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每年春节前后,都是跳槽的高峰期.纵观各年调查,年底准备跳槽的比例总是居高不下,最低的也有50%以上;而在年后,更是跳槽的旺季,在英才网联的“2014节后跳槽大调查”中,5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按时返岗的原因是“打算跳槽”.而在“年后你选择跳槽的原因是?”这个问题中,“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是最受大家关注的,分别有45%和39%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两项.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敬业守职作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体现和反映,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专心致志地埋头苦干,谱写出璀璨夺目的不朽篇章。然而,近年的人才流动中“跳槽大盗”肆无忌惮,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阴影,人们震惊之余,有识之士异口同声地大声疾呼:敬业,再也不能被遗忘!敬业素质理应成为各类人才进入21世纪的第一张“通行证”。“跳槽大盗”践踏道德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跳槽”作为蔑视“铁饭碗”的行为,对观念更新、体制转轨具有很大的正面影响的话,那么发展到今天,“跳槽”的蓬勃展开,在广度、深度上都深刻影响了社会经济生活,特别是其巨大的负面作用也破坏和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当“跳槽”和“人才流失、资源流失、商  相似文献   

3.
员工“跳槽”作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视。员工是否“跳槽”取决于其对所服务企业的忠诚度,而忠诚度又来自于其对所服务企业的满意度。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对具体员工“跳槽”之动机因素进行了图形透析,从微观角度给企业如何留住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过去,我们非常羡慕那些经常跳槽的人们,把他们当作是不安于现状、积极进取的榜样,但是,有关人士指出,那些频繁跳槽者的敬业精神是有限的。随着社会的日益浮躁,人们的跳槽往往是为了个人利益,这无论对用人单位还是个人,都是不利的。因此,敬业,这个已经日益生疏的话题又重新被人们提出来了。《敬业,一个跨世纪的呼唤》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袁泉 《人力资源》2010,(3):70-71
根据往年的经验,春节前后职场上还将会出现跳槽井喷现象,虽然20蛑大部分有跳槽打算的职场人士都畏于裁员浪潮而选则了“卧槽”,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苦中作乐力保饭碗,跳槽的意愿却丝毫没有减弱,沉默了一年的员工在拿到十三薪或年终奖后便开始谋划跳槽,有的甚至尚未拿到年终奖就未雨绸缪开始寻找更好的归宿。  相似文献   

6.
跳槽,为高薪、为发展、为理想的工作环境而跳槽已成为现代职场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且人们也已从道德的层面接受了跳槽的行为。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跳槽是一种主动的人才流动形式,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常要面对的情况,很多时候由于关键岗位甚至高级管理人员突然流失,更严重有集体跳槽的情形,都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经济效益滑坡、工作士气低下等有形和无形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恢复。那么当跳槽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平时又该如何防范跳槽、有效降低跳槽带来的危害呢?  相似文献   

7.
李晓光 《人力资源》2006,(1X):34-36
跳槽,为高薪、为发展、为理想的工作环境而跳槽已成为现代职场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且人们也已从道德的层面接受了跳槽的行为。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跳槽是一种主动的人才流动形式,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常要面对的情况,很多时候由于关键岗位甚至高级管理人员突然流失,更严重有集体跳槽的情形,都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经济效益滑坡、工作士气低下等有形和无形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儆复。那么当跳槽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呢甲平时又该如何防范跳槽、有效降低跳槽带来的危害呢?  相似文献   

8.
社会信息     
广东居民多“跳槽”据广东社会变迁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访的2000名广东城市居民中,有六成多人有过“跳槽”的经历。其中,一个有趣的调查结果是,文化程度低的人和大学生的“跳槽”人数不相上下。小学文化程度的人中,有六成人换过职业,而在本科生中,换过职业的人也有五成。其实原因也很好理解,文化程度低的人,其工作往往没有专业性,他们对自己不满意后,换一行也方便。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换份工作是为了更好发展,挑三拣四也是有的,但由于他们的工作专业性强,想换个工作反而受到限制。因此,他们的职业变动基本发生在相关行业中。  相似文献   

9.
赵军 《企业文化》2006,(6):46-46,87
跳槽这事,搁一般人身上,实在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南方航空公司常务副总李昆的这次跳槽,却整出不小动静,他因开创了”国企副厅级老总下嫁民企“的先河而令各界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0.
数字 《新前程》2009,(12):14-14
跳槽的原因虽各不相同,但超过六成的人却是“为了更高的收入”。  相似文献   

