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有句话,“老实人最终不吃亏”,但是,在某一特定环境、特定事件中,吃亏的往往是老实人。老实农民也不例外,如在农村承包土地调整中,户户要调回,人人争好田。田地有限,好田不多,绝对公平合理又难。于是争论不休,临近春播,尚无结论。几个老实农民为使调整不因搁浅而误了农时,遂甘愿吃一点亏,使调整如期完成。又如各种乡村集体统筹提留.老实农民积极缴纳了.而一些钉子户硬是顶着不缴,甚至几年几年地拖欠。就在缴与不缴的比较中,老实农民又吃了亏。有的农民由于过于老实,不怀好意之徒便利用其弱点大占其便宜,老实农民的利益得…  相似文献   

2.
"老实人吃亏","老老实实的企业就别想做大",这似乎是当下市场很流行的一种认识。然而笔者不久前走访浙江省永康市一些企业,在与著名的王力集团老板王跃斌交谈时,听他认真且诚恳地说,从长远看,老实反而是好事,老实人会有好运气。现  相似文献   

3.
⊙“老实人有福”,勾起我无限思念 老实,这个人所皆知的形容词,这个曾被人们不再视为褒义词而视为中性词甚至贬义词的词,因为一位老领导的离去,突然从我的词语积累中一跃而起. 像一道强光,照得我几乎睁不开眼睛. 老领导姓叶,我们一直称他为叶书记.长期在公社、县委、地委担任领导职务,退休后一直担任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是上上下下公认的“老实人”“老实型领导”,在干部群众中享有很好的口碑.他身体一直很好,怎么突然就走了?  相似文献   

4.
几个朋友闲聊,不经意间谈起了老实人。大刘说:“如今,老实人吃不开了。”小张说:“不要再做老实人了,做老实人有谁能瞧得起?”笔者闻此议论,不禁出深思起老实人来。 过去,人们很崇尚老实人。交朋结友,人们敬重老实人;选人用人,更是青睐老实人……如今,在一些人眼里,老实人成了“熊包”。“无能者”、“傻子”的代名词。结识朋友,往往因其不适应“灯红酒绿”而被“拜拜”;选拔人才,他常常因其不善于“交际应酬”而被排斥……在他们眼里,老实人“不会办事”、“无所作为”,怎能被瞧得起? 然而,笔者却想为老实人鸣鸣不平。…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一位看起来长得并不算丑的名校毕业生,在工作中也堪称好人,但职业发展却步步下滑、直到不惑之年依然一事无成呢?Z先生是个普普通通的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他是位老实人,老实得不能再老实了。他坐在人堆里,你一定不会发现他。不仅是因为他普通,更因为他处在一群人中时,总是默默无闻地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老实人吃亏",这话不错,老实人经常会因为思虑不周、处事不够圆滑而吃亏.但说到底,最终不吃亏的还是老实人.我几十年如一日枯坐书斋,读书、写书、教书,眼看要以此终老,却不曾想借"百家讲坛"的东风,成了学术明星、畅销书作家.我这一生充满了太多的挫折和际遇,但最终通过磨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工作中,那些足智多谋的人由于总是在忙于谋划算计,因此会与那些将哲学理念看得非常重要的老实人不太合得来。可是老实人却又往往很难争取到客户的订单.反而是那些多少有些藐视哲学理念、将其视若草芥的员工能够获得客户的订单  相似文献   

8.
借条     
麦根要开一个饲料门市部,本钱不太够,就去找小拴借钱。俩人光屁股一起长大,好得恨不能割头换项,麦根一直把小拴当成铁哥们。小拴果真二话没说,给了麦根一千元钱,又让麦根给他打了借条,说:“咱俩亲是亲,账目手续还得分。”麦根连连点头说对。   麦根赚了钱,就把借小拴的一千块还了,还给小拴搬了两箱方便面。小拴去拿那张借条,在箱里锁着,老婆拿钥匙刚好出去了。麦根说:“你撕了算了,还怕你要第二回 ?”   麦根脾气好,老实,不与人相争,老吃亏。开门市部后就有人瞅准他这个脾气,涮了他两回。第一回是另一个开门市部的…  相似文献   

9.
怎能比着坏?     
弱冠之年,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生活理念:遇到善良的人,要比他更善良;遇到邪恶的人,要比他更邪恶。以此类推,要比优雅的人更优雅,比龌龊的人更龌龊,比老实人更老实,比奸诈的人更奸诈。一句话,比好人更好,比坏人更坏。  相似文献   

