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桃云 《魅力中国》2009,(36):181-181
艺术创造力离不开一个戏曲演员的文化素养的提升与感悟能力的强化。一个戏曲演员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演技娴熟的艺匠,不能满足于人物塑造的一般性理解与认识。如果把唱、念、做、打这一整套复杂繁难的表演技艺,称做戏曲演员的物质手段的话,那么在剧本文学中所规定的独特性格、真实的感情和鲜明的任务创造,则可以看作是这些物质手段所要体现的文化内涵,它是戏曲演员表演二度创作的依据和任务。在所有戏剧表演形式中,戏  相似文献   

2.
王柯军 《魅力中国》2010,(22):53-54
人们谈戏曲,多侧重于“本体”,如剧本内容、演员表演、美学价值等,不大注意它的“载体”。 通常说,戏剧有四个要素:演员、观众、剧场、剧本。如果说“演员”的表演艺术是戏剧的本体的话.那么这个本体必须通过“观众”的参与方能实现。没有观众的自说自话是无所谓“表演”的。正如物品,只有进入市场,面对顾客的购买,才能称之为商品。在戏剧范畴内,演员与观众谁也离不开谁,两者对立统一,共同构成“戏剧”。  相似文献   

3.
实验戏剧《一夜一生》是一部极具特色的小剧场戏剧,在北京的繁星戏剧村上演近百场,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成绩.分析该戏的艺术创作手法,中国传统美学元素的运用,剧场想像空间的激发,创作遵从演员中心等戏曲特有的传统创作观念,是其票房成功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艺术之林中,中国戏曲与希腊的悲剧、喜剧,印度的梵剧并列,是被世界公认的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之一。中国戏曲形成于12世纪,虽晚于希腊戏剧和梵剧,但希腊的悲剧、喜剧早已从舞台上敛迹销声,在印度,梵剧虽还不时有演出活动,但与往昔的繁盛不可同日而语。惟有中国的戏曲至今仍充满生机,繁花似锦,叶茂根深。  相似文献   

5.
司鼓与指挥     
何富伟 《魅力中国》2013,(16):93-93
在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呈现上,有着三分演唱,七分伴奏的说法。由此可见,在整个戏曲的演出环节中,戏曲伴奏所处位置的重要和必要性。戏曲伴奏是指通过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打击乐和代表剧种特色的主胡等乐器的伴奏、合奏、重奏及协奏,在演出中起至Ⅱ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演员唱、念、做、打的表演,无不需要以上器乐的伴奏。戏曲伴奏是一出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演员表演的组成部分,是为剧情服务、为演唱服务的,必须统筹考虑全剧的接口,以及各个演员的具体声腔特色,伴奏要配合演员充分体验角色的心态、情绪的微妙变化,不仅要对音乐本身进行诠释,而且需要对剧情、演唱演员的个性特点进行详细研究和了解,通过音乐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剧中人物性格的对比与冲突,推动戏剧矛盾和情节的展开与发展,这样才能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相似文献   

6.
李国治 《魅力中国》2010,(27):225-225
一般的戏剧理论认为:世界有三大戏剧体系,即:古希腊悲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然而,前两个早已消亡了,惟有中国戏曲至今还在存活着.究其原因,可用四个字概括:早生晚熟.也就是出生的早,成长的晚.有人说戏曲是后娘养的,始终不被当政者接受,始终遭受着儒教文化的挤兑.正是这种不幸遭际,才锻造了戏曲顽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般的戏剧理论认为:世界有三大戏剧体系,即:古希腊悲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然而,前两个早已消亡了,惟有中国戏曲至今还在存活着.究其原因,可用四个字概括:早生晚熟.也就是出生的早,成长的晚.有人说戏曲是后娘养的,始终不被当政者接受,始终遭受着儒教文化的挤兑.正是这种不幸遭际,才锻造了戏曲顽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一如 《走向世界》2022,(10):36-39
每一种艺术都有其旺盛的生命力,戏剧也一样.抛开纷繁复杂的科技手段、不尽其数的创作技巧,戏剧艺术最大的魅力,在于"此时此地我在场". 鲜明的人物性格、丰富的语言表达、激烈的矛盾冲突、富有感染力的肢体动作所传递的情绪……说起戏剧,人们常常会想到用"酣畅淋漓"来形容,无论悲剧、戏剧、正剧,还是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它们总会...  相似文献   

9.
戏曲演员的嗓音保护和练声,是一个向题的两个侧面,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嗓音。同时,也是每个演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常识。诚然,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很多,这里针对戏曲演员的具体情况,试谈几点粗浅意见:1.戏曲演员的嗓音保护 在常年的演出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或听到影响演员嗓音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谈学戏曲演员的嗓音保健也必然涉及各个侧面;  相似文献   

