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儒家式民主政治之可欲性与可能性,认为徐复观构想中的儒家式民主政治,在理论上之困难在于过度注重“积极自由”而忽视“消极自由”,并且未赋予人民以平等的参政权,儒家以社群为中心的道德观忽视个人权利;而在实践上的困难则在于忽视自耕农阶级在现代商业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脆弱性.本文指出,儒家式民主政治的提法有其创见,但不免有“时代错误“之嫌.  相似文献   

2.
目前仍活跃于怒江傈僳族村寨中的各种民歌演唱行为是傈僳族的一种个性化特征,与民俗生活紧密联系。从其文化生活的过程中探寻民歌在乡民生活中的功能和价值,可以发现民歌对于傈僳族的社群沟通、社群历史和社群生活具有特殊意义,是傈僳族族群文化的重要部分。其民俗生活中的歌唱,不仅仅是用音符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更是承担着具体社会功能的文化事项。  相似文献   

3.
慕良泽 《经济问题》2007,(12):98-100
景乡集市为洞察政治与市场的微观博弈提供了现实载体.集体化时期,乡村社会中政治权力独大,并强制占领村民生活的自主性领域,基于个人自由和竞争的关系被政治统制所取代.改革开放以后,政治对市场的控制逐渐放松,家庭联产承包制、村民自治从制度层面确立了村民发展的自主权,以乡村集市为载体,村民走向开放,实现了自由流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寻求共同发展.政治与市场的互动、博弈也是研究乡村社会的一个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4.
张玉荣 《经济论坛》2012,(8):153-157
本文根据已有的品牌社群研究成果,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以一单反相机品牌社群为调研对象,利用回归分析方法,从网络中心性、网络亲密程度两个维度,探究品牌社群网络结构、参与状态和品牌忠诚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品牌社群网络成员位置和关系强度对消费者品牌忠诚有显著正向影响;品牌社群网络成员位置和关系强度对成员参与状态与品牌忠诚之间的关系起积极的中介作用.最后提出了研究的意义和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影响理论,从理论上探讨了虚拟品牌社群成员的感知价值对社会影响因素的影响,分析了社会影响因素如何影响社群成员对虚拟品牌社群的持续参与决策,并利用以小米社区中的小米用户为对象的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虚拟品牌社群成员的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影响因素;社会影响因素显著正向影响社群成员对虚拟品牌社群的持续参与决策。提出:社群经营者应提升社群成员的价值感知,促进社群成员互动以改善社会影响因素,从而促进虚拟品牌社群成员的持续参与。  相似文献   

6.
黄剑波  刘琪 《开放时代》2009,(2):100-109
在云南福贡的傈僳村寨中,基督教不仅为傈僳村民提供了神学意义上的个人救赎,还全面渗入了他们的个体和家庭生活中,在重要的人生仪式和日常生活中有着直接的参与。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社群的基督教会本身就构成了一个乡村社会中日益稀缺的公共生活空间,并在乡村社会的具体运作中构成了社区互动和治理的组织基础和资源。  相似文献   

7.
李桃 《经济研究导刊》2014,(23):208-209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在当今大学生群体当中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特征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及高校自身重点关注的问题。大学生是否能够按照个人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要求发挥自身潜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环境,已影响到大学生个体的生存与发展。试图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层面的微观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实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两个层面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朝晖 《开放时代》2009,(10):122-132
本文从社群主义的视角,通过分析1948年发生在马来西亚槟城的“分离运动”,展现华侨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的架构下发生转变的历史实践过程,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民族主义对多元族群国家的解构和重组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文章认为,槟城华人的社群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1948年的分离事件说明,民族/国家以“公民权资格”作为工具来调整社群关系,如果携裹本土民族主义的意志,就会不可避免地导致社群边界的强化。作为少数民族的族群常常在民族主义的挤压下释放出地方性社群主义的认同意识,尽管其目的只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个体的权利和民主政治的基础,但无疑会削弱对民族/国家的认同,从而造成社会分离。  相似文献   