10.
《乡镇论坛》2005年10月上半月刊登的《农业税尾欠应追收》,其中的论点非常正确。目前,农村取消农业税后对农业税的尾欠收取不置可否,导致一连串问题出现:村民自治“一事一议”不敢搞,搞也无用;超生对象户的社会抚养费一分不交,若乡镇干部入户追讨,他们振振有词:“过去欠的税都能免,还追什么费”?由此可见,农业税尾欠应追收,而且要及时追收。否则,今后农村工作难开展,基层政府威信尽失,助长一些“老赖”的歪风。又会像文中所说的那样:“社会如果总让老实人吃亏,那么社会上老实人就会越来越少,直至没有了老实人。”不追收农业税尾欠问题多多@…  相似文献   

11.
阳桀 《上海企业》2010,(7):101-101
上海话里带“老”字的词俯拾皆是,有名词,也有形容词。由“老”字构成的名词,有些是上海话所特有的。指称人的如:“老公”(丈夫)“、老婆”(妻子)、“老头子”(年老的男子)、“老实头”(老实人)等等。指称物的如:“老虫”(老鼠)、“老酒”(酒)、老虎灶、老虎钳、老古董等等。  相似文献   

12.
凡是当会计者,应是个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这既是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观,也是会计人员的责任感,是国人普遍推崇的为人准则。老实会计一直深受人们尊重。但是,在当今的改革深入和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老实会计似乎一个个都遇上了新问题。笔者熟悉一位企业的邢会计,他忠于职守踏实工作,曾是连续多年的先进会计工作  相似文献   

13.
近期媒体关于重用老实人的话题颇多,笔者以为,村党支部换届中更要谨防“伪老实人”。谨防“伪老实人”.需要慧眼善视。老实人和老好人、老实人和平庸之辈,往往很难分清,如何才能让老实人脱颖而出,让“伪老实人”“伪”不起来,需要领导者的一双慧眼。事实上那些老实人往往被忽视。由于他们埋头做事、不善张扬,辛辛苦苦做出的业绩往往不会引起人们注意;  相似文献   

14.
《冶金企业文化》2014,(1):61-61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家》2003,(8):56-57
大贺有个口号:“大市场、小巨人.高投入,精管理”。 怎么来理解它? 老实人的创业 大贺广告的贺超兵说忠厚淳朴使他赚到了第一桶金,据公司员工说他不喝酒、不抽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以工作为最大快乐。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怎么会走上充满挑战与不确定因素繁多的私企之路呢? 贺超兵在1991年前都在一家纺织  相似文献   

16.
牛根生回忆童年的时候提到“母亲常跟我说‘吃亏是福,贪便宜是祸'”。细细咀嚼这句老话,朴素而深刻,它饱含着中国人待人处世的方法,“吃亏”和“贪便宜”的这个道理与《弟子规》中的“取”“与”原则同出一辙。  相似文献   

17.
一伙人聚到一块吃饭,通常中国人会由一人买单,而洋人则偏好AA制“大家分摊”,这是为什么一般的回答是因为文化的不同。但要是再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不同的文化,恐怕就答不上来了。经济学家常用“流动性”的概念来回答这个问题。在他们看来,历史上的中国社会以农业文明为特性,人的流动性较差,因此,一个人请客买单时,完全可以预期到被请的人日后也会请他,大家轮着来就是了,时间一长,谁都不吃亏。而在西方,人的流动性更强,一个人请别人的客,被请的人说不定这辈子再也碰不到了,为了大家都不吃亏,彼此分摊便是最好的选择了…  相似文献   

18.
老实和尚     
如果说在3·15这一天谁最老实,无疑是那些奸商们。但是,他们的老实是老实在脸上,他们就像古龙武侠小说中的“老实和尚”那样,表面上有问必答、据实交待,实质上却心存奸诈,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并不老实的心。近年来,面对3·15的强大攻势,奸商们从“明夺”变成了“暗取”。产品不行,服务不佳,那就买个名,扮张“老实”的脸。现在,别说评个“名牌产品”,就是弄个“世界名人”,有钱照样可以搞定。英国剑桥某杂志社总编就曾坦言:我们评选“世界名人”,就是为了给那些想出名而又没有机会出名的人,提供一个出名的机会。据称,要…  相似文献   

19.
企业在人才选拔任用过程中,要强调"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彰显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用人导向,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物业管理》2010,(12):63-63
<正>"社会要进步,总会让一些特别善良的人吃亏"。善于吃亏的人,都是一种志愿者,他们与通常一般人对此问题认识上不同,善于吃亏的人往往在一些利益面前向后退,当同事与旁观者抱以不平时,常会一笑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