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高校大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高校贷款的金额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巨额本息的支付将会使高校面临严峻的财务风险。按照教育部、财政部于2004年7月13日联合下发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幅度扩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高校扩招作为我国特定社会条件下的策略性选择无疑是正确的,但从我国实际及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看,高校大幅度扩招不宜继续实施,否则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扩招,此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面对高等教育的扩招趋势,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扩招规模究竟缘于什么因素。本论文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影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招生规模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般规律,为我国各普通高等教育学校规模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欧玲 《云南金融》2012,(3X):313-313
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扩招,此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面对高等教育的扩招趋势,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扩招规模究竟缘于什么因素。本论文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影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招生规模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般规律,为我国各普通高等教育学校规模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规模日益扩大,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这使更多的人接受到了高等教育,整体国民素质得到提高,可是高等教育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问题也日益突出,就如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带来的问题重重。要加大投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开源节流,节省开支,避免浪费;使助学贷款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多方位筹集资金;控制高校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改革学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多渠道实现高校融资规模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高校为了实现规模的扩大开始大量举债。极度扩张之后,高校贷款后遗症随后出现,经费有限,贷款期限短,无法短期还贷,光靠扩张规模已经不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要转变高校发展理念,重人才培养而不是重规模。实现适度融资规模效应,以往依靠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则要转向政府、高校、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陈宜高  陈东 《会计师》2011,(5):43-44
<正>从一九九九年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大规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普及教育。各高校为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培养更多高层次、高质量的合格应用型专门人才,掀起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热潮。高校基本建设庞大的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一是政府拨入专项建设资金,二是争取国债资金、地方财政增加投资和财政贴息,三是通过学校自筹和商业银行贷款等筹措建设资金。基建投资的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8.
高校扩招以来,大多数高等院校通过向银行贷款筹集资金开展教学基本建设,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总蠡已达到1500亿至2000亿元的规模,个别高校贷款甚至高达10亿至20亿元。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高校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如果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的领导及财务人员不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应对。因高校贷款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贷款规模的扩大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高校贷款的现状、高校巨额贷款对高等教育公平性、高校教学质量、高校财务的影响,提出了政府加强监督,改革高校运行体制,银行加强风险意识,贷后跟踪调查,高校加强防范财务风险,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融资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将原定2010实现高等教育规模和入学率的目标进一步要求提前五年实现,即在2005年实现高等教育入学率15%的目标。2005年,高等教育在校总人数超过了2300万.比2000年增加了近一倍,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几年来,地方院校作为高校扩招的主力军,以其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家长渴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要。但是,大多数地方院校办学条件十分紧张,教育投入不足与扩招矛盾突出。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地方院校要保持健康稳步发展的势头,需要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多途径促进地方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通过扩招基本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随着地方高校的扩招,高校在大规模建设中出现了盲目扩张、高标准建设的倾向,贷款规模急剧扩大,使地方高校财务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地方政府、高校要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强化政府责任,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校近10多年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历史性的飞跃”,是在“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背景下实现的。自上世纪末的“大扩招”以来。高校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万人增加到200解的540万人。毛入学率达21%。招生人数的增加意味着扩建校舍、增添设施、引进师资,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国家财政投入却远远不能够满足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举债办学成为几乎所有高校筹措资金的当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校借扩招实现跨越式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改善教学设施,高校贷款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吕峰 《济南金融》2007,(7):76-77
<正>近年来,高校借扩招实现跨越式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改善教学设施,高校贷款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然而,由于高校对贷款风险缺乏认识,盲目扩张贷款规模的情况普遍存在;商业银行一般将高校作为优质客户,对部分高校过度授信,导致当前高校贷款风险积聚。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对高校贷款的风险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化解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正莉 《会计师》2012,(10):73-74
<正>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短短十年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达到了2007年的23%,达到了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水平,国家财政收入总额逐年增长,但生均经费拨款却由1998年的8529元降至2006年的5375元。为了满足扩招以及自身发展,高校纷纷建新校区、购置大量仪器设备、引进优秀人才,由此造成了较大的经费缺口。在这种形式下,大多数高校选择了以"银校合作"为主要的方式来缓解高校资金不足的矛盾。高校银行贷款在短期内对高校建设和发展具有资金量大,易较快实现建设目标等有利作用,但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大,高校贷款资金的还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的最优投资规模分析--以中国高等教育为视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新古典最优增长模型的理论框架内,通过建立高等教育规模最优规模模型,并且利用中国的经验数据对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合理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扩招前与扩招后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均不处于最优状态,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要求扩大经费投入和深化就业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1999年7月,我国开始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此后。我国高等教育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根据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告,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生108.36万人.比上年仅增加8.32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340.87万人。从1999年开始大幅度扩招。普通本专科招生159.68万人,比上年增加51.32万人,增长47.4%,经过5年扩招,到2005年,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504.46万人,从1999年到2005年,平均每年以66万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逐年扩招,学校规模迅速增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与高校事业发展对资金需求的不断扩大的矛盾日显突出,不少高校纷纷将筹款的目光朝向银行,但一些高校随之暴露的一些问题也向我们警示了高校在利用银行贷款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问题,若不加以重视和防范,有可能引发高校的财务危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面对师生员工数量的骤增,众多高校在教学和办公用房、食堂、学生公寓以及相应的配套公共设施等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高校大多采取了扩建或新建新校区的措施,导致基本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基建投资随之剧增。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逐步向大众化转变。为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负债成为各大高校的主要办学资金来源,这便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为了确保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央和省制定出台了多项政策,积极化解高校债务。笔者对哈尔滨师范大学开展检查工作时,对高校化债工作进行了调研,同时查阅了大量资料,希望能为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