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广场     
陈德铭:六方面拉动内需减少在国外过度消费本刊讯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在十八大新闻中心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未来中国要从六个方面入手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他在解释六方面措施之一的促进品牌消费时表示,未来中国在拉动内需扩大进口商品消费的同时,要降低奢侈品品牌的价格,也要减少(中国人旅游)在国外  相似文献   

2.
事实证明,我国奢侈品消费已经进入了黄金期,我国的奢侈品消费为世界所瞩目。而海南"离岛免税"所带来的十分罕见的抢购现象,掀起了又一轮的奢侈品消费高潮。为什么国人会对这些价格高昂的奢侈品如此钟情,本文从这种现象背后的奢侈品消费者心理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国际奢侈品市场在国内几年来不断涌现奇迹,中国人成为世界各地的奢侈品主力消费人群,连2012年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热点都提到奢侈品这个话题。拥有这些彰显生活品质、标志社会地位与众不同的奢侈品,是否就能享受到与其高昂价格相匹配的“尊贵”?记者调查发现,奢侈品浮华背后的暗伤令不少人担忧。  相似文献   

4.
降税了,奢侈品就能降价吗?高关税是奢侈品外流的主因吗?如何改变奢侈品售价在中国居高不下的问题? 有数据娃示。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费达72亿美元,是国内市场奢侈品消费的4倍多。有观点认为,导致这一现象是高税率所致。那么,奢侈品消费外流,是否是高税率所致?我围对进口奢侈品征税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5.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日前表示,我国奢侈品进口关税一般是15%到25%之间.有的则高达50%(比如化妆品和酒类),此外,奢侈品进店还要有海关检测、进店检测、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五花八门的税费.这些直接导致国内奢侈品的价格至少比原产地高出1/3。为避关税,国人热衷于海外购买或代购奢侈品.导致大量消费外流,税收流失。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家奢侈品牌持续不断的涨价,一线奢侈品牌如Chanel、LV、GUCCI在我国购物天堂——香港,其包包部分已贵到三成。但与此同时,同样增势强劲还有我国的总体奢侈品消费,2012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总额达3060亿元,购买了全球约25%的奢侈品,已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价格涨幅并没有限制我国奢侈品消费,反而愈演愈烈,据预测,2015年内中国将成为全世界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奢侈品消费居高不下,本文将简单做一个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峥 《价值工程》2012,31(31):276-277
当前中国人对奢侈品的喜爱正在席卷全国,国外媒体对中国奢侈品消费能力的诧异,不仅表现在中国现在是最具潜力的奢侈品消费大国,中国正逐步成为奢侈品消费市场的生力军。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国外奢侈品消费剧降35%,但中国市场却持增长势头。这也就更加了国外品牌纷纷进驻中国市场。本文就中国奢侈品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相关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8.
京金 《上海企业》2013,(3):40-40
近年来,赴国外旅游度假成为不少人的首选,每逢长假,世界各大名城名店,中国消费者疯狂"扫货"的场面屡屡出现,而中国富人们赴海外购房置业连带购买大量奢侈品的现象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据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发布的2012年度奢侈品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会在海外旅游时购买奢侈品。  相似文献   

