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甘肃兰州显现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兰州人所说的内蒙现象——吃的是“草原兴发”的羊肉;喝的是“伊利”和“蒙牛”的牛奶;穿的是“鄂尔多斯”的羊绒衫和“仕奇”西服;亲朋聚会,餐桌上上的是河套老窖和蒙古王;冷饮市场则更是内蒙产品——“伊利”和“蒙牛”的一统天下……内蒙人在兰州找到了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2.
崔晓红 《新财经》2009,(12):99-99
2008年9月11日,河北省石家庄三鹿集团“毒奶粉事件”被公开曝光。紧接着,包括伊利、蒙牛在内的22家奶粉企业因产品含三聚氰胺被陆续曝光。到11月27日,全国累计因食用问题奶粉导致患病儿童共计29万佘人。  相似文献   

3.
只好断奶?     
王志彬 《东北之窗》2008,(19):26-27
原本大家愤怒的对象只是三鹿集团,现在发现我们似乎有点太天真了。"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三聚氰胺"这个新闻让人感叹不已:原来,这还不是个别现象,蒙牛、伊利、圣元等大牌也在其中。  相似文献   

4.
只好断奶?     
原本大家愤怒的对象只是三鹿集团,现在发现我们似乎有点太天真了。"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三聚氰胺"这个新闻让人感叹不已:原来,这还不是个别现象,蒙牛、伊利、圣元等大牌也在其中。  相似文献   

5.
王晓慧 《新财经》2008,(10):90-91
三鹿“毒奶粉事件”震惊全国。此事件尚未平息,又有22家乳品企业生产的婴幼儿奶粉,在国家质检总局的专项检查中,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在这份长长的问题企业名单中,伊利、蒙牛、雅士利等知名品牌赫然在列。  相似文献   

6.
蒙牛真牛     
2003年11月,刚刚砸下3.1个亿成为央视“标王”的蒙牛正在酝酿一个史无先例的计划:2004年3、4月份,他们要在《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之间的时段播放长达一个55秒的广告专题片,“这本来是11个5秒的标段,我们经过策划,让10多家蒙牛子公司都参加了竞标,终于全部拿下。”对于“标王”,蒙牛市场总监孙先红表示:“2003年我们的销售额预计50亿,借助央视广告,今年的目标是80个亿”。从另起炉灶与老东家竞争,到2002年以1947.31%的成长速度成为中国非上市、非国有企业的成长冠军,再到2003年击败伊利成为央视新“标王”。牛根生和他的蒙牛续写了一段…  相似文献   

7.
魏海峰 《走向世界》2012,(25):68-69
在可口可乐、雀巢、伊利、蒙牛等产品的配料表中,随处可见“果葡糖浆”、“益生元”、“膳食纤维”等名称。这些产品,全部出自山东德州禹城市的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创立于1997年,是以生物工程为主导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8.
张宁 《中国经贸》2008,(19):55-55
今年9月初,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经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奶粉的历史。自此,三鹿奶粉中含有化工产品三聚氰胺的事件开始逐渐浮出水面。目前.事件还在逐步升级中。三鹿的隐瞒不报、患儿发现数量逐渐增加、查出不合格奶粉企业的增多等。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称有22家企业69批次奶粉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包括蒙牛、伊利等名牌,蒙牛、伊利的股票立即受到投资者的抛售,股价一落千丈。雅士利的问题奶粉出口到了孟加拉、缅甸、也门3个国家.香港食环署也发现一款伊利雪糕中含三聚氰胺。9月18日,蒙牛、伊利、光明液态奶均检出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扩大到整个奶制品业。  相似文献   

9.
在兰州,当众多商家为生意难做而苦不堪言时,人们却在兰州市民中发现了一个相当普遍的消费现象——吃的是“草原兴发”的羊肉;喝的是“伊利”和“蒙牛”的牛奶;穿的是“鄂尔多斯”羊绒衫和“仕奇”西服;亲朋聚会餐桌上摆的是“河套老窖”和“蒙古王”;冷饮市场则几乎更是“伊利”和“蒙牛”的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乳业界,她所领导的光明乳业曾经一直扮演着老大的角色。即使是在与“草原诸侯“的对决中.光明乳业也一直保持着与蒙牛、伊利三足鼎立的地位。但是.自“郑州回奶事件”之后.一系列的打击和挑战.最终使这位“铁娘子”萌生退意。  相似文献   

