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从2001年进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使得财政资金拨付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国库资金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风险,从过去的“分散”转为“高度集中”.而且这种风险是属于系统性的,没法消除的.因此如何有效地对财政国库资金实行监管,使得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得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行为不断规范,需要不断深化国库管理改革,不断完善财政动态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拔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它把财政资金由传统的层层划拨改为国库单一账户支付的公共财政管理方式.通过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对财政资金从预算分配、预算拨付及收款人账户实行财政直接全过程监督和控制.通过改革,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了财政部门对预算资金的监管,一定程度地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增强了政府对单位资金的调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县级财政资金的紧张状况.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加强财政监管是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监管制度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目标之一。通过对国库集中支付进行财政监管,不仅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更能够防止财政资金流失、挪用和浪费的现象产生。文章主要通过对目前国库集中支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提高财政监管在财政资金运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素华 《云南金融》2012,(6X):40-40
在中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加强财政监管是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监管制度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目标之一。通过对国库集中支付进行财政监管,不仅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更能够防止财政资金流失、挪用和浪费的现象产生。文章主要通过对目前国库集中支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提高财政监管在财政资金运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按照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蒋巨峰同志“要深化财政改革,加强监管,堵塞漏洞,要借助现代化手段实现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实时预警,要对财政资金运行效果进行全程监控,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的要求,我厅结合本省改革实际,不断健全国库动态监控机制,积极探索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对预算执行实行全过程监控,同时采取综合核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并查处违规或不规范支付行为,切实保障了财政资金支付的安全、规范和有效。截至2005年底,省级查处纠正各类违纪违规资金7000多万元,及时纠正了违规支付行为。省级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的具体做法主要是:  相似文献   

6.
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国从2001年开始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国库资金运行成效明显:提高财政资金拨付效率,增强财政部门资金调控能力,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财政监督实现了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的转变,保证了财政资金支付的安全和高效。  相似文献   

7.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目前国际上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政府管理财政资金的制度。就是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开设账户,同时,政府所有的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实行国库单一账户的最大特点是:所有财政收入都必须直接缴入国库;所有财政资金将在实际使用时从国库账户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提供者;财政资金在实际支付前,都是财政可统一支配和调用的资金。在我国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对于强化财政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强库款的灵活调度,加强财务监管,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预算约束和执行,提…  相似文献   

8.
王瑞香 《会计师》2013,(6):37-38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多头管理、多户头存放的弊端,降低了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但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会计核算规定尚未涉及基层预算单位的往来资金及代管资金相关内容,笔者举例分析代管资金与财政直接支付往来资金核算。  相似文献   

9.
王虹 《财政监督》2008,(1):48-49
一、国库对代理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削弱央行国库对财政资金的风险监管能力 就财政直接支付而言。其操作程序为财政支拨机构签发“财政直接支付指令”传递到代理银行,然后由代理银行填制“财政直接支付划款凭证”,将款项记人预算单位账户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再将“财政直接支付凭证”付款联传递到人民银行国库科进行清算。其整个过程最终体现的是预算单位先收、人民银行后付的过程,亦即“先斩后奏”,如此一来,人民银行几乎丧失了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权.无法监督财政资金支出是否合理、违规,其仅成为纯粹的出纳机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各地陆续试点推行国库支付制度,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加强财政监督管理。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有效地防止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对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在国库支付工作的试运行阶段中,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客观分析,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从2001年11月起,我省率先在省级进行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逐步扩大范围,同时向市、县稳步推进。并抓住“金财工程”建设的契机.全面建立了省级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系统,在规范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统一开发市、县国库管理软件.统一管理模式,实行数据“大集中”管理。截至2005年5月。  相似文献   

12.
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现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对财政资金收付全过程的监督,是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改革的重点,也是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的一项核心内容。作为财政资金支付方式之一的授权支付,由于是预算单位在财政部门批复  相似文献   

13.
实行政府采构制度,既节约财政资金,降低交易费用,又使得整个采购行为在财政直接监督下进行,减少寻租行为,促进廉政建设,按照财政部财政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政府采购资金的结算、支付也纳入了集中支付管理范围。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过去我国实行分散式的财政支付制度,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型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成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其实施过后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但同时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国库集中支付申请程序繁复;财务处理能力薄弱增加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难度;无法实现信息系统共享等。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财政体系的积极意义,其次通过发现目前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审核过程、监督体系、核算能力及信息监管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并分析背后的原因,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财政资金拨付方式,极大提高了财政资金集中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财政资金管理从“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管理”,财政资金风险也随之从“分散”转为“高度集中”。因此,财政资金的风险管理和防范就愈发显得重要。为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有必要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风险问题进行研究,防范资金管理集中带来的集中化风险。  相似文献   

16.
国库集中支付是我国财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就是要管好国库,一是让国民缴的税、费直接进入国库管理,二是资金都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商,从而增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透明度,让财政资金用得合理,用得适当,因此国库集中支付下对财政资金的监管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现状入手,分析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从上至下逐步实行了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效降低了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规范了财政预算资金的监督管理。但从玉山县国库集中支付的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代理银行资格认证形同虚设,银行账户管理有漏洞,柜面监督被弱化,支付额度管理不规范,财政资金清算速度慢,支付凭证使用管理有隐患,支付凭证使用管理有隐患,账务核对不及时等问题,笔者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各级财政部门努力下,县以上各级预算单位基本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一些地方还将改革延伸到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成为财政财务管理的核心基础性制度。但也要看到,目前多数乡镇尚未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仍然沿用传统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不利于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透明度,也不利于保证财政资金安全。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9.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实现我国财政支出管理体系改革的重要环节。不仅加强了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还促进了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库集中支付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关系进行简要的探讨,以此来进一步认识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知识和对财政支出管理重要意义,并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水平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基层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实施有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强化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促进我国财政及金融体制改革有深远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点,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