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安圣 《魅力中国》2013,(26):296-296
近年来,国企煤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与新形势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提高煤矿纪检监察干部的履职能力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林刚 《首都经济》2003,(10M):76-80
首创置业是全球今年发出的第6只股票,是香港联交所今年发出的第二只股票。是中国突破SARS阴影,首只在国际资本市场挂牌的大盘国企地产股,也是中国第一例以股权入资形式改组发起的中外合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3.
应焕红 《浙江经济》2014,(23):10-11
国企和民企融合将是国企和民企关系日益重要的基本趋势。在浙江,国企民企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要进一步发挥国企资源优势和民企灵活机制,形成和巩固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合作共赢、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近来电力行业掀起了大规模的兼并重组热潮:国投与新集停牌整合、华能收购鲁能山东资产、京能参股酸刺沟煤矿、长源收购两个河南煤矿、华电间接增持黔源电力(见表1) 笔者认为并购热情的高涨,具有内在和外在的动因。 首先是行业分散的内在因素,我国拥有2000 多家电力企业,市场份额较为分散,即使是行业领先的5 大发电集团,各自的装机份额和发电量份额,除华能集团突破8000 万千瓦,占10.5% 外,其余都没有超过10%,而且市场化程度不够,国企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97% 左右,民营电力公司和外商投资发电公司的可控装机容量所占份额仅为3%,存在规模不经济和分散竞争状况,需要行业整合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5.
国企改革股权,一方面,国有企业面临着民营资本的渗透和控股。另一方面,国企老总也面临着为民营资本打工或下课的尴尬。昔日一股独大的优越感和多元股份的失落正强烈地碰撞、摩擦,国企老总们应当重新掂量自己的能耐和分量,做出理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国家多次调整企业退体职工养老全待遇,国企煤矿退休职工养老金也有了较多的增长,但同事业单位及一些垄断企业相比,在基本条件如贡献、职务、职称、工龄等方面近似的情况下,煤矿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要少许多,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退休职工养老金偏低,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在国有资产重组过程中最为关键。本文通过对个国有中型企业改制前后状况的调查,切实叙述企业在引入民营资本实现资产重组的同时,妥善安置原国企职工的情况。以此成功案例为解决我国国企改制中的职工安置问题提供借鉴,从而推进国企改制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姚润丰 《发展》2003,(2):31-33
关闭小煤矿近1.6万处煤矿安全事故是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务院对这一问题十分重视。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2002年12月26日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举行的全体会议上说,2001年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全国关闭整顿小煤矿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现场会,部署全国所有乡镇煤矿一律进行停产整顿,立即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从2001年4月开始,到今年11月底,全国共关闭小煤矿近1.6万处,关闭整顿小煤矿工作成效明显。目前,除关闭小煤矿1.6万处外,还有322处验收不合格正在关闭。现有小煤矿2.5万多处,…  相似文献   

9.
国企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项基础性任务,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过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公私合营,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推行的四次国企改革,国企发展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始终相伴相随. 国企改革以所有制改革为路径,即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之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国企放权搞活,向民营资本部分开放,探索承包制、股份制,县及县以下国企基本消失;1997年国企“抓大放小”,不少经营困难的中小型国企被民营资本收购;2003-2008年,国企重组实现集团化发展,逐渐成长为行业领域巨头;2013年,国企改革以混合所有制为突破口,民资再次积极介入;2015年,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帷幕,以促进公有、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着力点,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有了更多元的渠道.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我国外资法为背景,从国际投资法的角度对作为入资的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作以简要分析,并着重以专利权的入资为例阐述知识产权的双重或多重"国籍"在我国入资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