11.
一、行业竞争:政府角色的转换 以伊利和蒙牛为首的呼市乳业的惊人发展,引起了呼和浩特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伊利集团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利用规模化的生产形成了成本优势;利用特色化的营销形成了品牌优势。伊利集团下属五大产品事业部和十三个分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地区、多系列的大型企业集团。另一个刚刚出生的民营企业——“蒙牛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梵契  耘箐 《西部人》2003,(5):14-16
近年来,在甘肃兰州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兰州人所说的“内蒙现象”——吃的是“草原兴发”的羊肉,喝的是“伊利”和“蒙牛”牛奶,穿的是“鄂尔多斯”羊绒衫和“仕奇”西服,亲朋聚会打开的是河套老窖和蒙古王酒,冷饮市场则更是内蒙“伊利”和“蒙牛”的一统天下…… 内蒙古人在兰州找到了家的感觉1 1992年,鄂尔多斯羊绒服饰在兰州的销售收入仅为16万元,2000年这一数字飙升至1700多万元,2001年则达到2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3.
2001年,陕西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乳品企业——陕西陇县关山乳业有限公司推出干吃奶粉,迅速走红市场。面对诱人的市场潜力,一些大型乳品企业也开始纷纷模仿关山推出“干吃奶”产品,甚至包括伊利、蒙牛这样的行业老大。于是,一场关山乳业叫板乳业“老大哥”的维权事件发生了。李晓林,作为关山乳业的掌舵人,一时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近日,光明乳业重拳推出的新品“优倍”面世。这款市场上最贵的鲜奶产品单价10元,比其普通规格鲜奶价格高出近40%。至此,继蒙牛“特伦苏”、“奶特”、伊利“金典”之后,光明乳业对于高端奶领域的布局也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5.
DHA之斗     
10月19日披露出的伊利"内部邮件"中指出:今年7月起,(蒙牛)他们通过网络推手,开始以网络为主阵地的深度攻击,引出深海鱼油中的EPA导致儿童性早熟,攻击使用深海鱼油产品的企业,将矛头直指伊利、金龙鱼、圣元、安利等企业。邮件同时称,(蒙牛某公关文)直接点名,"目前国内主打深海鱼油的品牌有伊利QQ星儿童奶、圣元奶粉、金龙鱼、安利深海鱼油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乳业界,她所领导的光明乳业曾经一直扮演着老大的角色。即使是在与“草原诸侯”的对决中,光明乳业也一直保持着与蒙牛、伊利三足鼎立的地位。但是,自“郑州回奶事件”之后,一系列的打击和挑战,最终使这位“铁娘子”萌生退意。  相似文献   

17.
从9月11日以来的短短两周,“三聚氰胺”从一种生僻的化工原料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高热词汇。尽管国家质检总局不断表示市场上绝大部分液态奶是安全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饮用,然而足以令消费者担忧的是,稳居国内奶制品市场前列的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乳品企业的部分批次产品也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尽管专家明确提示,这几大品牌的三聚氰胺含量低,在正常饮用量情况下对人体不会构成伤害,但消费者几乎还是“谈奶色变”。  相似文献   

18.
避开了伊利.蒙牛两家大型乳品企业的锋芒,段立平找到了新的利润市场。可对于一个新兴行业的领跑者而言,既要保持竞争优势,又得背负起改变消费习惯的使命,担子不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他整合企业在大危机之后实现大增长;搭栽奥运快车,成功重塑形象;他借助一个品牌带给一个民族丰厚的营养。”蒙牛总裁牛根生2005年12月28日19点在北京饭店听到这段颁奖词的时候,龙永图已经宣布蒙牛最大竞争对手一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荣获“2005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20.
蒙牛和伊利具有相同的产品,共同的市场,有着剪不断的渊源,i他们之间的竞争从蒙牛创立之初就没有停止过——[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