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01—2017年中国对日本农产品贸易现状,采用UN Comtrade的贸易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实证分析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因素。发现:水产品和蔬菜在中国对日本出口农产品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畜产品和谷物贸易额较少,水果贸易额最少。2008年之前,中国出口日本农产品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竞争力效应,其次为结构效应,交叉效应作用较小;2008年之后,促进中国出口日本农产品主要是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其次,交叉效应最弱。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韩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其农产品贸易在进一步增长的同时,贸易摩擦和争端也不断地出现,并有升级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本文在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现状的基础上.从要素禀赋、需求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政府的政策和要求、地缘因素方面分析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潜力及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因素;根据现状还分析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在对外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贸易规模、产品结构和市场分布3个方面分析1995-201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世界市场需求的扩张是拉动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竞争力因素对农产品出口有着积极的作用;出口产品结构日趋合理,但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大.农产品出口的长期稳定发展关键在于坚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优化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4.
葛家玉 《时代经贸》2020,(12):18-20
本文选取2015-2018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到世界市场的短期总额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从市场需求、出口竞争力、出口结构 3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农产品的短期出口变动原因。分析结果显示:世界市场的农产品进口需求和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是影响山东省农产品短期出 口变动的主要因素。在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阶段,某类特定农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山东省出口量。动态交叉效应对山东省 出口有负面作用,这表明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没有很好的匹配世界市场,其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等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7~2018年5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并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机电产品的增长效应进行分解。研究表明,竞争力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是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不同效率国家的增长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2008年以来,蔬菜、水果及其制品出口已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农产品,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利用扩展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以及竞争力矩阵,对中国果蔬类产品出口增长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入世后到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前的几年问,中国果蔬类产品出口出现持续大幅增长,2003-2007年成为中国果蔬类产品出口的五年“黄金增长期”,拉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中国果蔬类产品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国果蔬类产品出口增幅下降,产品竞争力是促进出口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杨春艳 《技术经济》2011,30(2):106-110
利用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农产品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研究了1999—2008年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结构。研究发现,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深受日本农产品市场需求规模与结构的影响,中国出口农产品与日本农产品市场需求结构匹配性不足,中国农产品竞争力较弱。因此,中国应注重出口质量与竞争力的提升,提高出口产品的分散程度,保持出口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蒋颖 《技术经济》2008,27(12):93-98
选取2002--2007年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的贸易数据,利用CMS模型,从农产品贸易总额和分类农产品贸易额两个层面对我国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祖国大陆对我国台湾地区出口农产品整体竞争力的显著提高是推动其对台湾地区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结构交叉因素对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由抑制变为促进;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产品进口需求的扩大则是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出口农产品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近十几年来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做了系统回顾.针对中国蔬菜产品出口规模的变动特征,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影响出口规模变动的因素进行阶段分析,分解出蔬菜出口增长(或下降)的市场需求效应、商品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并计算各自对总出口变动的贡献率.最后,提出调整我国出口蔬菜的品种与结构,以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促出口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中美韩三国的三角贸易模式,对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是否存在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三角贸易指数刻画了中关韩三国三角贸易的动态演变,并对“韩国出口中国”和“中国出口美国”的贸易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了“韩国出口中国中间品-中国出口美国消费品”的贸易模式是中关韩三角贸易关系的实质,并基于此建立了包含美元和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变量的中美出口贸易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长短期内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中都受到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即存在显著的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在长期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对美出口有正向的显著的第三国效应,其效应弹性要小于中美汇率双边波动效应弹性并与之方向相反;而短期内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增长有显著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1.
自中韩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其农产品贸易在进一步增长的同时,贸易摩擦和争端也不断地出现,并有升级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本文在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现状的基础上,从要素禀赋、需求要素、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政府的政策和要求、地缘因素方面分析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潜力及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因素;根据现状还分析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基于中国对33个国家或地区1990—2011年农产品出口的面板数据,从汇总农产品和分类农产品两个层次实证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出口流量和对韩国农产品出口潜力。结果表明:加入世贸组织并未显著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但建立自由贸易区却明显影响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尤其是对畜产品、果蔬和水产品的影响更为显著;模型估计得出目前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不足,推进中韩自贸区建设可以扩大中国农产品对外出口。  相似文献   

13.
水果贸易是中国与东盟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CMS模型对水果出口变动进行阶段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水果的国际竞争力和东盟水果市场进口需求规模是我国对东盟水果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出口水果的产品结构;RCA指数测算表明我国苹果、梨等主要出口水果在东盟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芒果、香蕉等国际竞争力较弱.最后本文就改善中国水果出口结构、提高中国水果出口国际竞争力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美韩FTA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正负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2月韩国和美国结束了近十个月的艰苦谈判,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担心在日本和中国的缝隙里被埋没的韩国,正通过FTA体现出自己作为"中枢国家"的存在价值,而且通过签署FTA协定,美国可以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以平衡中国增长的影响力,所以对他们的联姻,中国并不能置身事外.本文分析了美韩签署FTA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中韩两国的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中美农产品在韩国市场的竞争力及中韩FTA谈判的可能性,针对美韩签署FTA给中国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近几年来南疆出口农产品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寻找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实证结果发现竞争力是南疆出口农产品持续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是近几年竞争力效应在逐渐减弱。进口国的需求效应对出口增长的阻碍作用在减弱。商品结构效应对出口增长的作用有所增强,但不是很明显。根据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增加值视角,对2001—2011年中韩双边贸易及贸易隐含碳进行重新估算。结果表明:中国对韩国存在逆差,但逆差规模远小于传统贸易统计法测算的结果。同时,贸易隐含碳呈现顺差。采用LMDI方法,对中国向韩国出口隐含碳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显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是推动中国出口隐含碳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和增加值效应则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亚区域贸易稳步增长,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同时,中国与东北亚国家农产品贸易也保持密切关系.本文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市场占有率、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贸易强度指数以及出口结构相似性指数,对2000-2010年中国与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进行量化分析,揭示中国出口到东北亚地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式和竞争性等特征.根据分析结论,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美是韩国最主要的两个农产品进口来源国.韩国作为中国在东亚重要的农产品出口目标市场,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必然会影响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文章分析了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韩国的影响.得出结论:1、中国对韩国出口农产品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2、中国对韩国出口稻谷、大米等10种农产品几乎不受影响;3、在5年之内,中国对韩国油籽及饲料类农产品出口相对于美国将处于劣势地位;4、中国出口的水产品、蔬菜、肉及水海产品制品、蔬菜水果制品等相对于美国在韩国市场上所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将趋于减弱;5、中国出口的食品工业残渣及废料类农产品在韩国市场上所具有的轻微优势会在短时间内失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近十几年来我国蔬菜出口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做了系统回顾。针对中国蔬菜产品出口规模的变动特征,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影响出口规模变动的因素进行阶段分析,分解出蔬菜出口增长(或下降)的市场需求效应、商品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并计算各自对总出口变动的贡献率。最后,提出调整我国出口蔬菜的品种与结构,以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促出口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比较和竞争优势的中国农产品竞争力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升级了食品消费需求,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程度增大,极大支持了农产品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出口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小、质量有待提高、劳动力素质不高以及生产效率较低等现象和问题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明显地制约着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的提高。在此背景下,为更好地明晰中国农产品竞争力,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分析了中国农产品贸易、农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同时采用MS、RCA、TC、RC指数对1993-2008年中国各类出口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了实证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后中国农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趋于下降,在国际市场中,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处于竞争劣势,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竞争优势较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提升中国农产品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