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刚 《上海会计》2003,(3):56-57
一、正确理解“实质重于形式”原则1993年国家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十二条会计的一般原则,它是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和“明晰性”等六项原则;会计政策中关于确认和计量的“权责发生制”、“配比”、“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四项原则;具有修正和补充性质的“谨慎”、“充分披露和重要性”两项原则。这次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除了体现以上会计的一般原则之外,在第十一条第二款会计核算基本…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第二章内容中,规定了会计的一般原则。其中体现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真实性、有用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全面性和重要性等原则,而体现会计基本确认和计量的有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性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等。这些会计原则必须在会计实务中普遍遵守,但是在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它们往往会产生矛盾,需要妥善解决。本文拟就会计原则内在矛盾作一粗浅探讨。一、会计原则之间的内在矛盾,有其不同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信息质量目标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3.
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一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一规定既是对会计工作确立的一项是非标准和最基本要求,也是对会计真实性原则定义的表述。  相似文献   

4.
财务会计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提供以历史信息和财务信息为主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产生的基本程序是确认、计量和披露,最终是通过会计业务处理来加工、提供会计信息。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都对会计业务处理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在会计业务处理时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谨慎性原则又叫稳健性原则,是一个企业在对资产和负债,收入和费用等核算时涉及的原则。《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谨慎性原则是实现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保障,会计人员在进行实际会计工作中必须遵循此原则。  相似文献   

6.
王阳 《时代金融》2014,(5X):159-159
谨慎性原则又叫稳健性原则,是一个企业在对资产和负债,收入和费用等核算时涉及的原则。《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谨慎性原则是实现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保障,会计人员在进行实际会计工作中必须遵循此原则。  相似文献   

7.
稳健性原则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金融会计》2004,(2):21-23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它是西方古老的信条之一。它最初产生于会计受托责任盛行的十九世纪,当时由于会计人员存在着强烈的灾难意识,所以在涉及不确定事项的估计时,往往存在着低估资产和收益并高估费用(损失)和负债的倾向。这一倾向逐渐形成一种惯例,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西方国家流行的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我国在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中,按照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要求,在(《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将稳健性原则规定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8.
浅议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首次正式提出“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这是继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十二项会计核算原则后新增加的,它对规范单位会计行为标准,从事会计工作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但事实上,作为一项重要的国际会计惯例,在以往的会计实务工作中,该原则是会计人员在处理具体交易或事项时经常不自觉地运用的原则,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就是一例。它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则之一。笔者拟就这一原则发表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一、 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核算原则出台的历史背景1. …  相似文献   

9.
学习新准则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黎静 《理财》2001,(4):24-25
新世纪伊始,中国财政部以财会[2001]7号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等三项具体会计准则,并对已发布的五项具体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新准则的发布对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进一步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无形资产准则从今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但国有企业欲先行施行的应提出申请,待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施行。这项准则不…  相似文献   

10.
胡光前  龙芳 《财政监督》2006,(10):41-42
上市公司在2007年1月1日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之前,仍沿用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其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标准一直是明确统一的。但是,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年报对主要会计政策的披露来看,目前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收入确认原则存在较大的差异,极易混淆投资者的理解,也严重影响了会计准则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1.
范杰 《上海会计》2013,(11):35-36,59
2013年1月1日,新工联集团开始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既进一步规范了新工联集团全部企业的会计行为,也明确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统一了会计确认、计量和列报的标准,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将更强,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会计稳健性:财务报告质量保证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文丽 《会计师》2010,(3):31-32
<正>一、问题的提出2006年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全面趋同。新会计准则采纳了资产负债观的理念,改变了主要以强化稳健性原则运用的思路,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范围。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仍然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贯彻稳健性(审慎性)原则。稳健性原则作为特殊的一项,从讨论伊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未继续沿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的提法,而是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将之取代。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没有提及一贯性、配比性、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3项原则;继续保留了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谨慎性、重要性、及时性等7项原则;进一步明确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而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分别作为会计基础和会计计量属性,不再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本文主要阐述相关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在具体准则及经济事项中的运用,进而分析会计原则运用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我国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引入的新的一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业内人士通常将其称为"第十三项原则"。与以往相比,在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更加强调和注重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在《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中将其纳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之中,在部分具体会计准则的确认、计量或披露环节更加提倡并强调该原则的运用。本文拟就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对该原则的运用作一疏理和剖析,以帮助读者加深对该原则实质内涵的理解,进而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更加充分地运用该原则来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相似文献   

15.
杨冰 《上海会计》2007,(5):19-21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将以往散见的各相关规定进行了梳理,全面涵盖了我国现行实务中的各种职工薪酬,并对其会计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新准则明确了职工薪酬的概念,融合了所有与报酬相关的项目;其次,新准则统一了各类职工薪酬的确认原则;第三,新准则引入并明确规范了辞退福利的处理方法。此外,新准则还统一了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  相似文献   

16.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正式建立。《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明确了职工薪酬的概念及其确认原则,系统地规范我国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17.
蔡静 《会计师》2012,(3):22-23
现代经济的发展催生出复杂多样的交易方式,同时由于税收与会计差异的存在,企业在确认当期收入并据《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结转相应的成本、费用时,部分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未能在收入确认当期及时取得,在会计实务中已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18.
会计谨慎性,又称会计稳健性,是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惯例,它隐含着在确认和计量收入与资产时应保持谨慎。谨慎性被认为是最基本的会计估价原则,它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久远而明显。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谨慎性的要求是:“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会计实务中,广泛采用各种减值准备、对存货估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加速折旧等谨慎会计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财务会计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提供以历史信息和财务信息为主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产生的基本程序是确认、计量和披露,最终是通过会计业务处理来加工、提供会计信息。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都对会计业务处理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在会计业务处理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也给企业管理工作带来一些不便。本文拟结合工作实际对会计业务处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规定“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这一规定称为会计的可比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