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YY美国破冰     
袁茵 《中国企业家》2012,(24):51-53
"中概股"遭冷遇三年来,同样是VIE结构的YY,如何用公司价值赢得了美国投资人的信任2012年11月21日,纽约广场成了"李学凌"的海洋。欢聚时代公司(简称"YY")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创始人、CEO李学凌和团队带着兴奋将2000个YY熊分发给路人。这只顶着黑眼圈的小浣熊是以李学凌为原型的。YY上市为中国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完成了"破冰"之旅。无论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在询问,在市场境遇如此之差时YY是如何重获美国投资者信任的。  相似文献   

2.
只要阿里不重蹈Facebook覆辙上市后立始暴跌,中概股估值中心将整体上移,一线公司受益更大香港创业板衰败的根本原因是港交所在制度设计上犯了根本性的错误,那就是允许优秀公司"转板"近来中概股跌势不断,这被一些人解读为"阿里抽水"的恶果。阿里上市之后,中国企业到海外融资之路会出现什么变化呢?最极端的说法"阿里过后寸草不生"。事实上,从资金面看淡中概股如同瞎子摸象,只摸了中概股,不知美国资本市场规模有多大。在美国总市值约17万亿美元的资本市场里,中概股只是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3.
樊融杰 《英才》2013,(3):79-81
上市受阻,退市成风,在日渐风靡的中概股私有化浪潮中,投资机构如何获利?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2012年,在美国资本市场,“中概股”成为了投资者的梦魇。即使是那些没有“感染”问题的公司,也被推到了媒体的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4.
2020年瑞幸咖啡的自曝仿佛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爱奇艺、好未来等中概股公司接连"爆雷",预示着中国概念股又将迎来新一轮的信赖危机;另一方面,随着香港证交所修订的《主板上市规则》的生效、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对中概股风险的公开警告,中概股接连转战港股市场,此举使中概股再次成为研讨热点。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是中概股屡被做空的起因,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在美中概股的境遇将愈加困难。为提升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信心,稳住中国概念股在美国的发展,本文分析总结对做空的中概股企业的一般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信息披露角度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继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后"白皮书"事件再次撼动美国的资本市场,国内已经握手言和,国外却未完待续。虽然大规模猎杀中概股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国外资本对中概股的不信任在阿里巴巴事件上仍然有所体现。文章从阿里巴巴"白皮书"事件出发,解剖了导致中概股不受信任财务造假因素、自身处理危机意识不足以及两国监管制度的差异,在最后提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以及监管方面国际趋同的一些借鉴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7,(7):180-186
近年来,海外资本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中概股走上回家之路,其中,游戏中概股更是异常活跃。数据统计显示,目前美股市场中的13家游戏中概股只剩余2家。究其根源,不难发现美股与A股资本市场对游戏中概股的估值鸿沟是其走上归途的主要原因。上市游戏公司在A股与美股资本市场中遭受到的估值"剪刀差"反映出两国市场估值间的巨大差异。本文对两国资本市场中的市值管理、估值逻辑、资产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以市值管理为视角,以游戏中概股——网易和巨人网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上市游戏公司的市值管理路径,认为在产品市场上,上市游戏公司应当强化产品创新和战略协同,加强渠道分发系统建设;在资本市场上,上市游戏公司应当注重政策、资金、估值等风险,加强资本规范操作、积极与投资机构合作,切实提升公司实际价值。最后,从产品市场市值管理和资本市场市值管理两个方面对我国上市游戏公司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已经二十多年,赴美上市的中资企业达到了480多家,但却接二连三的曝出财务造假等丑闻。本文通过对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的梳理,从法学和管理学双重角度分析中概股监管面临的挑战与风险,提出加强中概股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近日起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此事反映的正是制度性信任危机。而今年7月发生的SEC调查新东方VIE结构事件,在深层次上依然可以看到是中美制度理念的差距。新东方的做法在美国投资人的眼中会有另一面的解读,当然身处这种尴尬的不仅是新东方一家公司,"中概股"公司在制度、理念上与美国投资者的差距,其实已经形成了美国资本市场对于中概股公司的诸多误解。在海外投资人的眼中,VIE公司里面名义股东多一些,那么这个VIE实体  相似文献   

