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呈现出收入差距拉大趋势,于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了本届政府的头等大事。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原因之一是:城市处于产业结构转换之际,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进程受阻;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农村公共产品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归纳,认为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共政策不应忽视政策对象的多层次和多样性,以及背后制度系统的复杂性。在诸多农村公共产品中,与农村居民民生状况和收入能力直接相关的是以基础教育、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因此,统筹考虑城乡两个区域,逐渐提高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是当前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专家评说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各自发展,城市是城市,农村是农村,互不干涉,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两张皮,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上,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城乡差距的扩大还体现在: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物价等各种补贴,以及医疗、失业、最低收入等各种社会保障,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有。城乡差距的扩大已经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第一次跳出了以往就  相似文献   

4.
增加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协调城乡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民收入远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公共物品供给的不均衡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据统计,2002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仅为1457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7.7%。财政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为6674亿元,其中用于支援农村生产支  相似文献   

5.
<正>蕴含农村改革重大突破农民财产权利不明晰、财产权利不充分、财产权利缺乏保障、财产价值无法得到公平的体现和实现,以致农户可支配财产少、农民家庭收入中财产性收入比重极低,是造成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性纯收入为50.5元,占农村居民人均总纯收入的2.0%;2011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性纯收入虽然增加到228.6元,但比重仅上升为3.3%。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村家庭通常要比城市家庭拥有更多的家庭财产(特别是生产性财产),财产性收入是构成农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家庭退休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增加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具有极大的紧迫性和巨大的现实空间,必须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保障和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释放可持续增长的农村财产性收入制度红利,为根本缓解和解决"三农问题"奠定经济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多  相似文献   

6.
声音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不是为了解决城市建设的用地指标,不是让城市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盖房子,也不是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去圈地。——2013年12月6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指出。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增加补贴的模式恐难以为继,过去的一些增产手段也无法再利用,给粮食安全带来了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2013年12月30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一场学术报告会上表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24个省份截面数据运用OrderL ogit模型检验发现,宗教信仰对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对农村居民而言,宗教信仰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显著;宗教信仰弱化了收入和学历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而对农村居民并没有显著影响。收入和学历正向显著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总体来说,虽然城市物质生活水平要远高于农村,如教育、医疗、公园和各种社会基础福利设施,但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平均水平要高于城市居民,参照点理论能够很好解释这个结果。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差异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呈现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财政支出与拉动农村居民消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增长要靠消费、投资、出口的协同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不旺一直是影响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消费环境不佳、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居民的消费能量难以释放.在中央不断出台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中,财政支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倾斜越加增多,有利于解除各种...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信用社要做好支农工作必须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与农村居民非农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新情况有机地联系起来,结合实际找准支农着力点,采取有力措施,是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辽宁省大连市10万户企业、36万名个体户、11万名务农劳动力2007—2012年期间的经营收入数据,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对接起来,就近年来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的变化轨迹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城市居民经营性收入差距缩小和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差距扩大的双重作用下,城乡对接后居民经营性收入显示出差距缩小的变化。如不考虑其他因素,从居民经营性收入角度看,城乡差距在缩小,并且由原来断裂的状态逐渐弥合为一体,但农村居民仍处于金字塔的底部。对此,本文提出了继续提高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改善城市经营环境和消除城乡壁垒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制约农村市场拓展的主要因素及主要对策李仁元就消费品市场而言,农村居民虽然有较强的购买欲望,但表现出有效需求不足。这既与农村居民收入、购买力水平增长相对缓慢有关,也与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较差有关。一、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较差1.企业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差距是衡量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农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地区间或同一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在数量、结构以及来源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村居民收入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与经济结构的二元转换有关,还与国家的政策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提升和内需的扩大。治理农村收入差距扩大就必须实行制度创新,加大财政支出农村覆盖,加快农村发展和培育农村新的收入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牛三勇 《农业经济》2014,(11):127-128
衡量一个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物流因素,它是城乡之间人才、信息、物资、资金之间的纽带。安全、高效、通畅的现代物流体系有利于提高产品流通效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能提高农民的收入,它还是延伸城市公共服务的载体,为建设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衡量一个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物流因素,它是城乡之间人才、信息、物资、资金之间的纽带。安全、高效、通畅的现代物流体系有利于提高产品流通效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能提高农民的收入,它还是延伸城市公共服务的载体,为建设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与城市物流比较,农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差异性、多样性等特点。在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农村金融发展迅速的今天,农村物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李长江 《农村经济》2003,(11):11-13
一、农村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发展的基本趋势改革开放至今 ,在我国政府正确的农村政策指导下 ,我国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 1978年的 134元增长到 2 0 0 0年的 2 2 5 3元。但是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却呈扩大之势 ,农村社会不公平问题日显突出 (见表 1)。表 1:1978— 2 0 0 0年农村居民收入变化趋势和收入分配差距变动趋势年份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增长率(% )全国基尼系数东部地区基尼系数中部地区基尼系数西部地区基尼系数省际基尼系数1978134……  相似文献   

17.
产业化经营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农村经济》2003,(5):22-2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 ,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更为迫切、艰巨。这是由于我国目前还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 ,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大国。全国近 1 3亿人口 ,62 %以上的人口在农村 ,特别是我国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比较大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在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的发展上 ,农村也远远落后于城市。小康社会是一个涵盖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指标 ,在农村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进步、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城镇化水平等。笔…  相似文献   

18.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对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农业生产率,最终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根本所在。本文在回顾前人关于教育与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村义务教育对于农村居民农业和非农业两部分收入的影响入手,建立了一个测算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模型,从实证角度得出结论: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至少会增加6.5%;继续教育对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居民长期保持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是扩大农村内需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数据,对近年来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现状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并与收入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东、中、西、东北地区消费水平存在差异。按照消费类型来看,生活性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绝对差额总体呈逐渐扩大趋势,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相比于收入增速的波动性更大,近年来有增速放缓的现象。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前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农民增收机制尚待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健全、农村消费环境尚待改善。未来,扩大农村内需要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为着力点,并根据我国东、中、西、东北地区的地域特点因地施策,不断提升农村家庭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城市的房地产业受到各方面关注,成为一大热点。而农村房地产业发展的规模更大,速度更快,却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一、农村房地产业发展极其迅猛 1978年以来,随着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1994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已达1220元,比1978年增长3倍。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增加收入中有相当部分用来建造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