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保险条款     
保险条款窨属于什么性质,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经济法规;也有人认为它是保险方的一种要约行为,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应该从保险条款的制定、公布机关以及它的适用范围来分析。根据《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及精神,保险方制定保险条款后,要经过国家保险管理机关审查核定,才能公布施行。因此,如果是保险总公司制定的适用于全国范围、并由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公布施行的保险条款,应属于经济法规性质;如果是省、市、自治区保险公公司制定的,并由相应的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公布施行的保险条款,应属于地方性经济法规性质。  相似文献   

2.
田野 《云南金融》2007,(11):29-30
股市中的大亮点 2007年以来,中国股市的大亮点是什么?或许有人认为是指数连续创出新高;或许有人认为是大盘蓝筹股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中的出色表现;或许有人认为是“港股直通车”的启动……但在我看来,基金市场的火暴才是大亮点。这里,有几组数据最能说明。  相似文献   

3.
田野 《时代金融》2007,(11):29-30
股市中的大亮点 2007年以来,中国股市的大亮点是什么?或许有人认为是指数连续创出新高;或许有人认为是大盘蓝筹股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中的出色表现;或许有人认为是“港股直通车”的启动……但在我看来,基金市场的火暴才是大亮点。这里,有几组数据最能说明。  相似文献   

4.
夏明 《湖北财税》2003,(11):35-36
农民的纳税意识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农户片面理解税费改革政策,认为减轻负担就是少交或不交税.只想获取,不想承担纳税义务。二是少数农户化素质差.觉悟低,没有意识到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想尽办法偷税、逃税、抗税。三是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云梦县的农产品出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  相似文献   

5.
《中国证券期货》2013,(12):12-14
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近日刊载文章,综合阐述了五名经济学家对比特币未来的看法。从这些经济学家的看法来看,经济学家对于比特币的未来莫衷一是,其中有人认为比特币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继续存在下去,也有人认为比特币注定将会覆灭,无法成为行之有效的替代性货币;与此同时,也有人指出,只要比特币能挺过所有货币都需要经历的生存危机,那么就将改变人们对于价值储存、金融以及虚拟经济独立性的思考方式。以下是这篇文章的全文:  相似文献   

6.
时下,围绕经济适用房困境和弊湍的探讨一直很热烈。有人甚至提出经济适用房违反经济规律而建议政府效仿发达国家,全部实行廉租房制度。但大多数人认为,经济适用房成功地解决部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事关和谐社会的建设,在一定的时期内必须坚持,否则部分中低收入者永远无法实现住房梦。关键是,如何在整体的框架下进行制度的完善。笔者认为,走政府与个人产权共有的路子,不失为破解经济适用房的困境的良策。  相似文献   

7.
张欣 《金融电子化》2005,(12):83-83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现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生力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应当特别关注和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之所以困难,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包括管理落后,经营风险大;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高;中小企业规模小,竞争能力差;信用等级低,融资能力差。二是制度安排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内部乃至整个高校系统内,目前的财务与会计都是台设在一起的,或叫“财务处”,或叫“计财处”。总之财务与会计是没有分设的。那么.在高校内,财务与会讨是否应该分设呢?据笔者的了解和所知,从高校领导到财务人员的看法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有人坚决反对,认为没有援例;有人认为两端都可;还有人认为高校财务机构的设置,应该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存在的问题,定位认识上存在偏差。有三种认识误区对反洗钱的效果影响明显:一是仍有相当部分居民认为,实施大额申报涉嫌侵犯个人隐私,对银行和监管当局有昕抱怨;二是仍有部分银行认为承担反洗钱数据甄别及报送义务,不仅会增加工作负担和业务成本,而且最重要的是可能得罪部分重要客户而直接影响其经营效益;三是还有部分人士认为反洗钱只是为了迎合有关国际组织的要求及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当前,工业化国家的许多全能银行的经济绩效大幅度下降。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竞争对手众多所致,并提出了核心银行的概念。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有道理但不全面,全能银行要摆脱困境,必须考虑到公司战略的所有方面,并重新审视支配目前的全能银行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国债发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任凤泽自1981年起,我国每年部发行大量国债,发行国债对金融的冲击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部分人士认为,大量发行国债,必然引起通货膨胀;也有人认为,大量发行国债,使资金分流,必然造成政府预算排挤企业资金需求。本文以会计借贷法则...  相似文献   

