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三大经济性垄断行为之一,[1]有关垄断协议的法律规范在各国的反垄断法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国的反垄断法律制度也不例外。目前的反垄断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2]有关垄断协议的专门条文分布在三个章节中,包括第一章总则部分的第3条第二款,专门针对垄断协议的第二章第7—11条,第七章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反垄断立法中的调查处理程序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是为实现法律所预定的实体正义服务的手段。反垄断法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能否建立并维护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不仅需要合理、缜密的反垄断法实体制度,而且也需要科学、有效的反垄断案件调查处理程序制度。这里的调查处理程序包括立案、调查以及审理和裁决等基本方面,但不涉及对作为行政机关的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处理决定进行司法救济方面的内容。反垄断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既是我国目前反垄断立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将来反垄断法实施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我国反垄断立法必须在明确反垄断执法机构及其职责权限的基础上,对反垄断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制度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九、金砖国家反垄断法的程序制度虽然国际上有观点认为反垄断法是法律移植和融合的最好实例之一,但是这主要是就反垄断实体法而言的.而反垄断程序法则是深深扎根于各国自己的法律文化土壤中并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际上的反垄断法律制度如果从1890年美国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算起,已经有近123年的历史。经过多年实践,各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基本形成了以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经营者集中三大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反垄断法律制度框架。我国《反垄断法》将垄断协议分为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两类,在实践中,横向垄断协议是实现垄断的最直接、最主要和最常见的方式,对市场竞争的危害最大,也是工商部门反垄断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试从工商行政管理这一视角,就规制横向垄断协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垄断企业的出现对市场充分竞争产生了影响,故我国《反垄断法》2008年8月1日的出台便成为必然。对《反垄断法》中关于垄断行为的处理方式进行思考,涉及到垄断的基本内容、国外主要国家及地区反垄断法的特点及我国垄断行为的状态。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其反垄断法存在很大差异,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制定出的反垄断法,具有较强的本土性,但也存在问题。鉴于此,应防止和制裁行政垄断、应明确规定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不应限制企业的垄断结构、不应笼统限制企业的垄断行为。  相似文献   

6.
美国有着完备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基本法律及专门法律三个层次。通过颁布《康复法》及《美国残疾人法》,确立了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的基本法律制度,并设有独立的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作为反残疾人就业歧视的联邦执法机构,通过接受投诉、展开调查、进行调解、提起诉讼及执行等程序来保障其权力的行使,有效地维护了残疾人就业的基本权利。美国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基本法律制度及其执法程序保障对我国完善反残疾人就业歧视制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反垄断适用除外制度是反垄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有深刻的法律与经济原因。我国反垄断法应该采取行为主义的垄断规制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了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立法内容只能有特殊卡特尔和非滥用性政府干预行为,但法律模式却应当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8.
《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国家基本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将于2008年8月1日实施,公用事业领域的垄断问题随即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文章针对南宁市公用事业领域存在的垄断现状,分析其弊端,提出具体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是我国建立反垄断法律体制的重要一步,但我国的反垄断法制定法体系还有待完善。在反标准化垄断的视野下,对美国、欧盟、日本的反标准化垄断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分析总结。在借鉴国外相关法律制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标准化引发的垄断危害如何进行反垄断法律规制提出了一些构思和设想。  相似文献   

10.
反垄断法是现代国家社会经济的基本法律之一,是经济法体系一个重要的基本构成。在西方国家,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宪章”、“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并长期居于经济法体系的核心地位。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制定自己的反垄断法。在我国《反垄断法》即将出台之际,对行政垄断是否应归入反垄断法这一基础性问题,理论界仍未达成统一的意见。一、行政垄断归入《反垄断法》的不合理性通常认为,行政垄断是指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利干预市场竞争的行为。垄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体制性的,市场经济共有的垄断,即以生产进入障碍为基础的经济性垄断…  相似文献   

11.
法律援助是一项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法律制度。2003年7月16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确立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框架,明确了经济困难的公民  相似文献   

12.
人民检察院通过办理刑事申诉案件,对侦查活动、检察活动、审判活动实行有效的法律监督,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完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促进司法公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但是,由于硎事诉讼法》对刑事申诉案件的办理规定操作性不强,《人民检察院复查刑事申诉案件规定》(下称《复查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规定》(下称《公开审查规定》)等有关法律规定也不够完善,导致了刑事申诉工作面临诸多的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刑事申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朝广 《企业导报》2011,(22):121-122
人民检察院通过办理刑事申诉案件,对侦查活动、检察活动、审判活动实行有效的法律监督,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完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促进司法公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但是,由于硎事诉讼法》对刑事申诉案件的办理规定操作性不强,《人民检察院复查刑事申诉案件规定》(下称《复查规定》)、《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规定》(下称《公开审查规定》)等有关法律规定也不够完善,导致了刑事申诉工作面临诸多的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刑事申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蔡钧 《电子财会》2006,(7):36-41
一、破产清算审计的基本程序 企业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以后,其依法成立的清算组(在案件受理后破产宣告前成立的,则为企业监管组,下同),均应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由法院商请政府指定审计机关派员进驻破产企业进行清算审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2]23号,以下简称《规定》)第18、41、49、53条,都具体规定了破产清算的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一、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 一是经过探索和实践,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总结过去20年来养老傈险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2005年12月发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45条关于经营者承诺制度的概括性规定,结合美国同意判决制度和欧共体承诺决定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从承诺制度的实体内容、程序安排和制衡机制三个方面提出对中国承诺制度之创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公用企业作为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的行业,其在向社会成员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公用企业的垄断问题颇有争议。我国颁布的《反垄断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在对公用企业垄断进行法律规制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执法机构不明和责任规定笼统模糊等。本文从公用企业基本内涵的角度出发,在分析我国反垄断立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建议,如完善刑事责任制度等,以期达到《反垄断法》有效规制公用企业垄断行为的目的,从而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闻萍 《财会通讯》2008,(6):122-123
一、《审计》教材的主要变化 2008年教材与2007年教材相比没有本质的变化,但对个别章节进行了增减和修改,主要变化如下:(1)在第5章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中,增加了2007年6月颁布的《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内容。(2)将第6章第六节“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调整到第8章“计划审计工作”的第一节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中。(3)对第7章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4)对第12章“审计抽样”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编写。(5)第13章至第17章中个别实质性程序有所修改。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合法垄断权,是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手段,一般是作为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存在的。随着知识产权在经济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问题也愈加突出。当知识产权人利用知识产权的垄断属性排除和限制竞争,知识产权即从合法的垄断权转化为反垄断法所规制的不法的垄断行为。而规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是反垄断法律制度中的重要部分。一、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主要形式知识产权权利人在许可他人实施知识产权过程中利用自己的优势,在许可合同中加入搭售条款、限制被许可人交易对象等不正当条款,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行为就构成滥用知识产权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专利联营垄断危害日益严重,迫切需要法律规制。虽然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反垄断法》为控制中国专利联营中的垄断提供了原则性法律依据,但却未能解决究竟具体应"如何规制"的问题。因此,系统构建中国专利联营具体微观规制规则正好契合解决这一问题的需要。而专利联营对竞争所具有的正负双重效应、专利联营反垄断规制的政策选择、一般原则、具体对象以及规制方法等,则是中国专利联营反垄断规制制度体系构建中必须探讨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