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非正式组织是伴随正式组织而生的,它对组织的良好运行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正式组织不同的是正式组织更多的是正式契约的结合体,而非正式组织则是心理契约的结合体。通过借鉴双S立体文化模型,将非正式组织按社会性和团结性维度进行分类,讨论心理契约与不同类型非正式组织之间的相互影响,希望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有一点意义。  相似文献   

2.
组织中的心理契约是雇佣双方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责任与义务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它是对正式契约的一个全面补充。组织违背与员工的心理契约会付出极大的代价,直接导致员工及组织绩效的损害。组织管理者只有通过从源头抓起,实行人本管理,加强员工与组织间的沟通,并合理解释不可避免的心理契约违背行为,才能有效构建和维护良好的心理契约,取得良好绩效。  相似文献   

3.
员工绩效的隐形杀手——心理契约违背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中的心理契约是雇佣双方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责任与义务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它是对正式契约的一个全面补充。组织违背与员工的心理契约会付出极大的代价,直接导致员工及组织绩效的损害。组织管理者只有通过从源头抓起,实行人本管理,加强员工与组织间的沟通,并合理解释不可避免的心理契约违背行为,才能有效构建和维护良好的心理契约,取得良好绩效。  相似文献   

4.
心理契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媛 《商场现代化》2008,(9):303-304
"心理契约"是联系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组织公民行为类似于员工的角色外行为,是不受与组织签订的正式合同或内部的规章制度约束,而是发自内心做出的利他人、利社会的有益行为。虽然两个概念看似无关,但组织公民行为的实施却深受心理契约的影响。基于这个思考,论文对心理契约和组织公民行为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心理契约会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接着提出了在实践中运用心理契约管理组织公民行为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肖金岑 《商》2013,(8):43-43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所处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企业员工的素质不断加强,简单的一纸合同书并不能长久留住员工,一份高额的报酬也不一定能够吸引员工。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除了正式的经济契约所规定的内容之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的相互期望,它们构成了心理契约的内容。员工早已超越"经济人"的范畴,进而心理契约引发的员工忠诚度,员工工作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心理契约逐渐被视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闫少华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219-220
群体作为人类基本活动形式,根据群体不同的构成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无论是大学生正式群体还是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都会对大学生个体的行为和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文化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蓉 《商场现代化》2006,(13):59-60
本文通过对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分析,指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可通过文化进行协调。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可以分为两类,主要是利益冲突和情感伤害。通过正式组织文化和非正式组织文化之间的协调,可以使这两种冲突化解,从而使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达到平衡状态,两者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非正式组织是相对于正式组织而言的,它与正式组织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传统的管理学理论把聚焦点都放在了正式组织上,对非正式组织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非正式组织问题的提出、特征、影响等问题分别给予阐述并得出,要正确地对待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以期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目前,民营企业中非正式组织存在的普遍性和类型的多样性、非正式组织紧密化程度的不同、非正式组织成员交往中角色符号家庭化、非正式组织的负面影响明显等特点,充分反映出了我国现阶段民警企业的制度缺陷和中国传统文化对民营企业的直接影响.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制度缺陷,是非正式组织形成和发展的催化剂,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为民营企业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10.
作为维系公务员对行政事业单位忠诚度的心理纽带,心理契约是增强公务员和组织之间关系的情感支撑。交易型心理契约有助于维系公务员对组织的被动忠诚,而关系型心理契约则与公务员的主动忠诚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本文依据公务员在不同职业阶段建立的心理契约,从忠诚度的建立、培养及延伸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公务员的忠诚度,并促使公务员对组织的被动忠诚向主动忠诚转化。通过建立并维持良好稳固的心理契约,激发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会更加主动地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除正式的雇用协议以外最重要的、非书面化的契约形式,它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就员工心理契约违背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态度和行为变化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预防和纠正这种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智超 《中国市场》2009,(26):26-30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间对知识员工的争夺愈演愈烈,知识员工流失成为许多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组织和知识员工之间,除了存在雇佣合同,还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的内隐的心理契约,影响知识员工的行为。本文从心理契约层面来探讨知识员工流失的原因,进而在这一视角下提出了防止知识员工流失的策略。解决知识员工流失的关键是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双方建立正确的预期和有效的沟通机制,防止员工产生心理契约违背,减少知识员工的流失。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领导理论与非正式组织理论,阐述了正式组织的领导对非正式组织的影响,正式组织的领导成为非正式组织核心人物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途径,从而论述了领导者在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之间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8,(2)
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员工行为、态度以及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心理契约引入到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中,探讨企业员工心理契约与职业生涯管理之间的关系。介绍心理契约失信时员工的四种不同行为反应模式(表达、沉默、忽视和退出)。针对员工在探索阶段、立业阶段、维持阶段、下降阶段等不同职业生涯阶段提出心理契约的特点,以及对其实行的有效管理手段:引导、公平、开发和关怀。  相似文献   

15.
周晶晶 《现代商业》2007,18(10):128-129
本文将目前管理理论的热点之一心理契约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尤其是在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中。职业生涯管理要求员工个人的发展与组织的进步共同作用,除了显性的合约外,更重要的维持员工和组织之间关系、促进双方发展的是心理契约。由于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员工与组织的心理契约也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隐性的契约,组织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指导和管理。本文从职业生涯管理的角度,通过分析心理契约的类型和特点,探讨了如何对职业生涯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022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不同所有制企业雇员的管理理念对心理契约破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破裂程度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市场竞争理念对心理契约破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国有企业中其影响更强;雇员价值理念对心理契约破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民营企业中其影响更强.为降低心理契约破裂对员工和组织的影响,国有企业应营造有利于市场竞争的组织氛围,而民营企业应更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心理契约的饭店员工流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饭店员工的流失一直是饭店企业管理者关注并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心理契约的违背最终会导致离职,而心理契约个人标准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有助于培养员工忠诚度。加强心理契约的饭店员工动态管理机制,创建良好的心理契约,维护和调整心理契约以及对心理契约的危机管理,是实现饭店管理理念的有效措施,也是饭店吸引、激励、保留人才的有效工具,在饭店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心理契约能有效规避员工流动风险。  相似文献   

18.
王静一 《江苏商论》2007,(11):35-37
心理契约的研究一直围绕员工与组织的关系展开,而顾客对于企业也存在某种心理契约。本文界定了顾客心理契约的概念,提出了从内生和外生变量的识别上去判断顾客期望是否属于心理契约。本文还建立了当顾客感受到心理契约的违背时的行为模型;并对心理契约与顾客满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自梅奥等人从霍桑试验中意外发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起,对于非正式组织对其所在的正式组织造成的影响一直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与正式组织特征比较中,浅议非正式组织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并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20.
非正式组织的“双刃剑”效应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利仄 《北方经贸》2006,(9):105-106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伴而生,相促而成,并对正式组织具有“双刃剑”效应,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其积极面和消极面,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趋利弊害,建立和谐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