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伊克昭盟财政在拉动经济、扩大内需措施的启动下,全盟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较圆满地完成了全盟财政各项收入任务。全盟财政收入达到11亿元,在全区位居第五位,在全区盟级收人中位居第二位。全盟财政收入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盟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乡级财政收入占全盟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等指标均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原定全盟“九五”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
乌盟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各项经济指标和综合经济实力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越拉越大。近几年虽然收入增长速度从比例上增的较快,每年都在两位数,但绝对额却很低,平均年增收只有1000-2000万元,而增支却高达8000万元左右,致使收支供需矛盾逐年加大。1993年全盟财政收入虽达到26.98万元,比上年增长24.2% ,但财政困难继续加大,巨额增支,超过了财政的承受能力,全盟增支约1亿元,特别是县乡财政更困难,盟本级及13个旗县出现赤字,赤字额达4371万元。  相似文献   

3.
从1980年兴安盟复建以来到现在,已整整十年了。十年来,兴安盟财政收入保持了持续、稳定,大幅度增长的趋势,累计实现财政收入36351.9万元,平均每年增长27.28%,快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1980年财政收入1098.4万元,按1980年口径计算,1989年财政收入是1980年的10倍。财政自给率逐年提高,1985年达到18.5%,1989年达到32.3%,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增强了自主权,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促进了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明显增长。1989年实现了工商税收11121.8万元,是1980年的5.4倍。十年全盟工商税收累计实现51262.8万元,平均每年以20.65%的速度递增,特别是1985年以后,由于财政在培养财源,在改革财政、财务体制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1983年粮食企业下划地方管理时,锡盟粮食企业亏损指标为1991万元。六年来地方财政年年增加补贴金额,到1989年底用于粮食企业亏损补贴累计达15966.5万元,但仍有超亏挂帐5712万元未作处理.占锡盟当年财政收入的70%,预计1990年底粮食企业超亏挂账将达1亿元以上,比锡盟当年预计财政收入还要高出10%以上,地方财政已处于难以承受的地步,如不采取积极措施,再过三年锡盟将要达到2.5亿元左右的挂帐,达到全盟财政收入的2倍以上。这种发展势态是十分严重的,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已到了下决心解决的时候了.否则,这样长此下去.势必要把财政压垮。  相似文献   

5.
在计算机银屏上出现的一组数字,为伊盟“八五”期间的财政工作,划上了一个令人兴奋的句号:“八五”期间全盟累计完成财政收入14.25亿元,平均年递增22.6%,比“七五”增长2.26倍,提前两年完成“八五”计划任务。1995年全盟累计完成财政收入44410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全盟实现了“三保”任务,即确保了预算收入任务的完成,财政总收入完成自治区下达的收入预算的119.1%,超额完成了盟行署下达4亿元的收入奋斗任务;确保了当年内不出现新的赤字,并使财政历年赤字有所清化;确保了当年人员工资的发放,部分旗还消化了一些历年工资欠帐。全盟对政收入总量从“七五”末全区第8位升到第6位,财政供养人均达到第4位,增长速度达到全区第2位。  相似文献   

6.
“八五”时期,是伊克昭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总体经济呈现高速高效增长的阶段。全盟农牧业经济稳步发展,工业经济高速运行,基础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八五”末,全盟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  相似文献   

7.
“七五”期间,锡盟上下认真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克服重重困难、全盟各项经济建设事业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七五”时期,财政收入年年都有较大增长。在1985年财政收入2513万元的基础上1988年锡盟财政收入首次突破6000万元大关,1990年又突破亿元大关,三年迈了三大步。“七五”时期,锡盟财政取得的成绩是应该肯定的,但是由于锡盟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原有基数太低,尽管财政收入年递增比例大大超过财政支出年递增比例,可绝对数额却保证不了财政支出的正常需要,全盟财政供需矛盾仍十分尖锐,困难重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王忠  张策 《内蒙古财会》1998,(10):26-28
进入“九五”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乌盟通过实施“进退还”战略、“一体两翼”战略、建设“124”工程、横联引进和开放带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我盟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较快,财政实力不断增强。1996年全盟财政收入完成41941万元,比1995年增长38.5%;1997年全盟财政收入再创辉煌实现52516万元,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财会》2001,(A03):32-34
呼盟财政局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了全盟财政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财政事业不断发展。全盟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2000年全盟财政总收入完成15.7亿元,比“八五”期末1995年的6.95亿元,增加8.79亿元,增长1.26倍。  相似文献   

10.
一.锡盟乡镇财政地位的定位 截止2001年末,全盟共有乡镇117个,所辖人口63.3万人,占全盟总人口的68.8%,其中农村人口47.5万人,占全盟总人口的51.6%。2001年,全盟乡镇地方财政总收入3,046万元,占全盟地方财政总收入的8.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623万元,占全盟一般预算收入的12.8%。乡镇财政供养人口1.2万人,占全盟财政供养人口总数的19.7%。  相似文献   

