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一考虑中国粮食问题,是以生产为中心,即追求粮食总产量的最大增长,还是以分配为中心,这是两种不同的出发点。我认为,中国粮食问题的核心在于生产。中国历史最高年产量是1984年的8100亿斤,当年人均粮食占有量接近800斤,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85年和1986年由于种种原因,粮食总产量均未达到1984年的水平,人均占有量也随之下降。到本世纪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烟台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地区之一。全区共有耕地1,252万亩,总人口8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7万人。过去,这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在多数年份是稳步发展的;1976~1980年期间,每年净调出粮食7~10亿斤,成为山东省最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总的来说,三中全会以来烟台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还是比较快的。1981年同1978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5.6%,年平均增长7.9%;但是,粮食总产量和征购数量却是连年下降的。1979年,粮食总产量为84.5亿斤,1981年下降到64.6亿斤,比1980年的81.2亿斤减少了16.6亿斤;1982年初步预计只有48亿斤,又比1981年减少16.6亿斤。粮食总产量的下降,带来了粮食征购数  相似文献   

3.
农业形势与战略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形势分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业连续六年的高速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1985年以来,在农村经济继续增长的同时,种植业、尤其是粮棉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明显下降,继而畜牧业的发展速度也开始减缓,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停滞、徘徊,形势严峻。 首先是粮食生产,1985年减产564亿斤,1986年回升了248亿斤,1987年可再回升200亿斤左右,但是连续三年没有完成国家计划,粮食总产和人均占有水平均未恢复到1984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生产自1980年以来,一直是持续稳定地发展的。到1984年,粮食总产达到8146亿斤,比1978年的6095亿斤增民33.6%。但是,1985年粮食产量突然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减产500多亿斤,这引起了许多关心粮食问题同志的震动和不安,议论纷起。究竟如何看待我国粮食的增长与波动,决定粮食增陡与波动的机制是什么,应采取何种控制方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8,146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1988年仍未达到最好水平。粮食生产症结何在,前景如何,乃是自上而下所关注的问題。本文以近年粮食涨落情况为背景,拟就粮食价格问题对粮食生产新拉力进行探讨。 1.对1985~1986年粮食生产的评价——后劲不足的农业受到了价格因素的制约对于1984年以前粮食生产连续几年快速增长,公认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产品提价两大因素拉动的结果。回顾1985~1986年的粮食生产,原来两大拉动力释放的能量已大大削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  相似文献   

6.
一、形势判断1.1 1979年至1984年,我国农业连续6年高速全面增长.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0.1%,粮、棉、油、肉的年增长速度分别为3%、9.7%、17.1%和10.8%,长期未能解决的温饱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基本解决,长期需要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已经可以自给或自给有余."六五"期间,我国基本上结束了以温饱为目标的发展阶段,开始了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的发展阶段.1.2 粮食生产在1984年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后,1985年开始大幅度下降,1985年粮食产量从8146亿斤下降到7582亿斤,总量减少564亿斤,减产幅度为6.9%.经过三年的努力,粮食产量虽有回升,但还未恢复到1984年水平.而同期消费水平却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反思农村粮食生产问题中,有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粮食生产自1984年获得8146亿斤的快速发展之后,从1985年开始连续三年处于徘徊状态,以至到1987年仍未达到1984年生产水平。其根本原因在于:家庭承包责任制这股强大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产自1985年出现大滑坡以来,已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促进粮食增产,尽快结束1984年以后徘徊不前的局面,我们特就产需形势、增产途径、农资供给、农业投入、人口控制、粮农利益等六个问题提出如下看法和建议。一、产需形势1976年以来,我省粮食生产连续八年增产,1984年产量达815.9亿斤,人均807斤,是建国以来的最高峰。八年粮食增产不仅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促进了饲养业和食品工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开发农业的提出,是同近十年整个农业的发展进程分不开的,就是说,有它的发生、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历史的必然性.一句话:搞开发农业是出于农业再上新台阶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的推动下,农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改革的前六年,我省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639.3亿斤,上升到1984年的815.9亿斤,先后突破了700亿斤和800亿斤大关,接连上了两个台阶,而且实现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增长,农民收入显著增加,长期为之困扰的温饱问题从此得到基本解决.农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是,从1985年开始,我省粮食生产出现了徘徊局面,到198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下降到775.6亿斤,主要经济作物如油料、甘蔗,棉花产量也不稳定,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1985年,是我国农村取消统派购制度,放开农产品价格,进入第二步改革的第一年,农村产业结构正在逐步趋向合理,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发展势头很好。 粮食生产由于多种原因,1985年总产预计由1984年的8,146亿斤降到7,600亿斤,但仍然  相似文献   

