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北京市民反向旅游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是城里人越喜欢到乡下旅游,越是文化人越对自然风光一往情深,旅游也遵循利益极大化规律.文章以反向旅游理论为指导,以北京市民调查结果为依据,系统论证了"城→乡"、"文化→自然"反向旅游现象的普遍性,考察了不同群体之间的细微差别.反向旅游普遍存在,但年龄较大、心理保守的人,反向旅游意向不如年轻、心理开放的人强烈.影响人们旅游意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追求新奇以外,还要考虑经济、交通等因素.掌握反向旅游规律可以有效避免旅游景区建设的很多误区,如景区现代化、接待设施家庭化等.  相似文献   

2.
旅游后悔心理的后续行为表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悔是全面解释消费者满意度和后续行为意图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梳理了消费者后悔心理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旅游者后悔心理的基本定义和成因.在此基础上,对实证调查资料使用因子分析法总结出旅游后悔心理的后续行为表现为5类: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断绝该地旅游并影响亲友和借鉴经历调整心态.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较女性更容易"采取相对激烈的对抗行为"、"通过网络负面宣传"及"向旅游管理机关投诉"方式表达自己的旅游后悔心理;个体所学科别的差异对采取这5种行为方式来表达旅游后悔心理没有明显的差异.本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旅游后悔心理实证研究的不足,为旅游目的地经营者有效疏导旅游后悔心理提供了战略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旅游的现代化与原始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一、旅游现代化与原始化的内容 旅游作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发生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受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诱发旅游行为的最根本因素,便是个人心理状态与其所处的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旅游实质上是一种矛盾现象,是人类矛盾需求心理的突出产物。从古代的吟游诗人  相似文献   

4.
国民旅游:一个关乎民生的旅游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旅游业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以赚取外汇、招商引资为主,到目前的以扩大内需、安置就业为重,主要都是将旅游作为一项经济事业和重要产业来发展.也就是说,强调旅游的经济属性.只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层面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旅游市场重点由入境旅游转移到国内旅游而已.但是,旅游除了经济属性外,还有很强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偏枯现象,正在制约着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所谓旅游研究中的偏枯现象,乃是指太多的研究者只关注于对"旅游经济"的探讨,而忽略了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忽略了旅游者的精神世界,忽略了旅游对于个体生命的意义,忽略了旅游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一句话,只重物,不重人,只看到白花花的银子,而把"人"丢到了一边.  相似文献   

6.
旅游体验审美精神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海颖 《旅游学刊》2012,27(5):88-93
旅游体验的审美体系是建立在人本基础上的.从审美心理的角度看,旅游体验具有主体性、浸入性、互动性和不确定性,其核心价值在于审美.旅游体验造就了审美的人、完整的人.旅游审美体验是旅游者在情境互动之中,追求审美存在和生命创造的强烈内心感受.文章从旅游体验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三个层面展开.旅游体验充满着人在旅途的跨文化审美意蕴,它是为了探寻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并借由想象获得存在的真实和生命的沉醉.旅游体验体认的是人与物化、神与物契的审美情怀,高扬的是生生之德的审美境界.旅游体验中所体现的审美精神是彰显的、独立的、本真的人性;它所追寻的审美境界是自由的、升华的、解放的审美人生.  相似文献   

7.
文章试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维度出发,论述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文化交流与汇通现象,阐述旅游社会学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联.通过系统分析,研究旅游活动中由于文化融接而产生的具体事例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活动规律等相关问题.文章首先基于诠释学的研究视域,通过具体事例论证旅游行为中文化因素对某些旅游事件中人类心理所产生的影响,之后运用事理学学派的心理性个体概念及知行本征机制对旅游个体进行分析.借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分析方法,探讨旅游活动中异域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类的理解方式,从而实现旅游业和社会科学共同发展,拓展科学技术在解释某些旅游现象中的应用面,以期为旅游社会学提供一个新的研究与诠释方法.  相似文献   

8.
旅游经济增长点分析——基于“黄金周”效应的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旅游经济研究当中,"黄金周"效应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争论的议题.研究者们在肯定"黄金周"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对日益凸显的负面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试图变换视角,以证券市场旅游酒店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对"黄金周"前后公司股票收益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上市公司的价值变化和市场投资者角度审视"黄金周"实施对旅游经济增长点的经济效果.实证结果表明:"黄金周"事件对旅游酒店板块上市公司价值增长有短期正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旅游经济的增长,但从长期和总体来看,负面效应更加明显,说明已有"黄金周"制度安排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结论同时支持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修订的及时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东,一个在中国经济上独领风骚的省份,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经济地位。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滚滚南下的打工洪流就说明了它的显赫。这里的人收入高,有钱人多,老板多,工作之余需要休闲和旅游的人也多,旅游出省和出境人数其他省份难以比肩。虽然广东的景区、景点也不少,但要想成为组团旅游的"地接"省,要能打开"北大门"可能还需要时间。  相似文献   

