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国葡萄酒在国内被炒成天价,而国内葡萄酒又频频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全球葡萄酒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潜力也即将全面爆发。业内专家称,对中国葡萄酒市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近日,由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中国资信评价中心主办的2001年全国市场名牌轻工产品"质量服务满意品牌"调查活动中,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城牌干白葡萄酒、干红葡萄酒荣获"中国市场葡萄酒行业品牌知名度、质量美誉度、服务满意度、未来首选品牌四项指标综合第一名"的特殊,为此笔者走访了被誉为"中国葡萄酒业的航空母舰"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3.
中国葡萄酒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伴随着这一进程,行业发展也具有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中国国内的葡萄酒市场已经逐渐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新1日世界葡萄酒生产国的葡萄酒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产区、不同品牌、不同葡萄品种、不同档次的葡萄酒产品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多样性的葡萄酒消费市场,这个突出特点明确反映了我们正在面对一个逐渐或者正在高度国际化的葡萄酒市场。在面对国际化市场的前提下,自己的葡萄酒企业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竞争准备呢?  相似文献   

4.
《发展》2007,(12):166-167
甘肃紫轩酒业作为中国葡萄酒酿酒企业的后起之秀,是惟一一家在戈壁滩上耗巨资建设葡萄酒庄园的大型企业,也是第一个打出"戈壁葡萄酿酒,绿色健康环保"概念的企业,从而开创了中国"戈壁葡萄"酿酒的先河,更是在过去历届糖酒会上第一家高姿态亮相的陇酒企业.紫轩酒业作为陇酒的新势力代表,在2006年的全国名酒博览会上代表陇酒不仅为甘肃争得了荣誉,并一举奠定了"紫轩"葡萄酒品牌在行业内的重要地位.甘肃紫轩酒业自成立的那天起就秉承"以最优秀的品质服务于消费者"的服务理念,把最优质的葡萄美酒呈献给全国广大的消费者,将紫轩品牌文化植根于每一个消费者心中,最终将"紫轩"葡萄酒打造威"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5.
酒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创造了喜怒哀乐,生产了悲欢离合.同时也造就了各式各样的传奇.烟台张裕葡萄酒酿酒公司,从1892年创办,历经一百多年.曾被孙中山先生誉为"品重醴泉".她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也是中国果酒行业的滥觞.其始作俑者便是苏门答腊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  相似文献   

6.
张志奇 《走向世界》2013,(18):93-93
<正>实际上,我们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对葡萄酒保健功效的认知。元朝宫廷太医忽思慧在天历三年(1330年)成书的《饮膳正要》写道:"葡萄酒益气调中,耐气强志。"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葡萄久贮,亦自成酒,芳甘酷烈,此真葡萄酒也。"他对葡萄酒的功效描述道:"主治暖腰肾,驻颜色,耐寒。"康熙皇帝当年也认为"葡萄酒乃大补之物"。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二十五日有上谕曰:"前者朕体违和,伊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经济发展驱动之下,我国葡萄酒市场消费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为葡萄酒产业发展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文章针对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瓶颈进行详细分析,目的是探讨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李醍 《中国西部》2014,(4):126-127
<正>近年来,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年轻一代逐渐成为了中国的消费主力军,葡萄酒也渐渐在中国风靡起来。世界各地的酒商也都争先恐后地进入中国,想要在这巨大的市场里分一杯羹。在众多葡萄酒生产国里,法国的葡萄酒始终最受国人的欢迎。这要归功于法国传统悠久的酿酒历史以及高雅丰富的葡萄酒文化。法国酒商们深知,商品如果没有文化做底蕴,就失去了它最具魅力的灵魂。因此,他们推广法国葡萄酒文化的力度,丝毫不逊于自己的葡萄酒。在这样一个消费者向往,酒商们大力推广的情况下,法国葡萄酒和葡萄酒的文化、风俗已经被越来越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中国葡萄酒行业一直保持超过10%的增长速度,2005年我国葡萄酒销售收入首次超过百亿,达102.3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42.46%,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端葡萄酒在市场的强力增长.而对于长期生存于低端市场上的中小葡萄酒企业又该有什么样的前瞻考虑呢?  相似文献   

10.
《新财经》2013,(12):62-66
法国西南的港口城市波尔多(Bordeaux)有全世界最好的葡萄酒和最古老的葡萄酒城堡。上千年的葡萄酒历史,吸引了全世界的葡萄酒爱好者来到波尔多,他们买下当地的酒庄,成为酒庄的主人。陆陆续续,英国人、荷兰人、德国人、比利时人渐渐成为了波尔多的酒庄庄主,而近5年来,来自亚洲的中国人也开始为波尔多酒庄添砖加瓦。波尔多副市长Jean-Paul Jauffret曾将这些外来人称作“和平的侵略者”。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生产国,众多的葡萄酒爱好者开始走出国门,来到世界葡萄酒的中心波尔多,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葡萄园。而全世界的葡萄酒商,也看好了中国广阔的市场,纷纷来到中国,或者正在赶往中国的路上。具有几千年历史的葡萄酒在有了很多次“移民”经历后,如今又进入了“新移民时代”。  相似文献   