12.
《金融纵横》2005,(11):3-6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存款快速增长,贷款投放不足而出现大量存差.而大部分存差又通过上存流向了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但令人困惑的是在国内银行业主要依靠经营存贷款业务赚取利差的现状下,这些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却出现与贷款变化趋势背离的现象:存贷比逐年下滑,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3.
由于管理体制、经济及经营环境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面临许多困难: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占比高;产权不明晰,缺乏激励机制;联网和结算系统欠缺,竞争乏力;股本金难以吸纳,资本充足性差,抵抗风险的能力弱;信誉低,成本高等。其中“有效吸纳股本金,提高资本充足性,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是农村信用社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本次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吸纳一部分可续回可转换股本金,是短时间内提高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性,增强其抵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流通货币破损率较高,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人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差,甚至有些人故意毁坏人民币;二是现金管理不规范,现金交易频繁,人民币周转率高、损毁较快;三是一些金融机构由于库存不足、临柜人员顾不上整点或不愿整点、上缴等原因,导致大量破钞又从金融机构流出,以至于流通中破钞越来越多。大量破损的人民币不仅影响办理业务速度,而且还会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5.
赵晓飞 《理财》2005,(6):94-94
投资是将自己手中的资金集中投向一处,还是天女散花般地分投多处,这是我们时常关注的问题。有人主张天女散花般地分投多处,认为可以增加取胜的机会;也有人主张将资金集中投向一处,认为只有全力以赴方能一招制胜。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韩雷关于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有许多不同看法。有的人认为:“通货膨胀无害”,“适度通货膨胀有利于发展经济”;有些人说:经济发展了,人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通赏膨胀、物价上涨也没有关系;有人说:物价“零增长”不可能。现在我国物价...  相似文献   

17.
欣士敏 《福建金融》2002,(10):46-47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然而,正由于其作为财富的化身,便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有人认为它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如“恭喜发财”、“招财进宝”、“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等,已成了祝福的话语;有人将它奉若神明,认为“钱能通神”、“失之贫弱,得之富昌”、“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人认为它是罪恶、魔鬼的代名词,财多惹祸,为富不仁.失财消灾,散财除病等,可谓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其实货币金钱本身并无褒贬之说,只不过是一种流通与支付的手段。正确认识货币金钱的本质与功能,就能不为货币金钱的表象所迷惑。能够摆脱货币金钱束缚的是“清廉”二字,即不贪金钱,立身清白,循礼行法,见利思义。清廉是“为政之本”、“为官之宝”。在传统的道德观下,不贪货币金钱的清廉之士,往往被载入史书,尊为“清官”、“廉士”。本节选几位古代清官廉士的故事,相信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正确的货币金钱观,将对我国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着的公民道德建设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首歌     
幸福是首歌阚宝玉幸福是什么?一个古今中外世人关注的话题,想说也说不清。有人认为腰缠万贯是幸福,有人认为金榜题名是幸福,有人认为官职升迁是幸福,有人认为合家欢乐是幸福。幸福总是和喜庆、欢乐、祥和、愉悦、富足相联系。幸福的童年,幸福的家庭,幸福的生活,幸...  相似文献   

19.
对“存差”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扬  彭兴韵 《中国金融》2006,(24):34-36
近年来,金融系统中的“存差”问题在社会上引起颇多责难,很多人甚至将目前所谓“流动性过剩”以及相关的经济问题归咎于此。我们认为,“存差”(相对中国金融系统中的“存差”分析对应的概念是“贷差”)作为一个产生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概念,如今已基本丧失了科学性。因此,用之分析当前我国的金融现象,得到的将是似是而非的结论;用之来指导货币金融政策,更会产生严重误导。  相似文献   

20.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平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于美国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来说,20世纪90年代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在美国,股市高涨,经济增长也很迅速,整个世界都在乐观地谈论着新经济。有人认为经济周期从此消失,再也不会有衰退了。从1993年到1997年,所有参与了美国经济政策决策的人都受益于许多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人们由于繁荣而热情地进行着信用消费。美国人民宁愿相信这种好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