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权利与改革     
郭仲芳 《经济师》1995,(11):8-9
权利与改革郭仲芳所谓权利,即是指“权力”与“利益”。中国十余年来所进行的改革,有许多问题应该说是围绕着“权”与“利”展开的。其实质无非是权力与利益的重新组合与分配,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推动国家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改革的实践证明,其难度之大超出广大部分人的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交易过程归根结底是交易主体运用其权力对于利益的选择过程。主体权利的独立性是交易中权利关系的基本点,也是交易的社会经济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交易中,利益和权力有着不同的形态,而不同形态的权利又对交易过程产生着不同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税 收权力是税收法治不可或缺的价值因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表明 ,法治作为人类追求的一种目标 ,其秩序由各种力量集合而成 ,但这些力量必须附以必要的权力。没有权力 ,法律就会成为一纸空文。税法的权威性、税收的强制性无不以税收权力为保证 ,没有税收权力就没有税收法治的秩序和状态。因此 ,税收法治不是要不要税收权力的问题 ,而是怎样把税收权力确定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使其发挥作用 ,又控制在一定限度的问题。换言之 ,人们应该从什么样的税收权力 ,税收权力在什么条件下才是合法的。对国家权力而言 ,法治承担着双重任务 :一方面 ,它承担着国家权力的授予任务 ,即授权功能 ;另一方面承担着对权力的限制、制约和监督的任务。因此 ,税收权力的合理定位 ,就应该从授权和限权两个方面去把握。一、税收权力授予权力只有授予 ,才能行使。现代法治社会在权力问题上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权力来源和取得形式的合法性问题。其中包括有两层内涵 :一是从实质要件上 ,权力必须来自于人民 ,取得于人民 ,受托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 ,这一实质要件的深层本质是人民利益 ,其权力形成是人民主权。二是从形式要件上 ,一切权力的取得必须由法律予以规定和确认 ,...  相似文献   

4.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承担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大责任,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的素质,是指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履行代表职责所应具备的综合条件和基本能力。可以说,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民代表大会职能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利,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全心全意为入民服务是最高境界如何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应孜孜追求的最高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人生观、方法论和作风上来规范自己。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是共产党入全心全意为人民职务的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全部价值观念最集中和最高体现,是共产党人的立足之本和全部力量的源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和背离这个根本点。当前多数领导干部都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象党的好…  相似文献   

6.
严淑林 《当代经济》2018,(8):122-123
劳动关系是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动力,但是总有一些因素会制约和阻碍劳动关系的和谐.文章从劳资关系入手,找出了劳动关系和谐的主要制约因素:利益分配不均、组织力量失衡和权力义务关系不对等.  相似文献   

7.
首先,法律打白条,违背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一切权力同于人民”的原则。我国宪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界定了权力的性质。既然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给的,我们是代表人民行使手中的执法大权,那就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这说明了我们的法律是建立在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的,它起的作用是打击敌人,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公正执法。我国的法官、警官、检察官前面都加上了“人民”二字,他们代表着人民,行使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因此,他们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8.
分配论     
王珏 《经济师》1993,(5):13-15
<正>人类社会的两大活动是生产活动和分配活动,而分配是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 分配分为狭义的分配和广义的分配。狭义的分配指产品分配;广义的分配则包括权力分配、工作分配、荣誉分配、生产资料和生产条件的分配等等。换句话说,狭义的分配仅指生产过程结束后的产品分配,广义的分配则包括了生产权利和生产过程中一切方面的分配,包括了财产和权力的社会再分配。 分配就是享受。人类的享受分为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两种。权力、地位、工作、荣誉类的分配属于精神享受。人类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的享受和追求主要的不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以权力、工作、荣誉分配重于物质分配。有才能的人追求的不  相似文献   

