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大豆协会6月4日指出,中国今年对美进口大豆将减少。此前,中国进口大豆已近部分转向南美,政府释放了部分国内大豆储备。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北亚区总监狄翠山则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豆进口国,也是美国大豆出口的最大市场。数据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对美大豆进口呈逐年增加趋势,美国进口大豆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从不足10%攀升至2011年的62.7%。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豆生产能力与未来供求平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该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大豆的供求特点,即中国大豆总量供给不足,大豆生产与压榨布局存在空间错位;并在此供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大豆的生产能力,同时对未来中国大豆的供求平衡状况进行预测,指出通过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单产,预计中国大豆生产能力能提高到2800~3400万t,而2015年前后中国大豆需求量将达到5400万t左右,国内供给仍然不足;最后提出若超限度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将会给我国玉米生产带来巨大影响,所以未来的大豆缺口仍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一、近代东北地区大豆生产与大豆三品贸易的条件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大豆生产国和发源地,相传公元前2800余年的《神农本草经》就有大豆的记载。东北种植大豆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在吉林永吉挖掘出土的春秋初期大豆碳化种子,较中原地区的文物旱400余年。东北近代大豆在生产数量、质量上都位居全国之冠,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的30-40%左右。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大豆生产和消费现状怎样充分利用我国大豆现有的种植基础,调整大豆产业结构,恢复大豆生产强国地位,已势在必行。(一)我国大豆生产优势1.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大豆之乡,据文字记载,种植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大豆在我国分布很广,除青海外,各省市区均有种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育出了不少优良品种。2.有广阔的生产地域我国适合大豆生长的区域很广,只要引导得当,种植面积还可扩大。东北、内蒙古和黄淮海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是有名的大豆主产区,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此外,其它大豆产…  相似文献   

5.
张竞 《农村展望》1992,(12):19-20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拳头产品。全省总产30-35亿公斤,亩产100公斤左右,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国首位。全省年均出口大豆在10亿公斤左右,占全国大豆出口量的80%多,创汇2亿多美元,是全省创汇最多的农副产品。大豆商品率达70%左右。发展效益型大豆生产是建设黑龙江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大豆原产地,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栽培经验丰富,品种类型多,全国各主要农业区域都有种植,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和黄淮海平原五省(冀、鲁、豫、苏、皑)是全国大豆主产区。大豆一向是我国人民食物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也是食用油的重要原料之一,历史上我国大豆产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1938年总产量达242亿斤),出口量一度占世界大豆出口量的90%以上,后因帝国主义侵略等原因,大豆生产遭到严重摧残,1949年面积仅1.25亿亩,总产量102亿斤,单产只有82斤。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对豆油和豆粕的需求量持续增加,进而带动国内大豆压榨量逐年提高。在国内大豆市场一直呈现严重产不足需的情况下,大豆压榨行业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导致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也是第一进口国,我国在大豆的定价上已经丧失了话语权.而未来我国大豆消费市场的增长潜力仍然很大。发展大豆生产,提高大豆自给率,已经严重关系到我国的食用油供应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展望》1991,(5):15-17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3%左右。本项研究试图从经济学和营养学的角度,探索大豆在食物结构中的地位,力求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食物结构模式,以在人均粮食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尽可能不断地提高我国人民的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大豆种植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并与茶、丝同为三大出口名产远销世界各地。除青海省外,我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是世界上大豆品种最全、最完整的国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创造了大豆.大豆养育了中华民族。1995年以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1994年一度达到了出口110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0.
据农业部调查,今年全国大豆意向种植面积连续第二年下降,减幅达11.2%。黑龙江作为全国最大的大豆产区,2010年大豆产量占全国的40%左右,预计今年大豆种植面积也将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1.
田梦涵  李红英 《山西农经》2023,(23):121-123
大豆作为农产品,对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贡献巨大。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单位产量、种植加工技术均得到了提高,但仍无法满足人们对大豆的需求。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大豆的主产地,提高大豆产量有利于扭转我国大豆出口的被动局面。因此,结合国内粮食贸易政策和贸易环境,对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情况和出口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黑龙江省大豆出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黑龙江省大豆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数据显示,2008/2009年度世界大豆的总量平衡关系出现产大于需的情况,同时我国大豆依然产不足需,产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3505万吨,较2007/2008年度的3455万吨增加1.45%。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我国大豆种植锐减、进口攀升和自然灾害加重的背景下,摸清我国大豆种植时空分布特征、风险费率对制定大豆种植和保险政策,保障大豆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依据1978—2016年全国省级大豆播种面积、产量、单产及进口等数据,基于风险损失和产量分布模型,运用数理统计、直线滑动平均模拟法和单产分布模型模拟推导法,分析全国大豆种植的时空分布变化,评估相应的生产风险并厘定各地大豆农业保险费率。[结果] 1978—2016年我国大部分省份都有大豆种植,1998年后,仅青海未种植大豆,东北和黄淮海地区一直是我国大豆主产区。2005年全国大豆达到最大播种面积959万hm~2,随后锐减,2015年仅为2005年的67.8%;产量变化趋势和面积变化趋势一致;平均单产为1 153 kg/hm~2,呈现出上升趋势。大豆进口逐年增加,2016年大豆进口总量8 391万t,创历史新高。全国大豆发生灾害风险的平均频率为27.24%,西藏、宁夏、陕西发生灾害风险的频率较高,各地呈现出轻灾(18.24%)中灾(5.74%)重灾(1.95%)巨灾(1.30%)的特征。全国大豆种植的平均费率为4.40%,陕西、河南、安徽、辽宁、吉林和内蒙古大豆种植大省的费率较高,而黑龙江大豆种植的费率则较低,为3.72%。[结论]我国大豆种植结构需要调整,在大豆种植大省,如陕西、河南、安徽等,降低种植面积;在保持黑龙江大豆种植优势的同时,发展河北、山东等低风险地区的大豆种植;在开展大豆农业保险时,实行地区差异化费率。  相似文献   