10.
坚持旅游规划创新,推进"大旅游"统筹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二五"旅游规划的编制需要认清三个背景:一是新的历史条件.国际经济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使中国在高能耗制造业快速发展基础上的出口型经济模式和以大型基础设施及工业项目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受到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旅游胜地香格里拉为例,从旅游产业对旅游地的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和社会文化效应来分析旅游产业对贫困地区的"美化"效应。研究表明:旅游产业的发展能极大地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得原本在人们心目中偏远落后的贫困区,成为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旅游天堂。但是旅游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进入旅游地之后,必定会给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及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小军  吴毅 《旅游学刊》2017,(7):119-126
旅游作为人类的普遍行为,在今天的商业化中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却逐渐丧失了其本真.通过思考"旅游"的内涵以及当代商业化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文章区分了人类"天性旅游"和"商业性旅游"两个基本的旅游形态,探讨了"旅游"对于人类学的意义以及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旨趣,检讨了以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局限所在.文章指出人类的天性文化是人类天性旅游的本质内涵,文化自由是天性旅游得以实现的基础,保证文化持有者的主体性,实现游客和东道主的"共主体"地位,是文化自由的条件.同时,商业化和市场化应该服从人类自由情性的发展,而不是让旅游成为商业化的帮凶和牺牲品.  相似文献   

13.
旅游市场促销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及实施模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洁  陈荣  李树民 《旅游学刊》2006,21(4):42-46
本文运用纯公共品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解释旅游市场促销中旅游部门的经济行为,探讨在现实经济中使得市场促销主体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应用旅游市场促销供给的最优效率条件,评价旅游市场促销实施模式,提出政府部门主导模式和私人部门主导模式存在着"搭便车"和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帕累托无效配置,而这两种模式的组合形式,即政府与私人部门合作的协调模式却存在帕累托改进,依据协调模式可构建一个新型旅游市场促销管理组织结构,建议旅游行业协会以更有效的方式为实现旅游市场促销主体的合作行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旅游者摄影心理初探——基于旅游照片的内容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旅游者常常通过照相机镜头表达自己的旅游欲求,行使其"观看者"和"拍摄者"的权力,表达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理解和认知,以及对旅游目的地的人与物,甚至照片阅读者的欲求。本文以互联网为基础作资料收集,以旅游照片为研究资料,使用内容分析法,从照片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对旅游者摄影行为的心理特征、对拍摄对象及阅读者的态度进行研究。文章的目的是通过个案研究,为旅游者摄影行为的心理分析提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徐日辉 《旅游学刊》2007,22(11):84-88
儒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旅游理论的提出[1],不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作为中国传统旅游理论的基础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从更深层次看,孔子将"仁"导入到旅游理论当中,并以"君子比德"的理论高度,提升了旅游文化的品位,同时也为我们考察旅游经济大开发的当前现状,反思种种不协调的音符,重新思考和定位传统的儒家旅游理论,将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做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大梨树人通过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谋求乡村旅游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把一个昔日"山上和尚头,山下多石头"的穷山沟改变成为山青水碧,花果满山、景色秀美的新山村,成为辽宁乃至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走向富裕的典型.  相似文献   

17.
1.国计民生与旅游发展 将旅游与民生结合起来,意味着从旅游视角来看待社会福祉,也意味着旅游要对国计民生做出重大贡献. 全国范围内改善民生质量最为紧迫的大区域当属西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没有间断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扶持,西部居民生活质量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总体相对落后的经济形势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的方式,进行娱乐放松。黄山市作为我国的"国际名片",是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就需要增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宣传黄山的绿色生态环境,让国际友人能够了解黄山,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来黄山旅游。  相似文献   

19.
"旅游美学"是一门集历史、文化、心理、美学于一体的课程,为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因此,本文以"旅游美学"为例,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基础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对"旅游美学"思政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阐述了旅游美学课程SPOC模式下"旅游美学"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措施,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和线上教学的融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龙良富 《旅游学刊》2012,27(2):37-42
工作动机是指直接引起、推动并维持人的工作,以实现一定职业目标的内部动力.文章通过对中山市新伦村妇女参与乡村旅游的心理特征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当地妇女在参与乡村旅游过程中,由于受到家庭经济条件、地区经济环境、就业心理、地区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表现出为孩子树立榜样、逃避紧张工作、展示兴趣爱好、提高家庭收入等工作动机,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殊性.这些就业动机导致了当地妇女低层次、高流动率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升级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