11.
《西部财会》2007,(3):79-79
近年来,子长县财政局不断创新理财思路,持续推进财政改革,财政喜报频传,“十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15019万元,是“九五”时期的5.58倍。从2002-2005年分别达到5070万元、9817万元、20361万元、25555万元,年均递增71.46%。其中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达到25555万元,是“九五”末的4.97倍,“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37.82%。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可支配财力迅猛增加,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财政总支出达41648万元,是“九五”末的4.13倍,为促进子长经济及各项事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构建和谐子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地财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伊克昭盟土地辽阔,经济落后,是国家重点农业开发地区。1992至1994年,全盟八个旗(市)中,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列为国家首期草原畜牧业开发建设示范旗,达拉特旗列为国家二期农业开发建设重点旗。三年中四个旗共投入开发建设资金4766.5万元,收到了显著成效。其中,达拉特旗投入资金1893.5万元,项目自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2.9万亩,新开垦农新地3万亩,均完成计划任务的100%。同时完成了水、电、林、路配套建设任务。1994年粮食总产比1991年纯增9400万吨,单产提高98.7公斤,人均纯收入1242元,比1991年增556元。  相似文献   

13.
乌盟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各项经济指标和综合经济实力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越拉越大。近几年虽然收入增长速度从比例上增的较快,每年都在两位数,但绝对额却很低,平均年增收只有1000-2000万元,而增支却高达8000万元左右,致使收支供需矛盾逐年加大。1993年全盟财政收入虽达到26.98万元,比上年增长24.2%,但财政困难继续加大,巨额增支,超过了财政的承受能力,全盟增支约1亿元。特别是县乡财政更困难,盟本级及13个旗县市出现赤字,赤字额达4371万元。一、造成乌盟财政支出困难的主要原因造成困难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地理上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客观原因。第一,乌盟属于典型的农业型经济。由于地处内陆,气候恶劣,十年九旱,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粮食产量正常年份20亿斤左右,最低的仅8.3亿斤,导致农业税不稳定。1993年全盟人均农业总产值只有599元,人均占有粮食产量361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607.8元。因此,也影响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生产,影响农村购买力,进而减少工商企业的收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盟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财政收入逐年增长1992年全盟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9487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1.3%,比上年增加1316万元,增长7.25%,作为自治区的商品粮基地,1992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5亿公斤,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我盟经济基础较差,财政尚未自给,近年来上级相继出台了不少增支政策,仅1991年,1992年两年共出台十二项个人增支政策,增支额这5174万元,这样就使我盟形成了产粮大盟,财政穷盟的局面。如何扭转这种局面,笔认为,发展乡镇企业不失为振兴我盟经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财会》1999,(A02):30-31
锡林郭勒盟是我区较为典型的牧业地区,畜牧业是全盟各地的支柱产业。1997年度,全盟牧业总产值达12.04亿元,占工农牧业总产值的29.26%,涉牧税收收入10,198万元,占地方税收总收入的50.56%。涉牧税收是地方税收经济税源的主体,牧区征管工作是全盟各级地税机关的工作重心。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以来,针对牧区税收征管,锡盟地税局率先因地制宜,实行了农业特产税源泉控管,同时,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财会》1991,(5):14-17
实践证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乡财政巳经并且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我盟情况看,从1986年七个旗县市普遍建立乡财政以来,乡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到1989年,乡财政的收入已占全盟财政收入的28%,乡财政超收分成达735.7万元。这说明乡财政巳经成为我盟财政收入的重要基础,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全盟的财政收支平衡,而且对旗县市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乡财政的作用,在乡财政建设和发展问题上,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不断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盟的养老保险制度自1987年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覆盖了全盟所有的国有集体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城镇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并实现了“四统一”,即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缴费率统一、个人帐户规模统一、养老金计发办法统一。2000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已达到2亿元,比上年增收7,370万元,由于覆盖面的扩大,使基金收入三年内翻了两番,确保了全盟27,986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锡盟财政系统自1996年对社会保障资金实行归口管理以来,在工作中抓热点、攻难点,敢于探索,勇于实践,逐步规范了各项基金及其经办机构的财务会计行为,保证了财政对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使锡盟的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工作步入了有序、协调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1995年,呼伦贝尔盟把财政支农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我们在及时用好、用足政策的基础上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筹措资金,依靠科技,狠抓农牧业投入,全盟财政支农资金总额达1,3999万元,保证了我盟农牧业在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春旱、霜冻等自然灾害情况下,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28.38亿斤;牧业年度牲畜头数首次突破400万头(只),达到422.7万头(只),创历史最高水平;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连续翻番选81亿元,进入全区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9.
1950年库车县财政收入只有99.6万元。而从1986年阿克苏地区财政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起,库车财政就发生了财政赤字,一直到2001年的16年间财政赤字已达6483万元。高额的借款使县财政陷入不堪重负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盟的财政与全国、全区一样,在分配体系上发生巨大的变亿。虽然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的比例还不高,但财政预算外资金却大幅度增长。我盟1983年普查时预算外资金2931万元,占预算内收入的102%,到1989年猛增到14417万元,与预算内收入持平,形成了并驾齐驱的格局。为了切实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引导这部分资金的台理流向,控制消费基金的增长,有计划地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我盟于1987年3月1日冻结了全盟的预算外资金,并对全盟行政、事业单位和部分企业主管部门的预算外资金实行了“专户储存,计划管理,财政审批,银行监督”的管理办法,执行近三年来,成绩显,但问题不少,现就“专储”的现状、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