11.
1985年全国粮食减产,根本原因在于1982年至1984年粮食增产幅度年平均达500亿斤,大大超过社会需求增长250亿斤的水平。持续的供过于求,必然造成粮价下跌,  相似文献   

12.
一、最初的印象1984年全国有8个省需要调入粮食,福建是其中之一。1985年福建省粮食产量的为155亿斤(粮食厅预计),人均占有粮食573斤,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67斤。如按人均消费原粮700斤计算,全年社会用粮约190亿斤,供需缺口达35亿斤,占全省自产量的22.5%。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形势我省198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15.9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但近两年来一直在784亿斤左右徘徊,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耕地面积减少,造成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而单产又没有相应地大幅度地提高。1987年全省耕地比1984年减少了190万亩,虽然粮食作物的单产基本上保持在1984年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我国农业生产问题、潜力与对策》一文将我国1949年至1993年粮食生产划为四个发展阶段:1949年至1958年为第一台阶,粮食总产由2264亿斤增加到4000亿斤,年均增长193亿斤,单产由137.26斤增至218.96斤,增长59.5%;1958年至1978年为第二个台阶,总产由4000亿斤增加到6095亿斤,年均增长105亿斤,单产由218.96斤增至336.96斤,增长54.1%;1978年至1984年为第三个台阶,总产由6095亿斤增至8146亿斤,年均增长342亿斤,单产由336.96斤增加至481.08斤,增长42.8%;1984年至1993年,总产由8164亿斤增至9129亿斤,年均增长10…  相似文献   

15.
新阶段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标志如下: 第一,我国农村从农产品长期短缺发展到了已能自给有余,广大农民已从满足温饱的需求向小康型转化。几年来,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连年大幅度增长,粮食从1978年的6,095亿斤,增长到1984年的8,142亿斤(1985年为7,580亿斤)。同一时期,棉花从4,334万担,增长到12,154万担(1985年为8,300万担);油料从10,436万担增长到  相似文献   

16.
一、树立人平占有粮食的观点农业五年徘徊,粮食总产量没有超前,全省总人口却超前增加约500万人,这就使粮食总量与人平占有量的差距拉大了。1989年粮食总产量虽然接近1984年,而人平占有粮食却比1984年的807斤预计还减少近50斤。粮食供求矛盾尖锐的程度仍未缓和。如果说,粮食总产量增加100亿斤,算上一个新台阶,那么,全省1977年到1984年,连续8年粮食增产、粮食总产量上了三个新台阶,人平占有粮食才首次过800斤;1979年到1989年11年,由于后5年粮食徘徊,粮食总产量上了一个半多个台阶,人平占有粮食反下降为760斤;到2000年,在1989年的基础上,还有11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很快,1984年粮食总产8,142.4亿斤,比上年增产396.9亿斤,增长5.1%,比1979年6,642亿斤增产1,500亿斤,增长22.6%。这本来是件大好事,今后仍需把粮食抓紧。但由于我们目前的消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自1984年登上新的台阶,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8,146亿斤之后,已连续4年徘徊不前.四川也是同样的情况,在1984年粮食总产量创造了816亿斤的最高历史水平之后,近几年不仅踏步不前,而且有所下降.如何摆脱徘徊局面,使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够保持一个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这是近年来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想就此谈几点看法.一、从认识上讲,要树立"全民农业"的观念.回顾新中国成立后近40年来,国家对待农业的态度常常是不出问题不重要,一出问题才急抓.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滁县地区农村,经过五年来的改革,农村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83年全区粮食总产量和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翻了一番。1984年粮食总产量为50亿斤,除去上交国家粮食、留足口粮、贮备粮和种子以外,全区共有8亿斤原料可以转化为饲料,从而促进了全区饲养业的发展。到1984年底,全区大牲畜、生猪、家禽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50.86%、4%和248%。当前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20.
一、势在必行:粮食生产发展基金的建立改革十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底到1984年,粮食生产高速增长,总产量接连登上了3500亿公斤和4000亿公斤两个台阶,全国人口平均占有量从长期徘徊在300多公斤,跃进到近400公斤.自1985年以后,粮食生产步入第二阶段,高速增长的势头嘎然而止,接踵而来的是步履维艰的局面.198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比1984年陡减6.9%,1986年和1987年虽然有所回升,但仍未达到1984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