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沈广斌 《董事会》2011,(9):108-108
进入新千年之后,一直以来承担监督职能的监事会制度在日本和中国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日本于2002年进行了商法改革,移植了盛行于欧美的独立董事制度,改变了百余年来以监事会监督为主的局面,开始实施"监事设置型"、"重要财产委员会设置型"和"委员会设置型"的可选择性治理结构。就制度变迁的趋势而言,监事会治理之路在日本还能走多远,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  相似文献   

3.
刘凤委 《董事会》2023,(Z1):25-26
<正>监事会监督的内容要比财务范围更广泛,这意味着不是有了审计委员会监督就可以高枕无忧,监事会的退出必然使得董事会其他各专业委员会的职能都需要完善,才能够弥补监事会的退出公司治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公司治理本身的动态演进特征。世界范围内没有最优的治理结构,只有所谓的最佳实践,而实践过程也是学习、探索、优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尝试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随着资本市场的建立,上市公司开始实施公司治理结构建设,但对于什么样的治理结构更适合中国企业,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只能是先尝试着学习西方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好的做法。监事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比较早地纳入到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体系当中。  相似文献   

4.
陈刚  王馨媛 《中国石化》2013,(12):84-85
"开门办企业、开放办企业"是央企属性的必然要求。中国石化作为国有资产绝对控股的中央企业,通过开门办企业、开放办企业,让民众了解企业、监督企业、助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增强开放意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增强开放意识。企业治理方式要更加强调规范、公开、透明,各级领导干部要在转变观念上下功夫,敢于公开、敢于面对,以更宽容的心态真诚接受社会的监督、质疑和批评,把人民的需求当成企业发展的方向,把外部期望转化为完善公司管理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陈文 《董事会》2010,(8):76-78
我国推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以来,先后借鉴了二元制模式的监事会制度和一元制模式的独立董事制度,在上市公司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双重监督机构并存的公司治理模式。由于这两种制度分别移植于两种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在逻辑上并无合理的互补性,这难免会造成两种监督机制在职能上的重叠、交叉甚至是冲突。因此。合理界定两者的职权范围和关系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冯亚 《煤炭经济研究》2006,(10):33-34,52
公司治理是关于公司各利益主体之间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它涉及决策、激励和监督三大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从本源意义上来讲,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基于出资人(股东)与代理人(经营者)所谋求的目标函数的差异及后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出资人的利益面临受损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于是如何进行制度设计去监督激励经营者,维护股东的利益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就成了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陆玉龙 《董事会》2013,(4):60-62
在全球航运业和造船业极度繁荣周期中,过于激进的大规模运力扩张,是导致近两年中远巨亏的直接原因。然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公司治理的制度性缺陷导致战略性决策失误,才是中远巨亏的更重要的根本性原因,这对于上市公司治理升级具有普遍性警示和启迪意义。忽略战略管理之痛中远公司治理的制度性缺陷突出表现在董事会主导职能错位,过度强调公司规范运行和监督制衡,严重忽略公司战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纪检工作必须主动放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大局下去思考,推进国有企业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建设,实现中央部署在国有企业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9.
魏晓龙 《董事会》2012,(5):110-110
7年多来的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工作成绩卓著,不但树立了分权制衡的公司治理理念,基本建立了外部董事制度,还初步形成了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大大增强了央企的综合实力。这是《大企业治理构架》让我们所感受到的。该书也坦率地谈到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例如对"董事会决策、经理层执行"理解狭隘片面、董事会职权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高素质的外部董事人才匮乏、非外部董事设置不够合理等。  相似文献   

10.
樊军 《董事会》2011,(12):100-102
七年磨一剑,作为经济大省、国资强省的山东,在系统总结省管企业监事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适应国资监管新形势的要求,对监事会的组织架构、人员安排、监督重点、激励约束、支持保障等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完善外派监事体制、有效分权确权、构建多层次监督保障机制等做法,为构建独立履职、有效制衡的地方国企监事会制度,探索出一条有益的新路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集团公司当今发展的需要,现阶段公司内控制度还不尽完善,采取何种方法能更有效的监督和促进内控制度的发展是集团公司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设立内部审计机制来加强内控制度方面表明观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章丘公司)在构筑企业惩防体系过程中,着力强化"大纪检、大监督"理念,围绕生产经营的重点领域,针对中层及以上干部和有业务处置权的重点岗位人员,紧紧把握企业经营管理中权力运行的特点和流程,探索建立"风险预控、制度约束、监察审计"三位一体的监督约束机制,着力建设以风险点分析预控为点,以监察审计为线,以制度约束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监督约束机制,保障企业有规、有序、受控、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监督公司内部利害关系各方的行为,有效降低基于各种委托代理关系的代理成本,在阐述国内外盈余管理文献的基础上,假设拥有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管理者更愿意进行信息性盈余管理,通过构建合理的并可度量的信息性盈余管理衡量方法,使用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2014—2016年公司季度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信息性盈余管理视角下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监管者和投资者需要关注两种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投机性盈余管理更倾向于误导投资者,信息性盈余管理则是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向投资者传递有用的内部信息。股权制衡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性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促使管理层进行信息性盈余管理,就要优化股权结构,形成产权多样化的股东制衡机制,实现股权结构的合理优化。拥有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管理者更愿意进行信息性盈余管理,公司治理结构对管理者进行信息性盈余管理具有积极的影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提高财务报告透明度和盈余信息含量。因此,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信息性盈余管理为动机探究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监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制衡机构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但股东会只是在例会期间行使权力,实际行使公司权力的则是其受托人董事会和法人之代理人经理人。股东会为避免大权旁落,必须赋予一个权力机构来监督董事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理人的法人代理权,使受托人和代理人的行为与出资人的意志相符,使出资人的利益得到保障。这个行使监督权的机构便是监事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诸如企业蓄意造假、账物不清等问题,除去一些政策、体制上的原因,企业内部控制的失败、管理者的无人监督等都是重要原因。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规范,不仅能加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能保障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应着手于创新公司治理规范,完善公司治理机构,促进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形成高效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汤哲新  施建 《董事会》2012,(2):84-85
在监督环境有效性缺失、重大事项实质上都是由董事会决策的情形下,上市公司董事会很容易"中心主义"潜意识泛滥,自我感觉良好。南京银行通过构建针对性的董事会自评体系,按照自评标准严格比照自觉履职,在公司治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引发本次全球经济危机的美国次贷危机本质上可以说是一场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危机。中国企业应从中吸取教训,加快形成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公司良治理念指导下建立良好运作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而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制度的执行力,落实好公司治理制度的实施,实现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陈锐 《董事会》2005,(5):54-56
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得以有效运行,仅有治理结构和规则的建立是不够的,关键的因素还在于董事个人。社会监督是保证董事尽职尽责更为有效的约束手段。通过强化董事个人信息的披露,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监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2000年6月,福建省电力工业局改制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为了保证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促进福建电力可持续发展,公司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建立监督巡视制度这一全新的举措。一、监督巡视制度的构架与特征1.构架监督巡视制度的构架主要由省公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办、监督职能部门、监督巡视组、基层五个层次的监督机构组成。省公司监督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纪检组长、工会主席、总审计师组成,总经理任主任。监督管理委员会为省公司最高监督管理机构,在省公司党组和行政领导…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是要通过构造合理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打造有效的治理机制,最大限度抑制代理成本,解决董事、监事、经理的选择与激励,实现公司的科学化决策,并使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都得到公正对待,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普遍建立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较为科学、规范、完整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然而公司治理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将导致公司治理的无效,并最终损害公司利益,需要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