9.
CK、GUESS、COACH这些牌子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拥有这些牌子的商品是很多人的愿望。不过,这些奢侈品可能仅限于中国,这些打着奢侈品旗号进入中国的品牌,很多在国外只是二三线品牌,价格也比在国内平易近人许多。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经济增长及国民收入的增加,我国成为了世界奢侈品消费大国之一,但为了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以及促进国内商品市场公平健康的发展,需要财政税收政策的进行调控。由于我国奢侈品消费中海外消费一直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文章从海关关税角度分析我国奢侈品市场中的关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从而尽快完善关税对奢侈品消费的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11.
《政策与管理》2011,(3):114-115
大家都清楚,在国外买名牌比国内便宜,但恰逢打折季去国外又如此不现实。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网上购物时,奢侈品也大方地进入了中国的网购时代——网购像国际奢侈大牌这样动辄要花成千上万银子的商品,最好直接在奢侈品品牌自己的官方网络专卖店,或者在可信度较高的国外知名网站上采购。一场奢侈品消费的新T台秀正席卷中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的能力和意识决定着中国必然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的巨头。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以后,在世界奢侈品消费一片黯淡的情况下,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却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一枝独秀现象。本文从探讨奢侈品的定义入手,对我国目前奢侈品消费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探讨了目前奢侈品消费存在的一些特点,最后对奢侈品的营销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旅游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既是经济现象,又是社会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旅游消费既是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带有一般消费的特点,又不同于一般消费。旅游消费的主体(旅游消费者)是为了达到旅行游览的目的,离开惯常住地到其它地方并在那里停留而不谋取报酬的消费行为的人,其行为取决于拥有的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旅游消费客体(旅游产品、对象和凭借要素)是向市场提供的能满足旅游消费需要的有形物质产品和无形非物质形态的服务的总和。从物质形态上看,构成是多因素的,通常称之为行、吃、住、游、购、娱,以及配套的设施,既有目的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 GTAP 模型分析了四大饲料原料解决途径对饲料产业的影响。扩大饲料作物和饲草的种植面积、压缩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面积会增加国内消费数量、减少国内出口数量和饲料粮的数量,引起国内消费价格、出口价格较大的变化,尽管最终会增加中国贸易盈余,但对生产者收益影响较大。通过海外农业开发,购买或租赁国外土地生产饲料粮,然后运回中国对国内产品消费数量以及消费、出口、进口价格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提高畜产品加工者的收益。直接进口动物性蛋白产品除了对国内出口数量和肉类进口数量影响较大外,其余影响较小。进口饲料粮对国内数量、价格、贸易以及生产者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际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内居民赴国外旅游以及国外到境内旅游的人数逐年上升,因此庞大的国际旅游市场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当前市场人才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16.
新奢侈主义的品牌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一份来自高盛的关于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额已经达到60多亿美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为全球奢侈品行业的总销售额作出近20%的贡献。到2015年,中国将登上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巅峰。此前,《新财富》杂志通过对9家奢侈品品牌及品牌代理商的采访与调研发现,这些奢侈品品牌近两三年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都保持在80%以上,远远高于他们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10%左右的增长率。这种现象表明,国内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上的不理性和不成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上海企业》2013,(1):83
近日,全球知名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发布的《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说,在欧元汇率走低和境外旅游升温刺激下,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购买了全球25%的奢侈品。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内地奢侈品销售量增长7%,但中国消费者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支出却增长31%。中国消费者60%的奢侈品是在境外购买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上海企业》2012,(6):51
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近日表示:不应取消或降低奢侈品进口消费税。对进口奢侈品征消费税,也就是对富人征税,无疑有利于社会公平,不但不应降低,相反地应该提高。中国要扩大内需,指向的是国内产品,而不是进口产品。如果扩大对进口产品的消费需求,那将损害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导致国内企业要么倒闭,要么更严重地依赖于外部市场,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中国旅游业进入了战略转型时期,由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与金融危机的冲击,入境游明显受挫以及国内旅游需求日益增长,国内旅游逐渐在我国的旅游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过去,在我国的旅游消费群体中,主要消费群体为城镇居民,因而人们更多地将目光集中在对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研究上。但近几年来,农村居民的旅游人数和旅游花费也在显著增长。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阐述了我国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状况,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不同影响,为策划国内旅游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并预测未来的旅游消费情况,试图找到挖掘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海南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党中央提出的四大发展战略定位之一,是新时期党中央对海南的新定位,是在顺应旅游业发展大趋势、体现海南自身独特优势的必要举措,也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中之重。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开设、经营、活动、关闭等过程中,涉及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与法律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营商环境优化既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降低国际不良影响风险,推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促进新格局形成的必然之举。只有便捷、有效且具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才能吸引更多高质量的投资主体来到海南办企,带来更多的消费种类和业态,助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