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存货发出计价核算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领用或发出的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按照计划成本核算的,应按期结转其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领用或发出的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按照计划成本核算的,应按期结转其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和按实际成本核算各有优缺点。按计划成本核算,可以考核存货采购或生产部门的工作业绩,但会影响领用或发出存货实际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准确性。按实际成本核算,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存货实际成本数据,但不便于考核存货采购或生产部门的工作业绩。为方便讨论,笔者引用下例并按《企业会计制…  相似文献   

3.
存货的计价会直接影响企业当期和以后各期的财务成果,对于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刚出台的《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二条指出:“须用或发出的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确定其实际成本;按照计划成本核算的,应按期结转其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存货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最为理想的,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的通行做法相一致。但是在我国“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很难确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也均未对“可变现净值”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这就使得在理解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给会计实务操作带来困难,也为企业通过随意选择“可变现净值”来操纵利润提供了空间。若存货采用实际成本计价,在物价 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转为合适,遵循配比原则,能够实现与当前 市价的配比;相反在物价下降时采用“先进后出法”较为合适,同样实现与当前市价的配比,也符合会计上一贯遵循的稳健性原则。在我国当前会计实务中,企业为了加强存货控制和业绩考核,大多数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来核算存货。那么在计划成本下,存货计价该如何反映物价影响呢?  相似文献   

4.
谢梅  许璞 《财会通讯》2005,(10):42-42
计划成本计价法,是在存货日常业务中以计划成本计价进行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核算。这种方法在相关账户的设置、存货明细分类核算和总分类核算等方面,与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法都有所不同。但是,在这种成本核算方法下,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仍需将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因此,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并未改变。实际工作中,不少会计人员对计划成本法核算下原材料发生毁损及减值的会计处理存在许多疑惑,甚至有些会计人员错误地认为,在计划成本法下就不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友佳公司为例来介绍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毁损及减值的账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相似文献   

6.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材料计价应采用实际成本,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对材料的控制,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余过程中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核算,均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  相似文献   

7.
计划成本法下计划价修订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计划成本法一般适用于存货品种多、收发频繁的企业(但如果这类企业使用了仓储核算软件,则可以改按实际成本法核算,将烦琐的计算工作交由计算  相似文献   

8.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中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即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如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计算的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如果企业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简化核算方法(如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法等),则成本为调整后的实际成本。存货取得时应以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入账,存货取得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可变现净值则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相似文献   

9.
许镇松 《财会月刊》2007,(26):44-45
<正>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材料计价应采用实际成本,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对材料的控制,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余过程中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核算,均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涉及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材料采购"、"材  相似文献   

10.
一、会计实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1、存货的计价谨慎性原则在存货计价的运用主要是物价上涨情况下采用后进先出法。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可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其实际成本,其特点是可使当期损益的核算接近现实的经济运行环境。而期末存货的账面价值反映最早购进存货的实际成本。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  相似文献   

11.
计划成本法是指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都按企业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单独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期末将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本文就企业在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低值易耗品时,对"五五摊销法"的两种不同的账务处理进行比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存货期末计价与账务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照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照可变现净值计价,同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这里的“成本”是指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计算的期末存货实际成本。如果企业在存货成本的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则“成本”为调整后的实际成本。  相似文献   

13.
正一、存货预估入账的相关会计规定(1)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规定,工业企业对于货到票未到的存货,若用计划成本核算,则用计划成本作为暂估价值入账;若用实际成本核算,则用暂估价值入账。商品流通企业则按应付给供应单位的价款暂估入账。  相似文献   

14.
原材料可以按实际成本法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法核算。计划成本法是指平时对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核算,同时将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期末将材料成本差异在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从而将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一种方法。计划成本法一般适用于原材料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大中型企业。在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核算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本文以账户设置和原材料入库时短缺与损耗的处理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5.
谌勇 《会计之友》2004,(3):77-78
材料成本差异,是在计划成本核算下,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其计划成本的差额,即: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实行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企业,必须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本科目的借方,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本科目的贷方。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都在本科目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用蓝字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用红字登记。现行制度规定的方法在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时,账务的处理结果就会产生副作用。因此,为了消除不良影响,相应的账务处理方法便应运而生,如“材料采购贷方红…  相似文献   

17.
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货到票未到”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会计制度规定:工业企业对于货到票未到的存货,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则采用计划成本作为暂估价值入账;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则用暂估价值入账。商品流通企业则按应付给供应单位的价款暂估入账。  相似文献   

18.
原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为了克服实际成本法的缺陷,一般都采用计划成本法。但是,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著的《初级会计实务》对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核算的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方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原材料可以按实际成本法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法核算。计划成本法是指平时对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核算,同时将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期末将材料成本差异在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从而将发出材料和期末结  相似文献   

20.
目前,企业在存货管理中存在许多误区,本文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并加以改进。1.存货初始计量方式不同,核算方法不一。通常,存货的初始计量按其取得的价格为标准,但各企业受行业性质不同、产品特点不一等因素影响,可选择计划成本法或售价成本法进行存货初始计量。在以计划成本进行存货计价的企业中,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