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使用1994-2009年美国对华贸易反倾销案例数据,研究了反倾销对中国相关产品上下游产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反倾销给我国产业带来了显著的出口抑制效应,这种出口损害通过产业关联对上下游产业产生了显著的涟漪效应,其中,对上下游产业影响最大的是钢压延加工业与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反倾销。本文同时测算了各个国内产业遭遇反倾销损害大小,结果显示,由于反倾销涟漪效应,国内受反倾销损害最大的行业是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合金制造业。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传统的出口优势产业以及国内资本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反倾销损害最大的产业。  相似文献   

2.
李君 《经济咨询》2005,(4):14-17
在国际经贸中.倾销被认为是价格歧视的一种表现,它扭曲了自由竞争机制下的价格水平,违背了贸易中的公平竞争原则给倾销产品进口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因而,世界各国一般采取反倾销等措施来限制该产品的进口,救济国内受到损害的产业。通过反倾销措施,促进本国幼稚产业和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反倾销本是一种针对不公平竞争的纠正手段,WTO及其前身GATT都制定并完善了反倾销协议,各国也制定自己的反倾销法规,对倾销行为进行打击,以维护公平贸易秩序。由于反倾销虽然在保护国内一部分相关产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可能损害到国内下游用户及最终消费者等利害关系方的利益。同时由于反倾销协议本身存在一些不合理性,使许多国家以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滥用反倾销措施进行贸易保护。因此,有必要规定公共利益原则,从最大程度上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滥用。  相似文献   

4.
付荣 《当代财经》2007,(8):103-108
实质性阻碍是反倾销损害认定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实质性阻碍问题越来越多的得到了由于经济全球化中出现了许多幼稚产业的发达国家,和历史上就存在幼稚产业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因此,有必要以反倾销法律较为完善的美国为例,对实质性阻碍问题做深入探讨.讨论与实质性阻碍调查相关的相同产品定 义、申请者资格、关联方、损害认定表决中投票平局认定、损害调查性质、司法审查标准、反倾销法令的行政复审、外汇汇率波动的影响和折旧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商品倾销既是促销手段,又是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可迫使进口国革新技术、调整产业,但更多的是对进口国相关产品和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威胁。面对外国产品的倾销,我国应尽快建立起全国反倾销法律体系和产业损害预警体系,调动各方力量进行反倾销,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和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6.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允许成员方用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抵制进口产品的不正当竞争的主要行政手段之一。反倾销措施具有合法、较易实施、能够有效地排斥外国产品的进口并且不易招致报复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并将继续采用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利益。……  相似文献   

7.
损害认定是反倾销法中的重要因素,而损害认定中实质性阻碍国内产业建立标准,对于还存在大量未建立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重要.除了分析美国反倾销法中实质性阻碍标准立法发展之外,还需考察其在其他进口经济法律中的规定,以期为我国的反倾销立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浅析产业损害与倾销、反倾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造成产业损害的原因不仅仅是限在贸易领域,而产业损害不仅仅是现实的损害,还应该包括潜在的产业损害威胁以及对建立国内产业造成的实质阻碍。当作为反倾销摩擦中的"受害者"——进口国时,应冷静分析倾销原因,综合考虑整个产业的短期和长期利益,最终采取适当手段应对;对于国外歧视性反倾销,国家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权利,必要时启动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9.
浅议我国对外进行反倾销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泉  杨紫召  顾瑶 《经济论坛》2004,(18):121-122
WTO将倾销定义为:一国的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并对进口国相关工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或产生实质性损害威胁。裁定倾销成立的条件:一是产品以低于国内价格或向第三国出口的价格向进口国进行销售;二是销售的数量猛增;三是销售的产品对进口国造成实质性损害,且这种危害与反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保障措施是指WTO成员在进口激增并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所采取的紧急限制进口的措施。这种措施起到了安全阀的作用,故有自由贸易的‘安全阀”之称。保障措施主要通过关税、数量限制和关税配额等方式来限制进口,以达到使本国产业免受其他成员产品冲击的目的。它是一种针对公平贸易条件下产品进口的限制措施。目前,保障措施连同反倾销和反补贴已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用以保护国内产业的三种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2009年10月欧盟对中国无缝钢管反倾销案中,欧委会认定原产于中国的无缝钢管对欧盟造成产业实质损害威胁,从而征收反倾销税。纵观国际上的反倾销案例,发现实践中发生最多的是以实质性损害来确定损害的存在来确定反倾销。但随着欧盟首次对中国发起以实质损害威胁为由而裁定反倾销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以实质性损害威胁作为判断损害存在的依据的案例,在国际反倾销实践中将会逐渐增多。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实质损害威胁标准并针对国际上越来越多针对中国的歧视性反倾销案,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欢 《经济论坛》2008,(8):46-48
一、反倾销保护的福利效应分析 (一)反倾销的福利均衡分析 在不考虑产业垂直关联性的前提下,假设两国都生产商品A,但由于比较优势的不同,A商品的大量流入给进口国的同类产品的生产厂商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则进口国A产品的行业协会就会提起反倾销保护申请.  相似文献   