10.
徐伟 《魅力中国》2013,(14):81-81
戏剧是以人的动作、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思想的。人物形象是剧本和舞台艺术各部门的创造中心,而服装、化妆是表现人物的社会地位、精神气质的有力因素之一,是演员塑造舞台形象最直接的辅助手段。本文对戏曲人物造型艺术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齐巍 《魅力中国》2013,(29):102-102
任何戏剧都是时空综合的艺术。这种时空综合集中体现在演员的形体动作上,因为动作同时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所以任何戏剧本质上都是“动”的艺术。戏曲在动作方面主要是舞,故也有人称四功为“唱念做打”。戏曲继承了古典舞蹈,同时不断向民间舞蹈吸取营养。这类舞蹈不再是插舞,而成为创造角色的手段、“语言”,成为角色本身生活在舞台上的行动,犹如角色的对话和独白,或抒情,或叙事,已经充分戏剧化了。  相似文献   

12.
王玲 《魅力中国》2014,(10):66-66
1994年下半年,中某县剧团已处瘫痪状态近两年之久。在此种严峻形势下,县领导委任我为中牟县豫剧团团长。剧团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单位,从而戏曲表演也是较为特殊的行业。戏剧表演的流动性决定了演出工作的艰苦与不稳定性。而长期在外奔波演出,又会给演员的家庭生活带来诸多问题;同时戏剧表演的复杂性又决定了剧团工作的繁杂与琐碎。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讲究的是戏曲的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戏剧舞台美术的运用,很好地体现着戏曲的这些特点.道具,是戏剧舞台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戏曲舞台上的合理运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高晓会 《魅力中国》2013,(13):98-98
戏曲舞台装置,是戏曲舞台美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戏曲舞台演出中,装置担负着舞台的视觉定位和演员流动表演支点的重任。随着是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戏曲舞台装置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作为一名从事舞台美术事业的创造者,怎样理解舞台设计的意图,采用各种技术手法去体现舞美设计的创作意图,是十分重要的。舞台场景制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作,通常会涉及到建筑、材料、照明、科技及美学等诸多方面。它的风格和样式对也一场戏剧演出来说至关重要,它从根本上影响戏剧演出的风格和样式。因而,导演和舞台设计师合作的默契与否,舞台场景制作的是否得当,常常会关系到戏剧演出的成败。怎样制定舞台美术的体现方案,应有具体措施、具体方法、具体规格,要有慎密的计划,采用科学的、艺术化的处理方案,选用哪些材料和采用哪种制作方法去丰富舞台造型。  相似文献   

15.
王高良 《魅力中国》2013,(34):77-77
戏曲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戏剧文学在戏曲中并不占据中心地位。戏曲只所以是戏曲,就是因为戏曲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戏剧文学和戏曲的关系,对于繁荣戏曲艺术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一部戏曲作品的魅力,最终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体现。演员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就是观众对这部作品的鉴赏过程,一位成功的演员,只有正确把握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认真体验和创造角色,才能使戏曲作品有感染力,才能打动观众,让观众叫好。古今中外所有的优秀剧目,都离不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戏曲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人物是戏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历史告诉我们,戏曲离不开文学。戏曲文学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学发展到更高阶段的象征,那种误认为戏曲舞台是演员的唯一天地,只能导致平庸低俗之作泛滥成灾!我是1986年毕业于河南省戏曲学校的专业豫剧演员,多年来,我坚持提高文学修养,因为塑造好舞台形象,拼到底是靠文化知识做后盾。  相似文献   

18.
赵刘敬 《魅力中国》2013,(20):123-123
在社会经济与科技高度发达,为更好的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塑造更加生动、形象、鲜活的戏剧性人物,我们作为与戏剧表演的人员都应该坚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生活、熟悉生活、贴近生活、准确的把握住生活与戏剧表演艺术之间的特定联系,这样就能够是人民的现实生产生活通过戏剧表演舞台表演的淋漓尽致。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民对戏剧表演艺术的审美要求也在慢慢提高,因此穿透的老旧的戏剧表演艺术流程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困难与挑战,所以,我们作为与戏剧表演的人员一定要认清当前的严峻发展形势,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不断的寻求开拓与创新。表演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对生活的模仿,更是对生活的概括、夸张、装饰甚至变形;程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方面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形体程式技巧训练,形体动作才能完全适应戏曲舞台的需求,另一方面演员必须要向生活学习,运用所学技巧结合生活体验,在舞台上将剧目所要呈现的内容得到准确、生动、鲜明的体现,才能演活角色,服务好剧情需求。试想一个演员不具备腰功、腿功,台步走不了,靴子不听使唤,那怎能叫演戏?演员没有生活,也一定演不好或演不像戏。  相似文献   

19.
马二委 《魅力中国》2013,(20):68-68
周口市豫剧团创演的《都市彩虹》,是由国家一级编剧韩枫创作、著名导演葛圭章执导、国家一级演员肖秀莲主演的一部大型现代都市风情剧。此剧以其新颖的创意,独特的视角和崭新的舞台面貌,先后荣获了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金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黄河戏剧奖”和“田汉戏剧奖”;而后,此剧被改编成戏曲电影《幸运十点钟》荣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都市彩虹》的创作与演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艳丽 《魅力中国》2013,(22):121-121
戏曲艺术是融歌、舞、剧、技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并突出载歌载舞,虚实结合的特点,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对戏曲演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塑造古往今来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及幻觉形象(神、仙、鬼、怪)时,戏曲演员不但要有一个好的扮相,而且既要说又要唱,还要有行动。戏曲演员除自身必备的三个自然条件(容貌、嗓音、体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