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弊是对教育考试的蓄意挑战,严重地威胁着教育考试公正。然而在对教育考试作弊的看法上存在着偏差。要有效地惩治作弊,首先必须认定作弊即作恶,进而弄清当前作弊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本文主要针对人们对教育考试作弊的同情态度讨论作弊的邪恶本质及其对教育考试公正的破坏性、教育考试作弊的基本形式及新趋势和对其进行综合惩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4,(10)
在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教师在教育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接受的教育使他们在认知、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起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担任教师的"教员"角色"朋友"的角色"榜样"的角色等等。本文的目的在于根据教师不同的角色和作用,用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商》2016,(2)
在《刑法修正案九》颁布之前,对考试作弊行为多认定违法行为,以行政处罚的相关规定予以惩戒,但收效甚微,远远达不到威慑作用,以至于各种"作弊门"事件频发,甚至有越演愈烈之势。《刑法修正案(九)》第25条规定的考试作弊犯罪的行为方式涵盖了组织考试作弊行为、非法出售、提供考试试题、答案行为以及代替考试行为,该三种行为分别规定为不同的犯罪,这必将有助于惩治此类犯罪,强化公平公正的社会观念。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党校研讨式教学的特点,具体分析了教师在研讨式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角色作用,强调了党校教师必须提高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拓展实践视野、增强综合应变能力,才能发挥好角色作用,使研讨式教学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基本动机,并利用博弈论这一分析工具,建立了作弊查处博弈模型,该博弈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只存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求解出了大学生和监考教师行为选择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点,并得出了相关结论。最后基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以及博弈分析的结论,提出治理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可操作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4,(7)
国自古以来就有考试的传统,而伴随着考试而出现的作弊现象也更是源远流长,并成为了当今社会各界一直在不断寻求解决办法的重要问题。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人才输送社会的能量转换站,其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这不得不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一、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一)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考试是检验和衡量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效果的一种手段。虽然各大高校对于考试都制定了严格的处罚规定,但是考试时作弊者仍心怀侥幸,想出各种怪招,更有甚者,干脆雇用“枪手”帮其“猎考”。更让人担忧的是,考试作弊在某些大学生的心目中已不再是什么违反道德的事情,他们并不把作弊看作是不光彩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刘丽英 《商》2014,(24):250-250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建立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博弈均衡模型,来解释考试过程中的学生作弊、教师监管的博弈现象。提出学校在学生考试及老师监考方面的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付亮  杨芳芳 《商场现代化》2012,(27):200-201
随着内河船员考试传统的纸面考试逐渐被无纸化考试取代,高科技等作弊手段的层出不穷,对船员考试管理造成很大的压力。从内河船员考试作弊的特点和危害,紧扣考试各个环节分析如何防范船员考试作弊,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严重危害高校教育活动有序开展。为有针对性地解决该难题,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考试作弊意向量表对4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取了355份有效数据,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方面来研究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与其所在年级、所学专业类别以及性别有所联系;考试作弊行为和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有相关关系。结论: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可以比较有效地评估考试作弊意向及预测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考试作弊下的诚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折射出当今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严重,急需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列举了考试作弊的危害性,分析考试作弊的原因并指出如何加强诚信教育以杜绝作弊。  相似文献   

12.
受多种因素影响,考试作弊对大学生来说已不是新鲜事物,他们会采取不同办法,冒险作弊.本文就大学生作弊原因、形式、对策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逐渐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日益普遍的考试作弊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作弊手段、作弊工具不断更新,由过去夹带小抄发展到找人替考、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甚至出现了以营利为目的的有组织的"职业枪手"。这些都严重影响着高校的校风、学风、考风。虽然高校普遍加强了考风考纪教育,加大了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力度,但似乎收效并不大。  相似文献   

14.
科技更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无时无刻不渴求创新型人才,为了适应需要,有必要从思想观念上、知识结构上、师生关系上为教师定位.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角色,科学地定位,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在高校教学质量提高及高素质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它与传统教学在授课方式、教师学生的角色和责任方面存在区别。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案例教学的优、缺点。同时,明确案例教学的实施大致可分为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3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及遏制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亮 《北方经贸》2003,(9):124-125
通过对目前高等学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和动机进行分析,提出了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下,大学生考试作弊形势非常严峻,考试作弊原因的多样化,可区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分析原因,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包括构建全民终身诚信体系,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改革考试内容的形式,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健全并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将考试作弊写入刑法或者出台具体的《考试法》等方面,方能使大学生从"要作弊"转变为"不想作弊"和"不能作弊"。  相似文献   

18.
季解 《商》2013,(21):360-360,294
高校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本文就考试作弊从社会、家庭、学生三方面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了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些对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哲 《商》2014,(48):200-200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三十二条规定了组织考试作弊、帮助组织考试作弊、代替他人或让他人代替自己考试的相关犯罪,本文拟就条文中争议较多的“国家规定的考试”、帮助作弊行为、出售提供试题或答案三方面简要探讨个人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分类考试成为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的主渠道,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有助于发挥好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本文基于对分类考试招生视野下思政课教学现状的梳理,分析了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提升存在的困境,探索了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提升路径。思政课教师应夯实理论功底、优化语言艺术、加强情感交流,不断提升亲和力,助力于构建高质量思政课堂,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