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在最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公民社会理论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成为了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公民社会的涵义与特征、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公民社会与政府善治三个方面出发,就国内学者对公民社会理论进行的相关研究做一理论综述。  相似文献   

2.
李静雅 《黑河学刊》2010,(9):67-69,72
以社团参与为核心特征的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完善对于当代的政治民主和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认为历史30年的社会变革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培育提供了必要的机会、条件和发展空间,进而阐述公民结社及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并提出进一步构建公民社会和发展民主政治,应当以克服政治制度和法律规范的障碍为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的崛起和发展,不仅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也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今天,通过对西部地区的施政和公共事件的管理中,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西部正在崛起。总部设在南非的全球公民参与联盟(CIVICUS)开发和实施过一个“公民社会指数”(CSI)项目,正如经济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一样,公民社会指数是一套对各国公民社会状态进行定量评测和比较研究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郑玲 《魅力中国》2010,(35):117-117
在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的公民社会开始兴起,并促进了公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同时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在近年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和谐语境中的公民社会议题,回顾了公民社会的理论和现状,分析了中国公民社会对于社会和谐发展所起到的现实意义,并着重阐述了目前公民社会组织建设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民社会研究在我国兴起的背景、发展以及存在的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是一个源自西方的术语,20世纪90年代初被引入中国。从那时起,我国理论界对公民社会的研究不断拓展、深入,形成了许多共识,产生了众多理论成果,当然还存在一些分歧。本文简述了公民社会研究在中国兴起及发展的过程,并分析了我国理论界在公民社会研究中出现的重大分歧。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究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效果及其影响机制,运用实证数据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员工感知到的内、外部企业社会责任均正向影响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其中外部社会责任感知的影响大于内部社会责任感知的影响;组织信任完全中介内部社会责任感知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部分中介外部责任感知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志愿精神、助人自助价值观、参与精神、慈善心、公共责任意识的比较分析,在“社会工作概论”的教学中,采取案例讨论和社会实践的方式,以公民精神的培育为重点,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公民精神的因素进行社会统计分析,指出培育大学生公民精神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行政监督体系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不强,各个监督主体的监督不到位;公民参与政治的制度建设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不足;缺失公民社会的大环境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政府行政效率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为此必须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实现监督形式的多样化;积极营造公民社会等途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公民社会之地位与发展态势,提出了推动公民社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路径。要培育公民意识,扩大有序政治参与;营造良好制度环境,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继续发展市场经济,寻求国家社会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0.
简析中国特色公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公民社会正处于发展之中,因此还不太成熟,政府过于主动及中间阶层稀缺。针对这种情况,培育公民社会需要政府划定好权力边界,适度作为。展望我国公民社会发展前景,发展既是必然趋势,也有很多制约因素需要克服。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作为保障公民基本生存和促进公民自身发展的一种动态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社会政策,在公民权益保护与促进社会整体发展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国家应适时地满足公民的多种社会保障需求,及时更新保障理念与实践,做到物质保障与精神保障相结合、水平保障与质量保障相结合、生活保障与能力保障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从抗震救灾谈中国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双向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在抗震救灾的各个环节当中我们却很惊喜地发现中国的公民社会在成长和进步。普通公民和民间组织不仅成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彼此协作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而且对政府部门的决策、施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颜俊  程娟娟 《魅力中国》2014,(20):53-53
公民社会已然是中国的现实,这不仅是由中国的宪法所预设的,而且是由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和广泛的公民结社很现实地代表着的。作为联系政府和社会的桥梁角色,公民社会对政府治理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正是通往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阐述了培育公民社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探讨了多角度提升公民素质,合力促进和谐社会创建的途径。指出要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公民的法制化认知程度和“公共理性”水平,深入发掘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资源,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道德精粹的滋养。  相似文献   

15.
朱晓明 《发展》2009,(11):142-143
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需要公民教育,高职院校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当前阶段的公民教育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明确公民教育的作用,认清当前阶段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进高职院校公民教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组织具有民间性、官民双重性、非营利性、服务性、自愿性、过渡性的特征,市场经济营造了公民社会,为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公民社会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组织互补.市场经济中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社会三种大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的缺乏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障碍之一。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不断丰富大学生公民教育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公民意识的升华,并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农民是公民为切入点进行论证,进而提出农民到公民路途遥远的命题,并从农民是公民的社会认可度低和自我认可度低两个方面详细论证了农民的公民素养欠缺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提出培育农民的公民素养措施:一是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壁垒的打破;二是以“‘我是谁’的意识教育和‘我应该怎样做’的行动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公民意识培育。  相似文献   

19.
公民道德教育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公民社会道德需求为取向的教育形态。培养研究生的公民道德意识有利于建立公民制度成熟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20.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是我国目前正在逐步推广的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为此,对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必要性、现实困境以及改善途径等方面的分析就显得日益重要,以期进一步推动公民参与的发展,早日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