11.
尽管"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但葡萄酒拍卖市场却逆风飞扬. 2008年1 1月29日,在佳士得(Christle's)香港秋拍会的"葡萄酒专场",246组拍品成交率高达94茗,总成交额实现31 50万港元.当天最高交易纪录是一箱(12瓶)1961年的拉图(Chateau Latour)红酒,以132万港元成交,超过随后在"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拍出的明朝大画家文征明的一幅<山居图>(122万港元).佳士得拍卖行葡萄酒部首席拍卖师大卫·埃尔斯伍德表示: "我们虽然不鼓励买家以投资为目的来购买葡萄酒,但不可否认,一些稀有的葡萄酒投资回报是非常可观的."  相似文献   

12.
王瑞卿 《发展》2007,(2):108-109
"天生好酒,国风干红."随着新闻媒体的宣传和广大消费者的口碑相传,国风干红已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并成为人们平时生活中和酒宴上的首选.其天然的品质及国际品位,不仅赢得了市场,也得到了有关权威部门的认可.2004年,国风葡萄酒被甘肃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甘肃省名牌产品".2006年,国风又分别被中国质量监督检验协会评为"中国市场优质放心品牌"及"消费者诚信单位";被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名牌培育工作委员会评为"中国著名品牌",以卓越的品质入驻钓鱼台国宾馆,成为西部首家国宴红酒.那么,作为异军突起的国风酒业是如何革故鼎新,成为红酒新贵的?为此,记者深入甘肃张掖国风葡萄酒有限公司进行了探访.  相似文献   

13.
变局2013     
<正>在全球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我国商务部对欧盟葡萄酒进行双反调查,中央严控三公消费的大环境下,2013年对于整个中国葡萄酒市场而言可谓"寒冬料峭",许多商家业绩惨淡,库存大量积压,大幅降价,甚至面临退市,高端葡萄酒市场更是哀鸿一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WTO以来,在进口关税的刺激下,国外葡萄酒如潮水般涌向降低门槛的中国市场,但关税的推动只是进口葡萄酒行业在中国市场迅猛发展的表面原因。近年来,国外优质进口葡萄酒大举攻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动力还在于看到中国葡萄酒市场高端产品的缺失、巨大的增长潜力以及广阔的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15.
自欧盟葡萄酒的双反协定被终止后,进口葡萄酒便在中国市场高歌猛进,受到消费者追捧。"乱花渐欲迷人眼",市场价格悬殊、以此充好乱象频生,使得行业竞争加剧。不管是宾客宴请还是礼尚往来,酒水自然是少不了的助兴及馈赠佳品,而对身体有益的红酒自然成为首选。就拿刚刚过去的春节来说,尽管高端白酒销售未有大幅增  相似文献   

16.
在日前发布的《2006--2007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中,糖酒快讯网市场研究中心的行业分析师对我国葡萄酒发展特征做出了总结分析:一、葡萄酒产销量稳步增长,价格稳定2006年以来,全国葡萄酒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但不排除个别产区稳中有升。随着近年来中外葡萄酒企业对葡萄酒文化、市场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白酒生产、消费大国,历来有“无酒不成宴”的说法。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崛起,国内葡萄酒市场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葡萄酒工业发展迅速,全国第五次工业普查结果显示,1995年底我国共有葡萄酒企业240多家,估计现有葡萄酒厂总数在500家左右。从1996年至2004年,中国葡萄酒的产量从17万吨增长到4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一项投资在特定时期内的年度增长率)为11.3%。目前,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仅占国内酒类年消费总量的1%,人均每年消费大约半瓶葡萄酒(750毫升/瓶),仅为世界的6%,所以中…  相似文献   

18.
时下,物流一词频繁见诸于报端,几乎成为了"利润源泉"的代名词.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及WTO的加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趋势已成必然.在中国,现代企业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也变得非常透明.  相似文献   

19.
外资银行要来大展手脚、洋证书赶集中国,外资乳业要返攻中国市场、洋葡萄酒蓄谋扩大市场份额、跨国手机巨头力图复辟等等。这是本期杂志重点报道的内容,稍微留心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报道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跨国企业将商战之火烧到了中国企业的家门口。  相似文献   

20.
《走向世界》2013,(27):16-17
<正>酒城烟台,名不虚传。自2007年以来,由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烟台市人民政府为主承办的"烟台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吸引了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企业、40多万人次参会参展,进出口贸易累计成交29.3亿美元,协议、合同外资额45.7亿美元,现已是中国内地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葡萄和葡萄酒展,也是中国葡萄酒行业内唯一被"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认可接纳的专业展会,被业内誉为"中国葡萄酒第一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个最受关注的节庆活动"之一等多项殊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