9.
权力本源于权利和利益,并且离不开权利,权力是经社会确定的。由于社会多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国家权力不再是统治社会的唯一权力了,人类社会出现了权力多元化和社会化的趋向。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权力逐渐向权利回归,逐渐社会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催生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理念.县区级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众形象,关系到人民利益的实现.然而,权力与义务具有两面性,执政为人民,就会造福人民;执政为自己,也会害人害己.我们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的政权是人民的政权.党政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本文基于“县区级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党政干部权力与义务的思考”,针对党政干部重权轻责提出质疑并提出治理对策:一是要转变党政干部权力观念,正确认识手中权利与义务的界限与范围,不折不扣地弘扬权利与义务的正能量;二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淡化权力至上,唯我独尊的官僚主义作风;三是要建立健全法律和与之相配套的纪检监察机制,做到权力与义务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奖惩分明,让权力和义务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1.
关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学军 《经济问题》1993,(12):54-58
一、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发展概况所谓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或劳务时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保护消费者权益,就是要保护消费者这种正当的权益。消费者权益与消费者权利两个概念没有严格的区别,消费者权利是消费者权益在法律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李昌森 《江南论坛》2003,(10):24-25
所谓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和所辖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力本身具有双重性,它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为公众服务,造福于民,也可能以权谋私,误国误民。在我国,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所谓权力异化,是指掌握公共权力者非规范的运用权力,背弃权力为人民服务的功能,而把权力变成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利的工具,即把公共的权力变为私化的权力。由此可见,腐败是权力傲慢的衍生物。权力腐败是对社会公共道德和行为规范最具破坏力的因素,是现代社会的一大毒瘤。为此,我们要激活权力制衡机制,有效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深…  相似文献   

13.
现代领导观认为,领导是权力、责任和服务的统一。权力是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责任是指领导职位所赋予的任务。领导者的权力与责任是成正比的。服务是指领导者为被领导者排忧解难,谋取利益。服务的思想,是领导者获得被领导者的信赖和支持的主要根源。没有服务的思想,领导者就不能正确地运用其权力,也不能很好地履行其责任。权力是完成领导一作的基本前提,责任是担负领导工作的本质属性,服务是做好领导工作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殷志红 《经济论坛》2006,(19):6-6,48
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以来是中国最为复杂的问题。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质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和利益分配关系,而财政体制决定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获取与分配,从而影响着各级政府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分配。财政分配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利益、矛盾与冲突。财政体制是经济利益转化为政治利益的“转换器”。每一次的财政制度变更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都是一次调整。  相似文献   

15.
企业本质、公司治理结构本质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存在是因为它的价值,企业是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的统一体.企业的本质在于,企业是商事主体经济权利、利益产生的本原体.商事主体的各种权利因企业的成立而创设,因企业的发展变化而改变,因企业的终止而消亡.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权力配置,这种权力配置,是由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冲突和利益的不断调整及权利通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刘曼玉 《铜陵学院学报》2007,6(4):65-67,116
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分配权利与利益的平衡机制。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着权利冲突现象,包括外部冲突和内部冲突。解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协调原则主要包括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平衡利益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及当事人协商解决原则。保护在先权利原则是指当在先权利遭到后权利的侵犯时,应当恢复在先权利的原有状态或对在先权利人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7.
国家权力下的土地产权博弈——城中村问题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问题是我国转型经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其实质在于:国家权力介入集体土地产权利益分配,形成国家和集体(代表城中村村民)之间的产权博弈。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国家行政命令式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逐渐转化为产权主体之间平等经济权利的交易方式,权力(或权利)与利益需要对等。在城中村集体土地产权博弈过程中,权力与利益的不平衡转换产生了利益冲突。城中村改造需要平衡这种权力与利益的转换,化解冲突。  相似文献   

18.
权力作为现代政治学的基本范畴,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广泛的概念。权力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社会、国家管理的权力,也可称为统治权、领导权、政治权。是一种公共权力;一类是个人享有的权力,如财产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是人类的生存权力。这里讲的公共权力,是指通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形式实施的,应为公众服务的公共权利。即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国家公职人员代表人民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中国历史上是否有资本主义的萌芽?什么是资本主义?这些都是让人感兴趣的问题。资本主义就是国家权力不得侵犯公民个人的权利,就是运用国家权力的力量保护和增进公民个人的自由、财产和福利。就是保障公民权利至上的一种政治制度。这种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过吗?从来没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地征收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者利益在一定制度框架中博弈的过程。由于国家所有权过于集中地控制了土地处置权、收益权以及对强制征收权约束的不足,引致地方政府权力扩张,使农地征收在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偏离制度设计的合理预期。解除中央政府对土地所有权垄断,给与集体所有权市场交易的权利,限制征收权以增强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权力约束,促进参与农地利益博弈各方力量的均衡协调,是解决农地征收问题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