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预算法》的颁布和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出台,使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日渐科学和规范,对于总体上改善财政收支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从地方政府层面看,一些地区依然存在管理混乱、缺乏监管等问题,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通过借鉴ERM-IF理论建立了总体分析框架,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璇  孙竹君  孟志华 《会计师》2021,(13):76-77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监督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的A省,经济发展任务重,债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加强审计治理控制债务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手工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对A省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和风险以及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加强债务审计治理机制的三条路径,即通过加强预算执行审计与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配合,构建并优化债务风险评价标准及预警机制以及实施审计常态化,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债务审计来不断提升政府审计在保护政府财政安全和金融安全方面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也累积了大量的债务。本文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内涵出发,进一步分析青海省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现状、特点和偿债能力,阐述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影响,最终提出规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现象     
《中国税务》2014,(12):7-7
财政部出台《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工作,财政部出台《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清理甄别工作的目的,是清理存量债务,甄别政府债务,为将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奠定基础。清理甄别工作由地方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具体牵头、部门单位各负其责。未来数月,财政部或继续出台文件,从不同阶段、不同侧面管理地方政府性债务。  相似文献   

5.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的必要性随着地方政府性债务集中偿还期的逼近,各地各级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日益增大,债务风险日益增加,编制政府债务预算,将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我们认为,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的必要性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保证财政预算真实性、完整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以平台债为特色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表明了国家从源头上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意图和决心.如何借这次政策的东风,清理、甄别地方政府债务,有效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率,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债务管理机制,切实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各地方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宁悦  尹恕好 《金融与市场》2011,(10):16-17,20
本文从介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与特点入手,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证券化发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从借债、用债到偿债,透明度低,监管困难,加上没有明确的问责制度,地方财政风险不断增加,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经过国家审计署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连续几年的审计,我们看到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确实呈过度膨胀的趋势,虽然现在看来还是在可控范围之内,但如果不严加管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将一触即发,带来的危机也是巨大的。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地方政府债务出现严重的违约事件,将极大的影响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可能会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严重的打击,阻碍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进程,甚至会威胁到我国社会的安定有序。因此,在新的预算法下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调控提高债务管理水平,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保证国家经济健康、有序运行,提高政府的决策和工作能力及公信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意见来规范和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管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沈泉江  韩健 《财政监督》2023,(23):82-87
地方政府性债务可以划分为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两种类型,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关系密切、相互影响。鉴于日本的财政体制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本文以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夕张市财政重建典型案例,深入研究地方债的综合治理,为我国实施更加精准的地方债政策、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因其规模日益扩大和风险日益凸显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地方债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可能出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较快,在金融危机后表现得更为明显,尽管地方政府债务在提高民生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显突出,债务规模膨胀,增长速度过快,有些地方政府债务水平已经超出地方财政的承受力,债务风险较高,影响地方财政健康运行。因此,当前各地方政府应积极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局面,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的原因,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相似文献   

12.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融资是防范财政金融风险、维护财政金融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新《预算法》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等债务管理新法规总体上划定了地方政府举债边界和进一步规范了地方政府融资行为,初步构建起新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但实践中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不断出新,绕道举债、违规举债等新增或有债务行为层出不穷,极大增加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三十五条: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除前款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依据在当前政府负债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下,再结合当前吉林省地方债务问题的实际情况,研究吉林省地方政府性债务出现的主要原因、吉林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适度规模及其问题治理对策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届政府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2011年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安排全国审计机关对所有省市的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全面审计,将为摸清地方政府性债务“家底”,揭示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发挥建设性作用。本文将结合本次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实践,着重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产生的区域性金融风险可能性,从审计监督角度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产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财政预算成为学界共识,通过预算的法定性、规范性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管理。新《预算法》赋予地方政府的举债权限,对其债务进行约束和开放性指导。并且将一般债务收支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专项债务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尽管我国在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方面取得一定发展,但还有些方面需要完善,从而实现全口径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造基础模型和扩展模型,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传染机制、不良资产处置在规避系统区域性金融风险中的作用进行理论探讨。结果显示,个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会逐渐传染至其他地方政府,并最终传递至金融体系,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不良资产处置能够提高银行预期收益进而提高风险容忍度,缓释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传染。因此,我国一方面需要协调推进财政分权、金融集权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优化不良资产处置环境、丰富不良资产处置工具,从路径上隔离地方财政风险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为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相关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财政部制定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出现了严重的债务风险。当前我国的债务风险控制较为滞后,缺乏规范的债务控制方法,风险评价体系较为单一,没有科学的政府性债务风险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审计体系具有必要性,能够确保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价的合理性。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构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审计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一、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们认为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风险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的必要性 一是预算合法性需要。现行预算法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规定以外,地方政府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从公共财政改革发展看,政府债务最终将纳入政府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形成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接受人大审查和监督。  相似文献   

20.
地方财政重整制度是我国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一项制度的良好运行离不开配套措施及其他制度的协调配合,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对于地方财政重整制度的施行有着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与地方财政重整制度相互衔接协调,需要通过采取严格的硬预算约束、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等手段来优化相关配套措施.在有关规定中还应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细化违规违纪责任追究的内容,实现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有力把控,预防地方政府性债务危机的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