9.
正据南方周末报道,两年前的一天下午,四个中国人在美国纽约的四季酒店大堂里,讨论着一件关于唯品会命运的大事。他们分别是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品会")的首席执行官(CEO)沈亚、首席财务官(CFO)杨东皓和投资唯品会的两个风险投资机构代表。他们当时要作一个决定,让不让唯品会在美国上市。此前帮助他们在美国上市的投行高盛公司的代表告诉他们,可以以6.5美元每股的价格在美国上市,成功率大概在70%。当时中概股在美国正因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自己的股票在大洋彼岸的市场中表现优异、"百毒不侵"?因为"空头"在2011年对中概股的疯狂狙击,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变得更紧迫起来。分众传媒的董事长兼CEO江南春,在2012年的新年之前,收到了一份自己绝不会喜欢的新年礼物。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9月29日早晨10:58,前程无忧在经历了五年的等待后,终于正式在纳斯达克市场交易上市了。 2004年的美国的投资者,已经不再单纯相信中国网络概念股的神话,盛大网络上市"流血"调低发行价后,甚至很多投行人士断言,"盛大以后的中国概  相似文献   

12.
在科创板允许特殊表决权企业上市以及美国强化中概股公司审计监管的背景下,基于2005—2019年在美上市中概股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双重股权结构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及其作用环境。研究发现,相较于单一股权结构,双重股权结构会显著提高审计定价;同时发现,在双重股权结构下,投票权和现金流权之间的分离程度与审计定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双重股权结构公司,在经理人纵向兼任、低市场化程度地区的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中,投票权和现金流权之间的分离程度对审计定价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双重股权结构的治理及监管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家》2013,(14):86
自从去年11月21日欢聚时代(NASDAQ:YY)之后,美国证券市场上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没有中概股的身影了。冰封时刻在6月6日打破。当日兰亭集势(NYSE:LITB)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首日收盘于11.61美元,大涨22.2%,成为今年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每个优秀男人背后,往往站着更多优秀的男人。比如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大家都习惯叫他徐老师,因为他也是新东方创始人之一,他以新东方为原型改编的剧本《中国合伙人》票房不错,虽然电影中只用了他剧本里的18个字。在创业早期,兰亭集势创始人郭去疾曾获得过徐小平的天使投资。比如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他个子不高,却酷爱一切对抗性超强的运动,年轻时参加过低级别的方程式大赛,现在又练起了泰拳,他旗下的华兴证券是兰亭集势的副承销商。  相似文献   

14.
除了"B股转H股",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也有望在2013年提速。对资本市场而言,岁末年初最振奋的事件非"B股转H股"莫属。2012年12月19日,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000039.SZ,02039.HK,简称"中集集团")成为中国证券史上首家B转H股顺利上市的企业,投资者手中持有的所有中集B都转换成代码为02039.HK的H股。这一转换为B股投资者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时代》2012,(1):20-20
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2011年前11个月,累计从美国主板市场退市的中国概念股达28家。而目前在美通过各种方式上市的公司总计为257家,这意味着每10家中概股公司中,就有一家退出美国股市。  相似文献   

16.
王砚青 《英才》2014,(10):58-59
PE、VC对TMT行业的投资已重回巅峰。 以京东为代表的新一波中概股赴美上市潮起,TMT行业投资再引关注。随着证监会明确表示鼓励互联网公司在A股上市,本土创投机构对TMT的热情瞬间点燃。  相似文献   

17.
<正>一我国上市银行估值现状截至2012年11月底,在A股上市的16家银行股的平均市盈率为5.5倍,远低于上证综合指数10.3倍的市盈率和深圳成分指数14.7倍的市盈率如表1所示,即便与H股相比,在A股上市的银行也普遍出现较大的折价。表1A、H股折溢价表注1.A股和H股现价均使用2012年11月30日收盘价注2.汇率使用当日牌价,1人民币=1.2446港币从表1中可以看到,8家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银行股,除中信银行A股股价对H股股价略有溢价外,其他7家  相似文献   

18.
妖气来袭     
最近唯品会的股市表现在中概股中可谓惊艳,从上市破发到现在一路走高。一跃成为第四大市值的互联网企业,犹如妖气来袭。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12期封面故事《未来之星》21星评选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产生的:全球经济疲软,欧债危机蔓延,中概股赴美上市窗口基本关闭;国内国进民退。从行业覆盖来看,21星覆盖了从农业、创意产业到高端消费等不同的行业。牧业一直是资本追逐的对象,急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乳制  相似文献   

20.
阿里巴巴选择到美国上市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马云坚持同股不同权,以此来保护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而中国香港认为此制度违背了其一贯坚持的"同股同权",不符合相关上市规定。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成功,刷新了IPO交易最大规模。本文阐述了阿里巴巴不在国内上市的原因,详细分析了阿里合伙人的"同股不同权"制度,并对阿里合伙人制度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从中得到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