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品牌》2014,(7)
建筑是一个时代、历史与社会的表现,在研究中国建筑价值中我国建筑的民族性占据重要意义。传统是一种文化的范畴,传统文化绝对建筑的基本形态,传统建筑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中国传统民族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中国建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梁思成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建筑史》中向国人展示了中国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每个时代中国建筑所焕发出的鲜明的时代精神。而在当代中国,三十年的经济崛起,在世人惊叹之余,中国建筑也饱受着发展之痛,民族性与国际化,多元与纯粹,泊来与继承……正如梁思成所说:中国的房子很多,但是建筑很少。因为建筑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建筑本身有它所凝聚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而中国的建筑正缺乏的是代表当今时代精神的时代建筑。打造时代建筑,复兴中国建筑精神,不仅需要领先时代的建筑空间构造、扛鼎时代发展的人文精神和海纳百川的气魄,也需要关注居住其中的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的诉求。勾勒出中国当代中流砥柱的价值标签,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与热衷定能引领未来中国的居住与生活方式。作为被中国领袖圈层所认同的世界级华宅的中国代表作,合生·霄云路8号已经不仅在提供住宅,而是在提供一种世界级的国际化生活模式,并以传承时代精神的历史使命为己任,致力于打造代表当代中国精神价值的时代建筑。并以其东魂西技的建筑风格、国际化成熟生活品质与国际金奖花园社区的人文建构,正在崛起为一座当代中国史的建筑丰碑。  相似文献   

3.
引言:有人说建筑是批判的历史。的确,关于中国当代建筑我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探讨。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建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路程?中国建筑创作在借鉴西方的道路上如何实现融合与创新?现代与传统如何调和?保护与重建孰轻孰重?中国建筑的个性在那里?……诸多问题需要求解。房子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在汹涌的房地产开发浪潮中,我们对建筑文化的思考,建筑设计的自主创新,却是如此微乎其微。作为专业地产媒体,《安家》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一领域,我们希望推动中国地产建筑文化的健康发展,亦期待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国建筑——这一十分重要的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表征。本文集中了十几位中国当代建筑界的翘楚人士,他们中间,既有在建筑业实战多年的著名建筑师,也有知名的建筑理论家、评论家,还有建筑教育界的教授学者。老辈与新辈的专家们或批判或褒扬、或激昂或淡定,无一例外都流露出对中国当代建筑艺术与文化发展的深刻体味与执着热情。  相似文献   

4.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城市建设史上重要的时期,对后世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影响很大,研究巴洛克的装修和建筑的人很多,但巴洛克风格对当时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巴洛克风格对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等问题都少有研究。本文旨在研究以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城市规划中大量使用巴洛克风格的做法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上50%的建筑项目发生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及大量人口向城市移民令新建筑成了中国着迷的事。与之相比,西方建筑师在进入职场后的前20年里一直在思索居住意味着什么。何为中国艺术?是当今中西方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当今的房地产行业建筑设计发展,西方建筑思想越来越多的融入中国建筑领域,越来越多的建筑融入欧式、美式符号,大批以欧洲地名命名的项目楼盘。中国建筑究竟是什么?人们开始了不同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9,(17)
现今中国当代所存在的建筑多数是受西方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而来,对于中国本身的古代建筑体系继承并不多,最终造成了国内的建筑受到西方建筑影响过多,对于自身的文化无法展现,当代的中国建筑师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不断探索古代至今的国内建筑的"灵魂",具体他们会从传统民居、寺庙、园林等多方面寻找灵感,以达到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当代建筑创作的道路的目的。本文以从中国古典园林中找寻灵感的建筑设计师为对象作为出发点,具体研究如何将中国古典园林运用到当代建筑设计中及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相关理论。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当代的建筑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建筑界出现越来越多值得关注的高质量的先锋建筑.马清运和他的事物所MADASPAM,是中国一组脱离开国家传统实践体制的私立建筑事务所中站在最前沿的一位.在当代全珠化潮流的影响下,MADASPAM不仅创造了一种融合中国建筑元素及能量的建筑语言,还倡导着一种积极揭示并调停城市动态问题的实践.本文通过对其部分作品的解析得出MADASPAM的多元化建筑观.  相似文献   

