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场是航空运输中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对于航空安全和航空运输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05年美国颁布《机场发起人保证》,规范所有接受联邦基金的机场发起人在实施赠与协议条款时的行为,使机场发起人能按照规定的条件维护和运营机场设施,对于美国机场安全、有效地运营发挥了关键作用。《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中指出,我国民用机场在“十一五”期末总数将达到190个左右,新增机场45个左右。近期机场发起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使机场由政府直接投资发展为私人、社会资本等多元化的投资发起设立方式,因此,规范未来我国各类机场发起人的行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机场群演化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民航产业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近年来,逐年提升的航空运输需求使得区域单机场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因而区域多机场系统必然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了保障机场正常安全运行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国家民航局在《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和《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建设五大机场群的建设目标,带动区域机场协调发展.目前,国内关于机场群发展建设方面的工作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一些专家学者在机场群发展定位上说法不一,机场管理当局在机场群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上也未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协作模式和约束机制.整体规划的欠缺将造成机场重复建设、航线网络重合严重等恶性竞争现象.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180个(截至2013年底,该数值为193——编者注),134个机场亏损,其中中小机场占87%。尽管如此,按照国家民航局的规划,到2020年布局规划民用机场总数244个,其中新增机场97个,多数为支线机场。  相似文献   

4.
吴涛 《空运商务》2012,(19):46-48
按照国务院2008年初批准颁布的《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到2020年我国民用机场的总数将达到244个,换言之,未来十年内全国将有近七十个新机场和很多既有机场的改扩建项目将要开工建设。由于所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计划中新建的支线机场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而对于既有的大中型机场而言,未来需要投入到改扩建项目中的资金量又十分巨大。如何才能为机场建设筹措到所需的资金,本文针对机场陆侧建筑的项目特点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綦琦 《空运商务》2010,(14):8-9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东风鼓起各地支援新疆开发新疆的热潮,按照《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2020年)》,计划在2020年新疆将拥有21个民用运输机场,其中支线机场12个。新疆地广人稀,人员相对集中分布在距离相隔较远,并且地面交通方式匮乏的城市,这样的客观环境决定了大力发展新疆支线航空,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有关文件把机场属地化管理定义为:“民航总局将直接管理的机场下放所在省(区、市)管理,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一并划转:民航总局与地方政府联合管理的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属民航总局管理的资产、负债及相关人员一并划转所在地省(区、市)管理。”  相似文献   

7.
李宁 《空运商务》2008,(23):40-44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国内三大航空枢纽机场之一,在中国民用机场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目前情况看,白云机场中枢建设和运营有了良好开端。在中枢建设方面,白云机场已启动了"白云物流"、"白云启航"、"白云中转"三个中枢品牌项  相似文献   

8.
安全一直是民航永恒的主题。民航安全具体可分为飞行安全、空防安全、地面安全、消防安全、应急救援、专机保障、设备安全、信息安全等几个方面。相比起机械故障、气象原因等引发的航空公司飞行安全问题,我国对机场安全的关注和投入相对薄弱一些。安全是机场运营的首要目标和基本要求。今年7月1日,《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新条例对机场的安全运营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规定:机场管理机构对运输机场安全运营负有统一协调管理的职责,各驻场单位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保障机场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9.
李军 《空运商务》2014,(11):34-38
随着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民用机场越来越大型化和枢纽化,而这势必带来机场的扩建。土地资源作为人类活动的载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和旧建筑改造土地产出率低等原因,使得非农业建设用地规模迅速增加,所占用耕地的数量与比重明显上升。因此要以需求为导向,优化机场规划布局,加快机场建设,完善和提高机场保障力。  相似文献   

10.
通用航空机场体系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对于建立健全一个区域通用航空产业链、提高区域通用航空发展水平和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在通用机场选址和布局规划等方面虽然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没有系统地提出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的完整理论方法体系.为避免区域发展过程中通用机场的重复建设、通用机场规划布局的无序性和盲目性、不合理布局造成的发展缓慢和核心竞争力弱等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亟需对区域通用机场体系的布局进行系统、全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1.
《空运商务》2011,(8):35-35
日前,安徽省民航发展“十二五”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未来五年,安徽省计划新增蚌埠、芜湖、亳州三个民用机场:合肥骆岗国际机场将打造成中部枢纽机场,黄山、九华山机场打造成生态旅游机场;安徽基地航空公司达到三家,适时成立安徽自己的航空公司。根据此规划,五年后,全省年旅客吞吐量力争达到15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2.
冯金平  覃沐 《空运商务》2010,(10):11-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增长,民用机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机场数量、规模逐年扩大。民航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底,中国内地颁证运输机场达到166个,其中,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为115个,占全部通航机场近70%。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对碳排放的影响,将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划分为建设和运营2个阶段的碳排放。基于都市圈轨道交通碳排放特点,系统梳理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的碳排放构成,分析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影响;在传统规划技术路线基础上,基于双碳目标对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技术体系进行优化,在规划目标及指标中增加能耗及碳排放指标,在规划技术路线中增加碳排放预测、绿色装备、智慧能源、绿色机制等相关内容;建立了涵盖都市圈轨道建设阶段、运营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模型;并以西安都市圈富平—机场市域(郊)铁路作为案例,从建设投资、客流效益、建设阶段碳排放、运营阶段碳排放等方面对轨道工程方案进行了比选。  相似文献   

14.
今年初,总局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正式对外宣布民航改革重组方案。其中重要一条是全国129个民用机场将逐步下放地方政府,实行“属地化”管理。在机场经营管理体制发生重大改革过程中,民航人真实心态怎样,目前在做什么及下一步如何规划发展等是业内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  相似文献   

15.
民航局发布《关于加强民用运输机场总体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平安、智慧、绿色、人文机场以及规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增强机场总体规划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协调性"。各机场都高度重视机场总体规划,积极开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部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航机场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初具规模,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民航运输机场148个(不含港澳台地区),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均位居世界第2位。根据《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到2020年,我国民航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可以预见,随着民航机场网络体系的完善,我国民航整体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7.
张凤 《交通企业管理》2012,27(12):53-54
民用机场作为高效现代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一个与社会发生广泛联系的窗口型服务场所,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对外门户,其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城市形象与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服务是机场运营的核心和重点,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出企业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旅客对机场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相似文献   

18.
区域多机场系统是区域航空运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关于区域多机场系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多机场系统内主要机场的定位以及系统的协调整合方面,而对区域机场系统中二线机场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空白。笔者分析了我国区域多机场系统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影响区域多机场中二线机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多机场系统中二线机场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云南支线航空运营背景及支线机场现状分析(一)云南航空市场发展情况"十五"期间,云南民航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云南机场集团管理运营机场总数达到11个,机场密度平均每十万平方公里3个,远高于全国1.4个的平均水平,是全国  相似文献   

20.
民用机场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其资产种类繁多,按属性大致可分为公益性资产与收益性资产两类。我国民航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10年底,我国拥有民用机场175个,预计至十二五末,民用机场的数量将达到230个以上。可见,我国机场新建及改扩建任务繁重,也必然带来巨大的资金需求。除少数政府全额投资的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