9.
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应该包括青年的政治信念(政治观念、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等),青年的政治品格(政治责任感、道德品质、纪律性等)和青年的政治能力(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分析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等)三个部分.政治素质是当代青年成才的核心,是青年个人信仰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也是青年调节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保证其正确发展方向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的绵延发展中,公民参与是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公民进入公共领域生活、参与治理、对那些关系他们生活质量的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基本途径.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不断扩大和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推进我国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政府不是万能的,这就要求公民要积极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政府的失职及缺陷.当前,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却存在着诸多困境,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增强公民参与的物质基础,构建公民的文化建设,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加强政府与公民的沟通.当下公民社会的发展还不完善,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意识薄弱,参与机制短缺以及制度的不完善等导致了公民参与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这些困境的存在阻碍了公民参与进程和民主治理的推进.因此,依据公共政策性质和合法性要求,选择适度且均衡的参与途径与策略,辅以具体的完善公民参与的措施,是消解公民参与实践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武玲婷 《时代经贸》2008,6(5):42-43
自1980年代初发现AIDS,艾滋政治就成为各国的重大社会公共问题之一.由于AIDS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公众与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所以在整个社会强调和谐共荣的氛围下,如何有效开展AIDS防治的各项活动,成功控制艾滋病毒的传染与泛滥,是我国各级政府与全体公民都必须积极参与、正确认知的一项重大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群基础上的农产品社群电商,将成为农产品电商未来发展的方向.农产品品牌社群的建立,是农产品社群电商的基础.基于品牌社群形成的理论基础,在品牌基础、消费体验和消费者参与社群动机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产品品牌社群的形成机理模型,该模型有助于农产品品牌社群的建立,为农产品卖家开展品牌社群运营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品牌社群和体验营销的概念、特点和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体验营销视角的品牌社群构建策略.研究认为,体验营销方式对于品牌社群的形成,稳定与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并且,提出通过确定能够突出品牌社群共同价值观的体验主题,加强企业与顾客的互动以及顾客间的交流和提供独特的品牌体验等方式构建品牌社群.  相似文献   

14.
国家对个体政治身份的界定使先验性的政治关系嵌入乡村社会,生命个体重塑自己的个人形象与社会关系,将国家界定的政治身份通过行动赋予实在意义.虽然“红”与“黑”的政治身份对村民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传统的道德与经济理性更多地主导着村民的日常交往,这使政治身份呈现出复杂的意义和内容.农民的人际关系与话语表述在充满政治压力的公共空间和相对独立自由的私人空间中产生矛盾,形成日常生活的异化.这是掌握权威的政治主流文化对乡村亚文化入侵和颠覆的结果,也是农民及其文化发挥主体性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品牌社群是当今国际学术界和商业界密切关注的一个前沿问题,然而国内的研究和实践仍处于萌芽期.本文通过梳理目前品牌社群的重要研究成果,对品牌社群的概念重新界定,并总结了品牌社群的基本特征,剖析其与相关变量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了未来值得研究的若干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通过个人对其生活各个方面满意度的自我评定来测定中国城市社会的稳定性及其决定因素。本文使用的数据具有中国城市社会的代表性。本研究所得的主要结论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加会降低人们的不满情绪,从而减轻了社会政治的不稳定性;在收入可持续增长时,仅收入分配不均一项指标并不一定导致不稳定;给予人们一定的政治空间,鼓励人们提高社会与社区的参与意识亦会提高人们的满足感;良好的家庭生活与社会关系网络会化解人们的不满情绪;在控制诸种可观察到的变量后,共产党员依然具有较高的满足感。  相似文献   

17.
俞雷 《经济师》2009,(6):45-46
文章对上海宁波籍私营企业主通过自身积极参与政治,从而促进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团结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的主要关注之一。多元社会的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具有不同文化传统、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的人们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关心,在此基础上,对自由主义、共同体(社群)主义和自由民族主义的团结观分别加以总结归纳、分析和批评。罗尔斯认为通过公民共享政治原则可以提供多元社会—国家稳定的基础,相互冷漠和无知之幕的结合可以使人们同意关心弱者。共同体主义则认为社会团结必须是奠基于所有人共同拥有同一种优良生活观,国家根据共同的善观念对"另类"行为、信念和生活方式加以限制。自由民族主义则试图综合上面两种观点,认为多元社会团结的基础在于可以自由选择的共同民族身份和各民族的平等。  相似文献   

19.
刘庆林 《技术经济》2004,23(3):42-43
实践社群(communities of practice)从人类开始进行相互学习时起它就已经存在了,实践社群也许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知识组织形式。在传统的学徒制中,实践社群的概念就形成了。学徒制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导师与一个学徒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会更多地发生在熟练学徒与那些更高级的学徒之间的交流活动中。实践社群正是我们用来定义这种社会结构的一个概念,社群所共享的实践对于学徒来说是一门生动的课程。实践社群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20.
财政意味着公权力对私经济的介入,它虽然表现为一系列的经济选择,但在本质上,涉及经济选择的政治规则.由此提出了财政主体--国家或政府--与个人、社会相互对待的问题,由于政府合法地垄断了暴力而居于主动地位,问题的主要方面就表现为政府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