8.
因地制宜:中国本土建筑展的策展人之一——城市建筑研究评论家史建说:纽约的这次展览强调了建筑的完成度以及建筑和居住者、使用者的关系,通过实地调查,也让我对中国实验建筑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关于中国实验建筑在上天、入地、下海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未来的走向如何?看看史建怎么认为。  相似文献   

9.
生态价值转换为一种当代的建筑实物存在,这既需要寻找到传统建筑形式中的当代因素与材料,技术上的当代运用及拓展,又要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功能达到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契合,到对传统形式进行概括,利用变体解构、重构等方式,完成形式上的"差异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进,超高层大楼在各大、中城市纷纷拔地而起,上演了一场激烈的城市超高层竞赛,各地城市争分夺秒欲要抢占第一高的宝座,中国超高层的高度与数量正以几何级数增长。近日,高达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完成封顶,官方预计2015年对外正式运营,届时它将再次刷新中国超高层建筑记录,而这只是中国众多超高层建筑的一个缩影。据《安家》记者了解,未来将赶超上海中心大厦的正在规划与在建的超高层建筑还有:青岛1008米的天空二号、长沙838米的天空城市、苏州780米的中心广场南塔……共计12座超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建筑界十分富有中国特色,本文分别从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和城市设计三个方法介绍了实用主义建筑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前言 20世纪90年代初,荷兰享特集团在中国北京成立了第一家销售铝质建筑装饰用金属吊顶材料的办事机构,其性质为中国区总代理,并在随后的两年里开发、建立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共计七家二级代理商,市场覆盖全国;其目标客户定位在中国大型的建筑设计院和国家及省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上,在整个九十年代,国内大部分的机场和地铁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采用了这种材料,一时间大有取代传统建筑装饰材料之势。在随后的短短的几年里,在广州东莞和南海一带出现了数百家生产铝质建筑装饰材料的企业;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价值看,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理论品质和实践性的理论品格。从实践价值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范和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统一了全体人民的政治信念;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促进了社会和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旅游度假建筑无疑是当代中国的重要建筑产品形式之一,也是当今房地产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其他现代建筑一样,都有从国外引进和模仿的痕迹。华太设计两位主要领导人都是鲁汶大学建筑系毕业的高材生,在多次体验过欧美度假别墅的精髓后,天津滨海湖度假别墅便因为其原汁原味的北美风与景观而得到业界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15.
5月20日,本刊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在盘古大观联合举办建筑影响中国高档沙龙。沙龙代表建筑界、艺术界、地产界部分人士就四川大地震的震后重建发表呼吁。开展国际规划设计招标、竞赛建立学校建筑排查档案修订严格建筑标准保留部分地震废墟原貌供研究和纪念  相似文献   

16.
杨逸卿 《商》2014,(52):80-80
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有一块儿凸显的尤为重要即城市中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保护.历史建筑是整个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所以历史建筑的保留和维护是整个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就武汉地区的住宅类历史建筑里分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对其未来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为从事该项事业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中国建筑历史的分析,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三联竞争力》2010,(9):83-83
中国建筑正努力从一家建筑和房地产开发商变身为城市运营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公告称,未来几年将向北京门头沟新城投资5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上市近一年以来,中国建筑已经签署5个城市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加上原有项目,未来累计投资金额将超过千亿。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价值看,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理论品质和实践性的理论品格。从实践价值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范和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统一了全体人民的政治信念;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促进了社会和谐,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建筑的营造方式在工业革命之后似乎被淹没了,曾经一切的存在似乎都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节奏。而时下更处于现代转型期的中国建筑,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一个出色的建筑师需要努力与各种社会阻碍因素相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