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递减折旧法中,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人为地确定年折旧率并决定递减程度的,但是它按余额递减计算的各年折旧之和不等于应计折旧总额,并且使用年限越长差额越大,要在最后两年分摊差额。以净残值率5%为例,最高年折旧为平均年折旧的210.5%,差额占原值的1.3%(4年)至7.9%(45年);最后一年分摊差额是递减折旧的10%(4年)至6.6倍(45年)。  相似文献   

2.
快速法中的年数总和法.以倒序年数为逐年递减的依据,各年差距都是年数总和分之一,为等差递减。最高年折旧在快速法中较低,递减方法也易于计算。但是各年递减差额与最低年折旧相同,形成年限数即是最高为最低年折旧的倍数.年限越长递减程度就越大。以挣残值率5%为例:第一年是平均年折旧的160%(4年)至196%(45年)最后一年折旧占原值的9.5(4年)至0.092%(45年)。使用年限越长,最后几年折旧越低,低到按年计算,已无作用,它的递减程度也很大,不利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快速法中的余额递减法,各年是统一折旧率,随余额减少逐年递械计算折旧.迈能按固定资产分类综合计算。这种余额递减方式简捷方便,很受欢迎。只是它用净残值率作开方计算,就形成以折旧范围作递减范围,使得最高年折旧与最低年折旧都达到极限,并且是使用年限越长递减程度越大。因此,只适合于快速计提折旧,难以广泛应用。为此研究,既要保持余额递械方式,叉能按需要选择递减程度;将递减范围与折旧范围分离,用调节额弥补差距,使折旧计算平衡;并且不用开方计算的余额递械方法。  相似文献   

4.
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浅见林光宇看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996年第4期第40页雷雨春同志发表的"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改革"一文后(以下简称雷文).觉得有两点欠妥之处:(1)雷文的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公式为:上述公式是错误的.计算...  相似文献   

5.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现行财务制度中规定的加速折旧方法之一。制度规定,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年折旧率为直线法年折旧率的2倍。其计提折;日的基数为各年初固定资产的帐面净值。即:各年折旧额一各年初资产帐面净值X年折旧率。如果资产’使用年限为n年,那么:资产最后两年年折旧额一由公式知,要计算某一年的折旧额,就必须先计算出到这年为止的累计折!口额及资产的帐面净值。例:某固定资产原值为2O0000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8000元。各年折旧额计算如下:能否像其他折旧方法一样,直接根据原值和折旧率计算出各年的折旧额呢?我们不…  相似文献   

6.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现行企业财务制度中允许采用的加速折旧方法之一,也是财政部公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列举可供使用的四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之一。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帐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年折旧率折旧年限现行制度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到期以前2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收入”这点的不足,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  相似文献   

7.
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改革雷雨春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两则》和新财务制度允许的,因此采用这种加速折旧法是不容置疑的。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例:某企业拥有固定资产(设备)1000000元预计净残值40000元,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8.
一、计算方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一种计算方法.它的基本规则是:以固定资产使用年数倒数的2倍作为它的年折旧率.以每年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余额作为每年折旧的计算基数.但由于在固定资产折旧的初期和中期时不考虑净残值对折旧的影响。为了防止净残值被提前一起折旧,因此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后两年中,折旧计算方法改为平均年限法.即在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减去净残值后的金额除以2作为最后两年的应计提的折旧。诚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可以遵照这种规则来处理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问题.但笔者认为。这种通用的规则并不能全部适用。在实务中.如果不顾固定资产净残值估计的实际情况.机械地照搬上述原则.则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应用可能会走入误区.并将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末期折旧计算的不当和错误。试看以下一例:  相似文献   

9.
《财会月刊》2010年第34期刊登了王静静《关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一点异议》一文(以下简称王文)。该文对我国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出了两点异议:一是现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规定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最后两年不再按固定资产净值与年折旧率相乘来计算年折旧额,而是按尚未提足折旧的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在最后两年平均摊销。这与该方法下年折旧额逐年递减的思路相违背,建议取消最后两年平均摊销的做法,改为只在最后一年按年初账面净值减预计净残值倒挤出该年应计提的折旧。  相似文献   

10.
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中如何审计月提折旧和累计折旧文/李欣荣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第31条规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先进进步快的部分行业的一些生产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采作双倍余额递减法.第32务列出折旧计算公式,即:年折...  相似文献   

11.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适用范围浅探郑智宇,解云川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我国现行会计制度所规定使用的加速折旧法之一。它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这一加速折旧法是不是适用于所有允许采用该法的情况呢?本文将通过两个例子来具体分析一下。为计算和表达的简便,在此之前先用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可能使最后两年的年折旧额高于以前年份的年折旧额。鉴于此,本文改进了双倍余额递减法,以期改变上述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直线法折旧率的双倍乘以逐年递减的期初固定资产净值、以求得各年折旧费用的一种加速折旧方法。其特点是:折旧费用是早期提取较多,逐年递减,从而加快折旧速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间的竞争加剧,为了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降低投资风险,并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部分固定资产允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费用。本文拟对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双倍余额递减法作些探讨。一、月折旧额的计提问题现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第32条规定:双倍余额递减法的…  相似文献   

14.
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自1993年新财务制度推行以来,一直被人们誉为是符合固定资产随着时间推移有形和无形的磨损而生产效能逐渐降低的客观规律.公式,月折旧额=月初净值×月折旧率按以上公式计算出的年折旧额,使用年限届满时不能提足全部折旧额,月折旧额在年终时提不足全年应提折旧额,制度规定必须在最后两年或最后两月中改用直线法平均摊销,方能提足全部折旧,这样又造成年度折旧最后两年高于以前年度。月度折旧最后两月高于以前月份,这种状况不但不呈递减反而递增,不符合客观规律,也不符合递减原理,正是这个矛盾困扰着…  相似文献   

15.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采用双倍直线折旧率,乘以每年年初固定资产的余额(净值)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分期计算折旧时固定资产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但是为了保证采用任意  相似文献   

16.
双倍余额递减法属于加速折旧法,用该方法计算出来的折旧费用应当呈递减的趋势。在企业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时,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会计实务中为简化折旧计算,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到期前两年,要转换方法,将固定资产净值扣减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实务中的这种会计处理方法经常会出现后期的折旧费用大于前期的倒置问题,违背了加速折旧的思想(应  相似文献   

17.
新税法规定对符合有关条件的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双倍余额减法等加速折旧的方法计提折旧,新的会计准则也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内的折旧方法。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的新准则《讲解》中还专门规范了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实践中,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时.一直存在两种做法和使用两种不同的计算公式。一是按月折旧率和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净值计算折旧,二是按年折旧率和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计算折旧。《讲解》规定采用前一种计提方法,即按月折旧率和月初净值计算折旧。对这种计提方法,作者以为其有不妥之处。现就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财会月刊》2010年第34期刊登了王静静《关于双倍余额递减法的一点异议》一文(以下简称"王文")。该文对我国固定资产折旧双倍余额递减法提出了两点异议:  相似文献   

19.
王静静 《财会月刊》2010,(12):27-28
一、我国关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相似文献   

20.
蒋苏娅 《财会月刊》2008,(10):24-25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可以视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加速折旧方法。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的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时。必须每月登记“累计折旧”明细账,这就显得比较烦琐。本文拟介绍双倍余额递减法的速算方法——净值比例法和净值率法。应该说明的是,这两种方法相关速算公式都是建立在有关固定资产未计提减值准备的假设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