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但是,由于我国公益诉讼的缺失,致使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无法获得圆满的救济与维护,仅仅依靠公民以原告资格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是非常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2.
人民把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委托给国家机关行使,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受到侵害时,公民的个体权益也同时受到了损害,公民应当有权依法行使诉讼请求权,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实现对自身权益的合法维护.行政公益诉讼就是基于此为构建的理论基础,可以使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权利得以实现,行政公益诉讼就是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当公共利益收到行政机关违法的作为或者不作为的侵害时,与其有法律上利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起的诉讼它运用司法手段保护公共利益,规范行政执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本文从公益诉讼的概述、特征及其必要性、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中注意的问题以及审理程序的建构等五个方面来简要的阐述行政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3.
郭泽峰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8):115-116,13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不断进行,社会利益朝着多极化发展,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个人利益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有专门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保护,而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受到侵害后却没有良好的救济机制。和谐社会的核心要件应该是利益协调和安定有序,尤其是社会公共利益与其他各种利益的协调与平衡。所以本文在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公益诉讼的构建展开论述,力求通过完善司法,建立个人、公共、国家利益保护的良好机制。  相似文献   

4.
建立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之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问题的提出传统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制在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消费者公众利益等社会公益,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被承认。这样,当消费者公众利益遭受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公民便无法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这一公益。因此,对只顾及保护私人利益之传统诉讼法理念加以突破,授权每个公民个人对公益损害享有提起诉讼的权利,无论是私益纠纷还是社会公益的损害,司法大门都要为公民个人永远地敞开着,这已成为现实的需要。①公益诉讼制度正是为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一项理想的制度设计,并为国外立法与…  相似文献   

5.
2012年修改通过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次法律的修改将公益诉讼制度写入法律,对于我国从法律制度上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具有重要的宣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4日,最新亮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以下简称修改稿)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试图将公益诉讼制度写进立法这在我国尚属首次。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诉讼(即私益诉讼),如果有些主体侵犯了公共利益,公然违反普通法律或宪法时,公民或是法定主体是否可以侵害公共利益为由提起公益诉讼,这关系到宪政社会的建设和法治的完善。因此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高公民及社会对法律的监督的参与程度,落实和完善法律监督制度有重要意义。公益诉讼虽然在国外已经得到实践,但在我国将其写进立法还是首次。本文就以这次行政诉讼法修改为背景,讨论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容许无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公益诉讼主要是为制约行政性权力而设的。近年来,公益诉讼已成为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各类公益诉讼不时见诸媒体报道。诸如诉请行政机关查处损害公益的行为,诉请  相似文献   

8.
公益诉讼是当前议论较多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国民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依法维护权益,讨回公道的人越来越多。20世纪末,各地不断曝出不计个人得失为公共利益而奔波诉讼的普通公民。但是他们提起公益诉讼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法院多以“法无明文规定”“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等理由不予受理、驳回起诉或判决原告败诉;二是原告虽胜诉,但是损害公共利益的侵权行为仍在进行.并未达到预期的维护公益的效果。由此可见.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是很无力的.所以.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应该在公益诉讼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权利是公民及其他权利主体谋取利益的基本手段,"无救济即无权利",没有救济的保障,一切权利都不具有真实性.在众多可能对权利造成侵害危险的行为中,不当政府行为的危害最基本也最严重.对政府行为的权利救济是公民和其他权利主体权利存在的标志和证明,亦是其权利的基本保障;对政府行为的权利救济是权利主体的正当防卫手段,亦是防止权力腐败的重要方式.广大权利主体能否对政府行为采取有效的权利救济,是衡量社会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0.
赵志玉 《活力》2013,(4):35-35
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为获得非法利益规避法律的规定义务.虚构或串通民事法律关系的相对人.以伪造证据、虚构事实等手段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实现非法目的。虚假诉讼是侵害国家利益、他人的合法权益,浪费国家的司法资源,扰乱正常的诉讼秩序,增加诉讼成本,浪费诉讼时间,给当事人本身增加了经济负担,其恶劣行为必须坚决打击。  相似文献   

11.
张赟 《企业导报》2010,(7):39-41
近年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事件热来热多,我国的宪法、组织法等法律也不能直接作为民事诉讼的依据,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尚处于无明确法律依据的地位,导致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常常处于"真空"状态,法制的统一、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也受到了危害。建立具有可实践性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既有重要性又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公民已经把报复、惩治侵犯自身利益行为等权利让渡给国家强制机关.因而个人就失去了私自雇佣暴力报复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赵辉 《企业活力》2007,(7):20-22
<正>股东派生诉讼“是一个或多个股东为救济或防止对公司的不法侵害以公司名义提起的诉讼”。依照公司独立人格制度,在公司利益受到侵害时,公司是利害关系人,应是真正的原告,但这种诉讼中法律却赋予股东以公司名义对不法侵害者提起诉讼的权利。这种特殊诉讼制度设计的目的何在,或者说要追求一种什么样的法律价值?“法律概念除了非常技术性的规定之外,都负荷着价值。”研究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设计之初的价值目的,以及股东派生诉讼在我国应遵循的价值导向,对于指导股东派生诉讼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对于评判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我国设计的优劣,以及指引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完善的方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正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称新消法)首次明确规定,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下称消协)可以代表消费者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这一规定赋予了消协对于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进一步充实了消协的维权职能,有助于降低消费维权成本,真正扩大消费维权实效。一、消协公益诉讼内涵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主体根据法律授权,对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其他特  相似文献   

15.
构建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制度将是劳动者就业权不受侵害的保障,特别应把提起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明确规定为消除就业歧视专门机构的一项法定权利和义务。文章探讨了制定反就业歧视法中的救济机制问题,指出要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实现,就应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并特别强调该法中的救济机制,建议实行并提倡公益诉讼、实行举证责任移转,针对具体行为明确法律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16.
构建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制度将是劳动者就业权不受侵害的保障,特别应把提起就业歧视的公益诉讼明确规定为消除就业歧视专门机构的一项法定权利和义务.文章探讨了制定反就业歧视法中的救济机制问题,指出要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实现,就应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并特别强调该法中的救济机制,建议实行并提倡公益诉讼、实行举证责任移转,针对具体行为明确法律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公共利益概念,并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中的公共利益状况进行了分析。公共利益是建筑遗产保护的法理基础,在我国当前建筑遗产保护中存在着公共利益的泛化与缺位现象,并且缺乏法律救济的途径。在建筑遗产实践中需要界定公共利益的边界,遵循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以免造成对个人财产权利的侵害。  相似文献   

18.
美国法上公民诉讼发展于环境保护领域,其环境法上的公民诉讼在性质上属于公益诉讼的一种型态.从环境保护法规上有关公民诉讼的一般性规定以及美国司法实务运作来看,公民诉讼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有一定的实效性,同时为追求公共利益而提起诉讼,赋予"单纯关系公共事务的公民"诉讼主体的地位,并无碍于诉讼制度目的的达成,这是将来我国考虑修法时一个良好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公益诉讼是指不特定的个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据法律的规定,对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不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为。在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刘红凤 《活力》2009,(6):54-54
职务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犯罪的基本特征,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法惩罚性。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在完全背离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国家公务活动的廉洁性,侵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及社会管理职能,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社会关系,并对国家利益、经济秩序、公民人身和民主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管理秩序、行政秩序、司法秩序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