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新会计准则所得税的核算变化比较大,特别是在所得税差异的处理方法上,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心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本文重点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费用进行核算,引入暂时性差异(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最终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分项列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作为在报表中的资产与负债项目。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在所得税的核算上普遍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于此法下新增加在资产负债表项目下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含义有必要进行解读,毕竟它们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与负债还是有所差别,这对于理解会计信息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重点对递延所得税(净)资产反映提供的信息作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是企业所得税费用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问的差额,计算暂时性差异,据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是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相似文献   

4.
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所得税会计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暂时性差异概念来核算递延所得税。结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优点,对所得税会计处理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指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阎萍 《北方经贸》2012,(12):92+94
新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其基本要点是: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6.
一、对企业所得税的思考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为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一种,更注重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并确认所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使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  相似文献   

7.
葛婷 《品牌》2014,(9):47-47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所得税核算方法,在这种核算方法之下,能够准确计算出单笔的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中主要是运用将负债和资产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进行对比的方法。然而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无法将这种核算方法完全进行应用,在核算所得税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和不足,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根据这种现状,应及时结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优缺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将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一规定,在理论上更符合会计要素确认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原则。资产负债袁债务法能够更加全面的核算所得税差异,更加真实的反映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为决策提供更加相关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9.
新所得税准则取消了以前的会计核算方法,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并引入了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明确了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本文将从所得税会计的定义出发,分析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不得再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或损益表债务法核算,本文拟就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王美荣 《商业会计》2013,(12):24-25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在介绍所得税会计核算程序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探讨借助T型账户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方法,为突破所得税核算的难点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期末需要比较资产负债表上按会计准则确定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确定的计税基础,如果两者之间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分别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因此,准确理解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含义,对正确进行所得说的会计核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该方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即暂时性差异分别确认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最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将所得税核算方法确定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顺应了所得税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势。本文具体探讨了所得税核算程序、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等会计处理问题。最后,本文还分析了执行新准则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所得税会计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企业与以往所使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极大的差异,并产生许多不属于时间差异的暂时性差异,递延法或利润表债务法均无法反映和处理这些方面的暂时性差异。采用适用性强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其进行核算,能充分完整地反映企业所得税的核算和交纳过程,而我国新会计准则也同样要求所得税会计处理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法进行会计处理,这不仅与国际趋同,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与所有者权益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时,所得税费用(收益)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组成。递延所得税通常构成所得税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递延所得税与在相同或不同期间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项目相关时,则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而不计入所得税费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项目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现金流量套期中有效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其他权益变动影响数、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在转换日其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等。当涉及上述这些项目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应当直接计入权益,当相关资产、负债收回或清偿时,与其相关的原暂计入权益的项目和递延所得税均转入损益。下面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为例说明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得税的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直接关系到递延所得税费用和企业所得税费用的正确与否。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和税前会计利润的调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成花 《现代商业》2013,(6):228-228
企业按照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暂时性差异项目进行核算时,所涉及到的两种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文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进一步加强对有关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正>《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该规定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先比较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核算的账面价值和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将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认定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会计实践中,如果只是在资产负债表日计列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据以确认与差异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每一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20.
张文芳 《北方经贸》2014,(4):106+108-106,108
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我国的所得税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所得税会计的核算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仅就所得税费用核算中无形资产的加计扣除和递延所得税的相关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