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长春市某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和处理城市污水的某厌氧反应器中的剩余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在中温(35℃)条件下,进行污泥产气量和MLSS降解速率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厌氧污泥的产气量、MLSS降解速率均大于好氧污泥.厌氧污泥比好氧污泥更适宜厌氧消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单一发酵底物,开展室内中温连续发酵研究。以容积产气率和物料产气率为特征指标,研究不同物料浓度和不同物料滞留时间对干黄玉米秸秆连续发酵产沼气的影响,以期获得沼气工程适宜的运行参数。结果表明,连续发酵条件下有利于高TS浓度处理容积率的提高,但各处理物料产气率均随着固物滞留时间缩短而有所降低。综合考虑产气情况及工程实际应用,建设秸秆连续发酵TS质量分数10%时固物滞留时间设计为20 d,若发酵TS质量分数为8%时,固物滞留时间设计为15 d,该运行参数为秸秆沼气工程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中盐度对产气量的毒性抑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中盐度对产气量的毒性抑制进行了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盐度梯度探讨了盐度对发酵过程产气量和COD的影响。当Na~+浓度从0增加到12 g/L时,发酵气体的累积产生量由106 mL/g(以单位TS计)下降到29.6 mL/g,Na~+对发酵产气量的半抑制浓度为9.13 g/L。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应加强盐度的监测,当Na~+出现半抑制浓度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循环水和进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温(37 ℃)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污泥为接种泥,以脱水污泥为基质,通过半连续反应试验,对污泥40~50 ℃厌氧消化系统的性能进行初步探究。试验结果表明,47 ℃产甲烷率为0.98 L/d,42 ℃产甲烷率为0.80 L/d,二者都高于37 ℃和55 ℃反应器。系统关于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方面,37 ℃和42 ℃的种群组成没有变化,种群比例略微有所变化。47 ℃和55 ℃出现了Coprothermobacteraeota和Thermotogae两个新菌种,其比例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古菌方面,37 ℃和42 ℃的种群组成没有变化,乙酸发酵型甲烷菌Methanosarcina种群比例达到90%。47 ℃系统里的古菌种群几乎完全被氢发酵型产甲烷菌Methanobacterium取代,其占比为80.8%。而在55 ℃,Methanothermobacter成为新的优势菌群,是一种嗜高温的氢发酵型产甲烷菌,其比例达到78.4%,Methanosarcina几乎不存在。  相似文献   

5.
餐厨垃圾和市政污泥具有危害性和资源性并存的双重特点。为高效处理餐厨垃圾和市政污泥,实现二者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本文论述了餐厨垃圾和市政污泥的基本特性,并结合近年来研究热点,进行了餐厨垃圾和市政污泥联合厌氧消化、联合生物干化和联合生物蒸发工艺分析和比较,最后对联合处理工艺实际应用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也日益增加。本文阐述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渗滤液的特点,并研究了渗滤液的控制和处理方法,系统介绍了渗滤液的各种控制方案,分析了渗滤液除氨、厌氧反应、好氧反应、污泥处理以及沼气处理等工艺,以期为今后渗滤液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干黄玉米秸秆为主要发酵原料,本文研究了10%、15%和20%等三种干物质浓度对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产沼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发酵前20d为产气高峰期,随着干物质浓度增加,产气量呈上升趋势,发酵反应器的有机负荷率也随之增加。20%的干物质浓度产气效果最好,累积产气量达16 948 ml,物料产气率达到212 ml/g,相应的容积产气率可以达到0.847 ml/(ml·d)。研究所得结果对利用玉米秸秆进行干物质发酵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分别研究了中温(37℃)条件下法国梧桐落叶与猪粪、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的特性,并将二者混合厌氧发酵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中分析了法国梧桐落叶与猪粪、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的产气量、甲烷含量及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规律,其中,控制发酵料液总体积为500 mL,总固体(TS)含量为8%,发酵周期为60 d。