14.
进口油料占国内消费总量六成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本是油料生产大国,油菜、花生、芝麻等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大豆、葵花子的生产也名列前茅.但近年来,种植面积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4年以后下降更快.……  相似文献   

15.
大豆滑坡原因分析及发展措施刘永昌孟媛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有五千多年栽培史,曾被世界誉为“大豆王国”。在1873年维也纳召开的万国博览会上,大豆首次与世界见面,被许多国家争相引种,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作物。而现阶段我国大豆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种植面积下...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是大豆的源产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总产量曾居世界第一。20世纪60-80年代,美洲大豆快速增长,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产量逐渐超越我国跃居世界前列,我国则退居第四,并自1996年开始成为大豆净进口国,  相似文献   

17.
一、“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目前我国大豆年产量还不到全球总产量的1/10,平均在1500万吨左右,从1954年以前的位居世界第一降到目前的第四位(巴西、阿根廷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美国大豆的年产量居世界首位,达7000余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50%。从1996年开始,我国已由传统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成为大豆进口国。目前中国大豆的产量与需求之间相差甚远,中国被列为“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2000年,大豆进口达到1117万吨,2001年全年进口1700万吨,直逼我国大豆年产量。由于大豆品质参差不齐及价格等原因,很多企业宁肯去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采…  相似文献   

18.
数字粮食     
据海关总署统计,我国4月份进口大豆650万吨,1-4月份大豆进口总量为2185万吨,较上年同期的1547万吨增长41.2%。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面临大豆种植比较效益低、加工企业不愿用国产大豆、大豆大量进口而无采购权定价权、大豆产业技术创新缓慢等因素的制约,要振兴我国大豆产业,必须突破重围,解决五方面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1996年之后,我国由传统的大豆净出口国戏剧性地转变为大豆净进口大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增长速度十分惊人。过量低价优质的进口大豆严重充斥着中国市场,造成中国大豆大量积压、价格不断下降.挫伤了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大豆消费不断增加,而大豆生产和种植面积徘徊不前.导致“进口-积压-价格降低-豆农收入受到影响-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一继续积压且大量进口”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