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疆城镇居民贫困问题也日益突出,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转型期间新旧体制的不协调、经济发展水平低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本根据国际国内比较通用的方法测算出新疆城镇居民贫困线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贫困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增强经济活力是城市反贫困的前提条件,解决城市人口就业问题是城市反贫困的基础工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城市反贫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贫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对它的界定经历了一个从关注物质贫困到人文贫困的转变过程,与此相适应,反贫困战略的制定也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强调物质资本的投入过渡到强调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双重投入,从强调计划到市场再到市场和非市场相结合的方式上二重转化。该战略对中国反贫困战略的调整、反贫困内容的转变、反贫困制度的创新以及反贫困的参与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巴西是南美洲第一大国,也是南美洲贫困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历任巴西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反贫困措施解决国内的贫困现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巴西在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 扶贫事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人类反贫困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和巴西同属世界上发展中大国,在国情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巴西贫困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巴西贫困现象产生的原因,总结巴西扶贫开发工作的实践,从而提出对于我国扶贫工作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5.
当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问题日益显现 ,城市贫困作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广泛存在着。本文从我国城市反贫困的现实入手 ,建构了一个我国城市反贫困行动体系的制度框架。作者认为 :我国城市反贫困行动体系的制度建构 ,对于缓解乃至消除贫困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城市贫困空间分异与反贫困政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渐严重,贫困人口行业固化、区位固化和群体固化逐步形成。由于中国各城市发展水平不同步,城市贫困状况和人口构成呈现出地域、行业、城市等级的空间差异。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业再就业和失业保险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等救助制度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城市反贫困政策体系逐步形成。为遏制城市贫困日益恶化,有效破除城市贫困固化态势,应在现有的城市反贫困政策基础上,构建统一的城市反贫困政策体系,多元化社会救助制度,重构贫困人口聚集区地域格局,提升贫困主体反贫困能力。 相似文献
8.
9.
贫困理论中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及对西部反贫困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贫困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围绕贫困理论中贫困的定义、贫困线的确定、总体贫困程度的测定以及反贫困战略及政策的选择等问题,中外学者的研究具有不同特色。分析比较这些理论成果,对推动我国西部反贫困的进程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经济学动态》杂志社、安徽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皖西学院主办的“构建和谐社会:中国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实践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15~18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此次会议由皖西学院中国贫困问题与扶贫开发研究所承办,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40多篇。全国各地专家学者100多位代表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Eliminating poverty is a multifaceted global challenge and a focal point of global development governanc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PA),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efforts have had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by classifying poverty-stricken households based on poverty root causes at the household level, a multi-propensity score weighting model based on counterfactual inference i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 and policy precision on six non-equivalent poverty-stricken household groups in a Chinese county.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overty reduction effects differed among poverty-stricken households with different root causes of poverty. Specifically, households impoverished due to disability have the lowest income of the six groups. The assistance policy effects also vary significantly and are found to be poorly suited to poverty-stricken households a lack of labor force and funds. A robustness test confirms this conclusion and a more nuanced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se differences are reflected in the wage and transfer incomes. Therefore,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poverty reduction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income for poverty-stricken households, relevant associated aid policies need to place different emphases based on their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2.
贫困的多维福利剥夺程度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制定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文章综合Alkire和Foster(2011)提出的多维贫困测算方法和Foster(2009)提出的长期贫困测算方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和暂时多维贫困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的贫困状况,并进行了城乡分解、指标分解和区域分解.结果发现:第一,样本家庭在多维视角下的长期贫困比例要高于暂时贫困,这与单一地从收入角度来分析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的结论恰好相反;第二,对于所有类型的贫困而言,教育年限、医疗保险和健康的贡献度都排在前三位,但健康对于长期贫困人口的贡献度要明显高于暂时贫困;第三,总体看来,农村的多维贫困程度不仅高于城市,而且很多指标的贫困持续时间也要高于城市;第四,从四大区域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长期多维贫困程度要高于东部和东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科技支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是科技扶贫的重要内容。河北省阜平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借助科技要素,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环境优势,促进了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本文将科技支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为适应当地优势的产业选择机制、以"亲贫性"技术为主的技术供给机制、有利于农户合作的组织机制以及提高应用意愿的技术风险化解机制等。并介绍了科技促进阜平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结合科技支撑蔬菜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科技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扶贫的政策效应分析——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村制度化扶贫是一种开发式扶贫战略,其政策效应日益削弱: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更为分散;相当数量的真正贫困人口没有能力从扶贫项目中受益;现行的扶贫策略也难以有效针对疾病、教育等致贫风险。现阶段中国扶贫政策在收入救助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提高贫困风险人群应对贫困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和最快速度的减贫,创造了全人类反贫困事业的伟大奇迹,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生机和活力。但由于贫困成因的复杂性和脱贫的脆弱性,如何从机制设计上巩固脱贫成果、阻止贫困复归,是今后反贫困长期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后扶贫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工作重点,运用规范研究方法,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有效构建稳固脱贫的长效机制,包括:构建稳固脱贫与精准扶贫政策延续机制;稳固脱贫与乡村产业振兴衔接机制;稳固脱贫与壮大集体经济共促机制;稳固脱贫与\"扶志\"\"扶智\"并举的内生动力和能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多耕地少,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十分重要。本文对云南绥江高海拔地区野生植物--苦丁茶进行调查研究,并研制出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复方苦丁茶”供社会需求。这对促进山区生态经济的发展,使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旅游扶贫是一种新型的扶贫方式,其优势在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外力输血为内在造血,变被动生存为主动发展。文章以江西省星子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旅游资源富集的欠发达地区旅游扶贫中普遍存在的困难,并由此提出化解困难的机制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
扶贫的机制设计与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20年的扶贫实践中,制度因素在我国扶贫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扶贫实践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贫困人口总量的不断减少,我国贫困问题的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给我国的扶贫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扶贫工作之所以问题重重,主要是因为制度短缺。因此,应加强扶贫制度建设,相应地调整我国的扶贫战略、制度设计和政策,农村扶贫有待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个人和家庭特征对贫困的影响相对较小是中国农村贫困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针对公共利益的公共投资对消除贫困和缩小地区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公共投资也需要讲究效益,本文在分析贫困者参与农村公共工程的成本收益和农村公共工程扶贫效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农村公共工程扶贫效益的总方程式。农村公共工程的效益从成本收益上看,是由贫困者参与农村公共工程的收益和成本来决定的;从影响因素上看。农村公共工程扶贫效益是农村公共工程的目标选择、位置效应、时间效应、覆盖面、漏出效应、挤出效应、资金使用效率及其他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提高公共投资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贫困人口的脱贫意识等途径提高农村公共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