结果表明,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及甲烷产量远远低于法国梧桐落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的日产气量和甲烷产量,不适宜单独厌氧发酵;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平均pH偏酸性,低于落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平均pH;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系统与法国梧桐落叶厌氧发酵系统相比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将预处理过的农业废弃物,在厌氧发酵装置内进行高温干式厌氧发酵。研究了农业废弃物发酵过程中的沼气产量、pH值变化、ORP值变化及甲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农业废弃物用厌氧发酵工艺处理是可行的:接种物浓度为15%的试验组的pH值、ORP值都在正常范围内.沼气中甲烷的最高含量为70.80%,废弃物减量效果明显。该项研究为农业废弃物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污泥经厌氧消化+板框脱水处理后产生的压滤液存在SS含量高的问题,影响后续废水生物处理工艺运行的稳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采取混凝-气浮工艺对压滤液进行工程规模试验。结果表明,PAC投加量为750 g/m~3、PAM投加量为15 g/m~3时,SS去除率可稳定达到90%,满足后续进水要求。通过成本核算可知,吨压滤液处理费用为2.72元,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TiO_2光催化降解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质的TiO_2最佳投加量,分别按照10 mg TiO_2/L、1mg TiO_2/L、0.1 mg TiO_2/L、0.01 mg TiO_2/L的投加量向渗滤液中加入TiO_2。实验结果显示,TiO_2光催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反应完成时间为6 h,对渗滤液COD去除率最高的TiO_2投加量为0.1 mg TiO_2/L渗滤液。同时,不同COD浓度的渗滤液TiO_2光催化的去除率基本相同,在73.5%~75.8%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平板式陶瓷膜(微纳瓷膜NanoMem),本文采用了厌氧处理+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工艺(NF)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进水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总氮(TN)含量分别为1963 mg/L,21.86 mg/L,31.88 mg/L,经过处理后,出水口浓度分别降低到579.9mg/L,9.29mg/L,19.12mg/L,去除率分别为70.5%,57.5%,40.0%。同时,可有效去除渗滤液中的固体悬浮物和大分子,出水透明澄清。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利用黄土与投加钢渣的堆肥化污泥制砖,将为国家制砖行业提供新思路,能够有效地避免国家制砖行业大量占用耕地资源,为保护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作出积极贡献。本文中主要研究钢渣投加量和堆肥化污泥掺入比例对污泥砖体烧制前后质量减少分数、密度及重金属Cu、Zn浸出浓度的影响,探究利用堆肥化污泥制砖新思路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堆肥化污泥中钢渣的投加量及堆肥化污泥掺入量均会对砖体烧制前后质量减少分数、密度和重金属Cu、Zn浸出浓度有很大的影响,当堆肥化污泥掺入量≤20%时,所有砖体的质量减少分数均≤15%,符合国家烧制普通砖标准;重金属Cu、Zn浸出浓度远远小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中规定的标准值:总铜≤100mg·L~(-1),总锌≤100mg·L~(-1),总体而言利用黄土与投加钢渣的堆肥化污泥制砖的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芬顿氧化法在修复关中地区塿土石油污染中的最佳条件,通过人为配制石油污染土壤,设置不同的双氧水与催化剂摩尔投加比例、双氧水与催化剂投加量、土水比以及反应体系pH值等指标,待达到反应时间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剩余石油烃含量,得出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在10 g污染土壤中,双氧水与催化剂摩尔投加比例为20∶1,双氧水(30%)投加量为1 mL,催化剂投加量为0.131 6 g,土水比为1∶4,最佳pH为3时,芬顿试剂对土壤中的石油烃催化效率最高,可达到63.27%。同时,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石油烃的催化效率都高于55%。  相似文献   

15.
由磷肥企业副产氟硅酸制备氟化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介绍了以磷肥企业副产氟硅酸为原料制备氟化钠的新工艺。首先用氨水氨化脱硅得到氟化铵溶液,再向氟化铵溶液加氯化钠合成氟化钠。对影响反应的温度、时间、物料配比等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具体工艺为:(1)氨化反应:H2SiF6浓度在12%~14%之间,氨水过量25%,反应温度为60~70℃,反应时间120min。(2)氟化钠合成:氯化钠过量15%~20%,反应温度85~90℃。产物氟化钠纯度大于98%,收率大于80%。  相似文献   

16.