11.
杨小闯 《英才》2004,(5):84-84
终生雇佣如今已经渐渐地从人们的工作世界中消失,在企业员工留用的各种调查中,个人职业发展几乎从来都是员工愿意留下来为公司效力的最重要的几个原因之一。他们不再像父辈们那样“从一而终”,新生代为了实现个人的发展频繁跳槽,使本来就面临人才短缺的公司老总们伤透了脑筋。  相似文献   

12.
《英才》2000,(9)
中国上海人才市场近期举行的一次高级人才面试会上,向每位面试人员发放了个人问卷调查。其中一项关于跳槽原因的回答中,70%的人回答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某著名跨国企业人事经理认为,目前人才跳槽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跨国公司高层人员的“玻璃顶”问题。即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的最高层人员,往往更多采用本国人员或香港、台湾的华人担当,致使一些本土高层人员无形中有了一个只有光明没有前途的“玻璃顶”。二是投资方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委派专职人员担当某一角色,并使这一岗位相对固定而不具备流动性。第三种是在具体工作中与上司意见不同,而人员的升职必须经直接领导提名,导  相似文献   

13.
苌娟 《人力资源》2004,(8):18-19
今年上半年,“集体跳槽”的字眼频频出现在各财经媒体的显著位置:先是20多名原“南极人”负责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技术高层集体跳槽“波司登”;然后是北大方正集团助理总裁周险峰率PC骨干集体跳槽,加盟“海信数码”;接踵而至的是“清华同方”4员销售猛将转投“长城电脑”;随后又传出健力宝销售公司总经理蒋兴洲与20多位销售经理集体离职的消息。接二连三的集体跳槽事件在媒体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4.
节后跳槽:因为“薪”愁而心动;跳槽,路在何方?微软收购雅虎之悬念;大专生尴尬地活在这个社会里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2008,(5):50-51
4次跳槽对卫哲来说意义深远,“人们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我想再加一条:环境决定性格。万国给了我霸气和杀气,普华永道使我细致,东方证券增强了我全局控制能力,而百安居让我更注重细节。”  相似文献   

16.
回音壁     
热点话题抓得准“标杆”“人物”需增加我特别喜欢你们每期花大篇幅来评析一个当下的热点专题,2006年12月号的“专题策划”栏目就抓住了年底、年初人员流动的热点问题。其中《员工跳槽,你怎么办?》、《面对员工跳槽的N个理由》两篇文章直指员工跳槽现象,分析得比较透彻到位;在工作中,我也常遇到《莫让学子频跳槽》里的相关情况,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防止员工跳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对员工跳槽成本进行管理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换位思考后得到的一种“防跳槽”的思路。本文重点讨论了计量跳槽成本的模型、成本计算方法,并对跳槽成本的特征和内部联系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想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留住手下的员工吗? 试想一下员工跳槽给你造成的损失吧。工作的连续性被中断、公司失去了老客户、新人却束手无策。在公司找到接替者之前,你不知道谁能承担离职员工扔下的工作。根据全球调查公司DBM的一项调查显示,跳槽员工感到“使他们离职的负面推力比挽留的正面拉力强”。例如竞争对手给予的待遇更有吸引力,使人难以拒绝。被调查者认为:“几乎没人会只因外界推力而跳槽”。毫无疑问,老板必须懂得并“在负面推力未困扰员工时就把它化解掉”。导致跳槽的最常见的4个因素是缺乏职业道路、缺乏晋升机会、工…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天生我才必有用、有才走遍天下、无才寸步难行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不能频繁跳槽、总在动荡中过日子的时代。”这是一位人才专家对当年热衷于跳槽的求职者的忠告。随着中国劳动力市场逐渐由无序走向有序,人们的求职观念也由劳动力市场刚出现时的不假思索地冒险择业向深思熟虑地跳槽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尽管劳动者选择职业的自由越来越多,但是也不能轻易地频繁更换职业。  相似文献   

20.
“闪跳族”是一个新词汇,形容一年到头不断跳槽换工作的人,也有人将之形象地称为职场上的“跳跳糖”。其实.跳槽本无可厚非,但动辄跳槽却让人难于理解,不仅往往苦了用人单位,也常常伤了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