特性,减少冬季粮堆降温幅度,当进入第一、二、三年秋冬季节时,先自然通风,然后利用湿冷天气,采用0.55 k W小功率风机进行下行吸出式机械通风,适当降低上层基础粮温,确保整体储粮安全;气温上升季节则对仓房采取隔热密闭、仓顶喷淋等一系列控温措施,在低能耗的情况下,可有效控制粮温上升的幅度,也减少了因通风降温而产生水分散失造成的储粮损耗,计划出库前,利用雨雾潮湿天气进行下行式通风调质。经过4年常规储藏,小麦整体损耗率控制在2.96‰,其中平房仓损耗率控制在3.79‰,而立筒仓则溢余率为0.37‰,且小麦品质达到有关要求,并降低储粮成本。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浅圆仓自动分级对进口大豆冬季机械通风降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抽芯平仓等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浅圆仓中心部位异常粮情发生概率50%左右,节约冬季通风费用9000元,基本不需要人工处理就可以实现进口大豆的安全度夏储存,大大降低了保管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