以硫化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对金属矿废渣脱色剂的性能进行了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改性温度60℃、盐酸浓度15%,改性时间12h,聚合反应反应时间24h,其固液比1∶5,聚合温度40℃的条件下制备的废渣脱色剂,其絮凝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王水—微波消解作为土壤前处理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土壤中铬、镍、铜、锌、镉、铅6种重金属元素,探讨了ICP-MS测定土壤6种元素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实验室经过对ICP-MS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铬、镍、铜、锌、镉、铅的重金属方法进行验证,其中线性关系中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9 9、0.999 9、0.999 9、0.999 9、0.999 8;检出限分别为0.2、0.1、0.1、0.4、0.03、0.1 mg·kg~(-1),检出下限分别为0.8、0.4、0.4、1.6、0.12、0.4 mg·kg~(-1);精密度中铬、镍、铜、锌、镉、铅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2.7%、1.1%~3.7%、0.4%~3.5%、0.9%~4%、0.3%~0.3%、1.1%~2.0%;准确度中各指标均在标准物质GSS-25和GSS-12不确定度范围内。线性关系、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土壤和沉积物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王水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803-2016)》要求,ICP-MS测定土壤铬、镍、铜、锌、镉、铅6种重金属元素可行。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治理卤泊滩的重度盐碱土壤,合理再利用荒废的盐碱地,试验选取卤泊滩的盐碱土为研究对象,盆栽试验土壤为按照不同体积比配置不同盐碱浓度的盐碱土与黄绵土混合土壤,探讨耐盐植物苜蓿在不同盐分含量土壤中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植物自身的抗逆性性能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盐碱土对苜蓿的生长产生了阻碍作用,且随着盐碱土所占比例的增加,苜蓿的株高、生物量等显著降低。在仅有黄绵土处理(YJ-0)的苜蓿在幼苗期至成熟期均高于其他处理,且在成熟期时株高达到了28.2cm,盐碱土∶黄绵土=3∶1(YJ-5)的株高仅为6.5cm,较YJ-0降低了77.0%,且达到显著差异(P0.05)。YJ-5的地上部分鲜重和干重分别为3.48g和1.41g,分别较YJ-0降低了67.8%和41.5%,且达到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紫花苜蓿的SPAD值变为YJ-2YJ-1YJ-0YJ-3YJ-4YJ-5。盐碱土∶黄绵土=1∶2(YJ-2)处理的SPAD值在开花期达最大,为58.7,较YJ-5(48.4)提高了21.3%。不同盐碱比例显著影响苜蓿的光合指标日变化,YJ-2的Pn在10∶30时达到最大,为6.33μmol·(m2·s)-1,较YJ-5提高了45.9%;Tr和Gs均在8∶30时达到高峰值,在12∶30之后出现了显著下降的现象。不同盐碱土比例条件下苜蓿丙二醛、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生长期而增大;同一生育期内各抗逆性物质随着盐碱土比例的提高而增大,说明盐分胁迫将提高苜蓿叶片中抗逆性物质的含量,从而增强苜蓿的抗逆性。综合分析植株对盐碱的耐性程度及苜蓿本身产量,对于卤泊滩重度盐碱土壤可以通过盐碱土∶黄绵土=1∶2的方法改良利用该地区土壤。  相似文献   

19.
毛乌素沙地的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下游泥沙和北方沙尘暴风沙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本文以水土保持为目标,以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区试验、模拟土柱试验和风洞试验方法,设置砒砂岩与沙的质量比例分别为1∶5(S_1)、1∶2(S_2)、1∶1(S_3)的处理,以S_s(全沙)、S_(ss)(全砒砂岩)为对照,研究复配土的保水、保肥、保土能力。结果表明:复配土中随着砒砂岩的增加,土壤粘粒、粉粒含量逐渐增加,沙粒含量逐渐减少;S_3处理的复配土,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最高,呈现出随着含沙量的增加,土壤大团聚体减少的趋势;不同处理的土壤含水量S_3S_2S_1,砒砂岩与沙复配比例为1∶1时,土壤蓄水条件较好;砒砂岩与沙复配比例为1∶1时土壤保肥效益最好,其中硝态氮含量分别比S_s(全沙)、S_(ss)(全砒砂岩)高24.64%、43.10%;S_1、S_2、S_3处理与S_s、S_(ss)相比,风蚀量均显著减少89%以上。其中在7 m·s-1的风洞模拟风速下,S_1处理的复配土风蚀量最小。砒砂岩与沙复配可以提高保水、保肥及保土效益,复配比例为1∶1时,水土保持效益最佳。试验结果在土地复垦和土壤改良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虹桥镇,位居温州雁荡山南麓、乐清湾西岸,总面积57平方公里,总人口9万。由于历史悠久,商贸繁荣,与绍兴柯桥、台州路桥并称“浙江三桥”。199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1.9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例分别为6%、65.3%和28.7%。自80年代以来,虹桥农村工业迅猛发展,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使非农业产值超过了农业,而且使劳动力就业结构产生重大变化,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虹桥商贸发达,贸易触角遍及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