13.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根据世贸组织相关规则,如果倾销产品对进口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进口国可以对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  相似文献   

14.
徐莉 《时代经贸》2006,(8S):46-47
2006年4月27日,印度商务部反倾销与联合税司根据对从中国进口的丝绸进行的反倾销调查做了同初裁,认定从中国进口的丝绸存在倾销,并对印度相应的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因此决定根据倾销幅度征收从57%到108%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的关锐。  相似文献   

15.
保障措施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的一种行政措施,是各成员方政府依法维护本国产业利益的重要手段。根据WTO《保障措施协议》的规定:在公平贸易条件下,某种产品对某一世贸组织成员方绝对或相对地进口激增,从而对该成员方相似或直接竞争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在此情况下,该成员方可以对这种产品的进口采取数量限制、提高关税等措施,以便国内受到影响的产业进行调整,适应新竞争。  相似文献   

16.
袁琳  罗志波 《经济论坛》2004,(24):117-118
对“公共利益”的考虑。“公共利益原则”是指在采取反倾销措施时,不能仅考虑国内相关产业的利益,还要考虑到上下游关联产业以及消费者的利益。由于对倾销性质的不同定论,美国与欧盟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欧盟是将反倾销的立法和措施作为它的一种商业政策,所以,在对倾销性质的认定及采取的措施上,主要是权衡是否违背了欧盟的有关利益,  相似文献   

17.
龚萍 《时代经贸》2005,(8):42-50
邻苯二酚再立案,激起千层浪 2005年5月31日.中国商务部发布2005年第25号公告.宣布对原产于美国.日本的进口邻苯二酚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江苏连云港三吉利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邻苯二酚产品的主要生产企业,是此次反倾销调查的唯一申诉企业。三年前.正是该公司代表国内邻苯二酚产品产业向原外经贸部提出了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邻苯二酚产品进行反倾销的申请。2003年8月27日,商务部对该案做出终裁:裁定自欧盟进口的邻苯二酚产品存在倾销.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  相似文献   

18.
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救济效果评估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利用1997—2004年中国反倾销案例8位数税则号的涉案产品数据,考察了反倾销措施引起的指控对象国和非指控对象国的贸易模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倾销行为贸易救济效果的证据。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反倾销措施对指控对象国的进口有明显的“贸易限制效应”;不仅征税案例,即使是无损害结案的反倾销指控仍然对指控对象国的进口贸易有重要影响,即反倾销具有“调查效应”;但是涉案产品可能在指控对象国和非指控对象国之间转移,这种“贸易转移效应”部分削弱了反倾销措施的保护效果;总体上看,反倾销仍然起到了救济本国产业的作用,因为无论是指控对象国还是非对象国的进口价格都会上升,从而控制了中国涉案产品的进口总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反倾销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较快,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保护国内市场和考虑到某些政治利益,频繁运用反倾销措施来限制中国产品进入,对华反倾销调查不断。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增强反倾销应诉的法律意识;重视学习研究国外竞争对手和市场。  相似文献   

20.
根 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做出的承诺 ,工业品的平均关税将在 2 0 0 5年逐步降至 10 %以下 ,非关税措施也将在2 0 0 5年前逐步取消。届时 ,外国商品将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其实这一势头在今年就已经出现。另外 ,由于世界经济增长放缓 ,国际市场需求减弱 ,外国产品为寻求新市场而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其中不乏以倾销形式进入的商品 ,给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一、倾销与反倾销所谓倾销 ,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 ,并因此对进口国已建立的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 ,或者实质阻碍进口国国内相关产业的新建的行为。很明显 ,倾销会给进口国造成很大的损害。首先 ,出口国产品低价进入进口国市场 ,抢占了部分原来由进口国的相同产品生产商所拥有的市场份额 ,阻碍了进口国相应产业的发展。其次 ,倾销也扰乱了进口国的市场秩序。由于倾销商品在进口国的销售价格比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生产商所提供的价格低很多 ,而产品的性能 质量却并不比进口国国内的产品差甚至还要好 ,就会吸引较多的消费者。进口国生产商为了与之抢夺市场份额就会采取低价竞争策略 ,同时会出现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 ,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