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夏 《中国经贸》2006,(10):66-67
从今年2月份以来,中国纺织服装业界一直广为流传出口退税率可能下调的信息,可一直“只听楼梯响,未见人下来”。9月14日,国家财政部等5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为11%,这一预期终成现实。[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已经是近年来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的第三次调整(1999年为了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国家将平均出口退税率由6%提高到15%,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议,把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三个百分点)。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涉及纺织、钢铁、有色金属、煤炭、机械等多个行业,税率有升有降。那么,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于一个国家(地区)及其相关产业、企业来说,是“福”还是“祸”呢?  相似文献   

3.
2%的信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下发通知,宣布自2008年8月1日起,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将由11%提高到13%.这是中国自2006年推出下调企业出口退税率外贸政策以来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0月21日对外宣布,将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共涉及3486项商品,大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二是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0月21日对外宣布,将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共涉及3486项商品,大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二是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相似文献   

6.
徐会苹 《河南经济》2003,(10):30-31
自2004年1月1日起,中国的出口退税率将调整为五档,平均水平将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根据有关机构计算,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增加约1个百分点,若下调3个百分点的话,将使得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增加4%,这将给中国出口企业的经营状况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企业应该如何调整出口战略来应对出口退税率下调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相似文献   

7.
白明 《中国经贸》2007,(8):82-84
从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再次下调出口退税率。与此前历次调整相比,本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力度最大,被列入调整“名单”的商品涉及到2831个税号,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不可否认,此次下调出口退税率的初衷在于平衡贸易收支,甚至包含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考虑。然而,客观上看,效果却远远不止于此。  相似文献   

8.
《浙江工商》2008,(10):38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明确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具体为: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将日用及艺术陶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  相似文献   

9.
调整出口退税率是"福"还是"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已经是近年来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的第三次调整(1999年为了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国家将平均出口退税率由6%提高到15%,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议,把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三个百分点)。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涉及纺织、钢铁、有色金属、煤炭、机械等多个行业,税率有升有降。那么,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于一个国家(地区)及其相关产业、企业来说,是“福”还是“祸”呢?  相似文献   

10.
基于缓解我国财政赤字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考量,今年10月1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规定从2004年起,对退税机制进行改革,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出口退税率平均水平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对于出口依存度达31%的浙江经济而言,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涉外税收的三项改革1.从1996年4月1日起·将我国进口关税的算术平均税率从目前的35·9%下调为23%.同时原则上取消进口税收优惠;2.从1996年1月1日起,将现行的出口退税率由14%、10%、30%分别下调为9%、6%、3%,平均退税率降为...  相似文献   

12.
1、政策调整因素导致的出口突然增长 今年以来,有关政府部门一直在酝酿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主要是降低某些产品的出口退税。9月14日,财政部等5个部门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财税[2006]139号)。这次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调整“双管齐下”,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在外贸领域的强有力措施。主要是取消了部分“两高一资”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钢材出口退税率由11%降至8%,纺织品、家具、塑料、打火机等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这一政策自2006年9月15日起执行,但对之前已经签订的出口合同,凡在2006年12月14日之前报关出口的,可以按调整之前的出口退税率办理退税。由于一段时期内,该政策的酝酿和社会上的议论,促使企业在8、9月份明显加快出口节奏,特别是政策出台后,企业均希望抢在近期出口,争取早些按原来的税率退税。这导致从外贸数字来看,在去年同期出口偏高基础上,今年8、9月出口增速仍明显高于前几个月,规模上约猛增了100亿美元。9月份钢材出口407万吨,增长2倍  相似文献   

13.
董升 《东北之窗》2008,(16):28-29
从8月1日起,国家对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从11%上调到13%,这是国家在对纺织品、服装出口行业出口退税率多次下调后的首次回调。  相似文献   

14.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5月1日起调整下列产品的出口退税率:1,将煤炭,钨、锡、锌.锑及其制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为8%,2、取消稀土金属、稀土氧化物、稀土盐类.金属硅.钼矿砂及其精矿.轻重烧镁.氟石、滑石、碳化硅.木粒、木粉、木片的出口退税政策。  相似文献   

15.
张艳萍 《特区经济》2005,(12):55-56
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对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进行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全国综合退税率下调3%;二是建立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退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共同负担;三是累计欠税由中央财政负担,并从2004年起对欠税采取全额贴息;四是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人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贸易顺差的扩大,贸易摩擦争端在近几年日益凸显。出口退税率下调成为国家控制和调整出口种类、数量的重要手段。针对新一轮出口退税率下调,出口企业应掌握政策调整的导向,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发展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通过多种投资方式,尝试“走出去”。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29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宣布,从2009年1月1日起,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这是继去年12月1日提高3770项商品出口退税率后,我国再度提高出口退税率,也是2008年内第四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经济对于外贸依存度高达60%,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中,2009年的出口面临着哪些困难?中国能否打赢这场出口“突围战”?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这样一个外贸依存度高达50%的国家来说,调整出口退税率将影响出口增长。专家认为,这次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显现。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2月29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宣布,从2009年1月1日起,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这是继去年12月1日提高3770项商品出口退税率后,我国再度提高出口退税率,也是2008年内第四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经济对于外贸依存度高达60%,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中,2009年的出口面临着哪些困难?中国能否打赢这场出口“突围战”?  相似文献   

20.
山东出口退税锐减35亿2003年10月13日是一个令中国从事出口业务的企业倍加关注的日子。在这一天,国务院正式下文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出口的产品退税率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退税率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退税调整自2004年1月1日起执行。以此推算,中国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将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此次的出口退税机制改革,首要因素是出口退税欠税额严重。同时,中国出口退税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原来的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