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数字     
《中国报道》2009,(3):12-13
2月17日,中共杭州市市委书记王国平表示.杭州市将再发10亿元消费券,包括旅游券、培训券、教育券等;同时发放部分非公益性消费券,杭州市民均可自愿认购。春节前,杭州市、区两级已面向特殊群体发放2亿元消费券。杭州市首倡的消费券做法得到了国家商务部的肯定。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明确表示.消费券对拉动消费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方快报     
《中国经济快讯》2009,(7):10-10
杭州、南京等多地发放代金券促进消费 近来,各地纷纷以发放“消费券”等形式出台了促进消费措施。其中,杭州市将2009年定为“消费促进年”,目前已向市民发放消费券超过10亿元,包括旅游券、培训券、教育券等。杭州首倡的消费券做法得到了商务部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地方快报     
杭州、南京等多地发放代金券促进消费 近来,各地纷纷以发放“消费券”等形式出台了促进消费措施。其中,杭州市将2009年定为“消费促进年”,目前已向市民发放消费券超过10亿元,包括旅游券、培训券、教育券等。杭州首倡的消费券做法得到了商务部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消费券真香     
设闹钟准点抢券、两分二十秒瓜分1.5亿,"双十一"一般的消费狂欢在互联网之城杭州再度上演,不过,主角换成了由杭州市政府发放的消费券。这种类似于"电商满减"的消费券能拉动消费吗?杭州消费券发放之初,质疑声就不绝于耳。但消费结果显示,消费券成为了后疫情时代,杭州购买力复苏的一大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9,(5):14-14
继杭州市计划向外地客源市场发放4000万元旅游消费券、安吉计划将3000万元的旅游共享券派送给长三角地区市民后,淳安、桐庐等地旅游部门也将在本月底前向长三角地区分别发放超过1000万元的旅游消费券。浙江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待各县(市、区)方案全线出炉后,旅游消费券的优惠总额接近亿元。  相似文献   

6.
从去年年底以来,各地纷纷出台发放“消费券”措施,以刺激消费。眼下不少商家也搭起了顺风车,发放各式各样的消费券;不过,商家对使用条件和时间都做出了严格规定,使原本人见人爱的消费券,逐渐有些变了味。  相似文献   

7.
近段时间,成都、杭州、南京等地相继派发购物券、旅游券等消费“红包”,受到居民欢迎,带动了即期消费,也引得其他一些城市眼热心跳,纷纷酝酿发放消费券。发券是好事,但要把好事办得更好,还得多动脑筋。比如,在财力允许的前提下不断扩大消费券的受益对象,包括广大中等收入者。但对消费券的作用不必过于放大,要知道发券可救急,但不治本,千万别把发券当作扩大消费的万灵仙丹。有的地方在促消费中,  相似文献   

8.
资讯     
成都向贫困人群发百元消费券12月11日,成都市政府对外界宣布.为扩大内需.保证城乡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元旦和春节.成都市民政部门将于年底向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乡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每人价值100元的消费券。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信息》2009,(8):14-14
从近日开始,杭州首次发放总额过亿元的教育培训消费券。在杭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杭高校杭州市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几类群体,每人可以拿到300元至2000元不等的教育培训消费券,分别可用于参加教育培训、技能培训或抵缴学费。  相似文献   

10.
消费券     
《天津经济》2009,(2):85-86
消费券是专用券的一种,为实现经济政策的工具之一。当经济不景气导致民间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政府发放给人民消费券,作为人民未来消费时的支付凭证,期待借由增加民众的购买力与消费欲望的方式以振兴消费活动,甚而进一步带动生产与投资等活动的成长,加速景气的复苏。虽然消费券是以促进消费为目的,但也可作为社会救济工具之用。也有两者相混,既以振兴消费为目标,实施方式又如同社会救济。混合型的政策形成背景可能比较复杂,而非仅有经济考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信息》2009,(1):15-15
2008年12月12日,成都市政府召开发布会宣布,成都市民政局将率先拿出价值3791万元的消费券,发放给全市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及城乡重点优抚对象,每人100元。据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陈翔军介绍,这是国内首次向困难群体及优抚对象发放消费券。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商务厅为了积极推动扩大内需,于5月1日~31日在全省范围内举办消费月活动,组织百家企业发放1.79亿元消费券,激发了消费热情,为陕西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3.
消费券     
《浙江经济》2009,(4):45-45
眼下消费券俨然成了一些地方政府拉动消费、提振内需的不二法门。一些地方正在研究推出旅游券、教育券等消费券,也有人建议在全国推广这一做法。然而,问题是正如有读者提出的:消费券是不是真有拉动内需、激活经济的魔力?  相似文献   

14.
《产权导刊》2010,(1):46-47
只有增加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消费需求才能够真正被带动起来。发放消费券的做法并不能造成经济繁荣。因为政府增加赤字来发券支持消费.周对还要收税,会影响整个经济基础。我国主要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度过经济危机,保证了GDP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渡”客     
旅游消费券、家具建材消费券、车房消费券、家电消费券……目前名目繁多跟风而上的券,大都成为商业打折促销宣传的手段,如同促销券。而非原本政府让利于民的“消费券”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     
《天津经济》2009,(2):73-73
上海2008年GDP增长9.7% 17年来首度低于10%;江苏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浙江2008年GDP增长10%超过21000亿元;杭州将面向全国发放旅游消费券.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09,(5):19-19
近段时间,成都、杭州、南京等地相继派发购物券、旅游券等消费“红包”,受到居民欢迎,带动了即期消费,也引得其他一些城市纷纷酝酿发放消费券。作为政府转移支付和再分配的特殊手段,消费券能在短期内较快提振消费,不少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萧条期曾多次使用。目前,4万亿元投资大单正逐步落实,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等客观因素,投资成效尚需一段时日才能显现。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拉动内需,将发放给全市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及城乡重点优抚对象每人100元.届时,区(市)县民政部门将与政府采购部门共同确定消费券的指定商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集体经济》2009,(7):35-36
消费券的功能在购买商品方面与钞票类似,但是在使用时会有一定的限制条件,而且不能变现。经济萧条,购买力不强时,政府发放消费券给特定人群,强力拉动消费。  相似文献   

20.
浏览近期的各大媒体,从央视到地方电台,从《人民日报》到网络论坛。上自全国两会的代表议案,下至老百姓的茶余饭后,“消费券”一词无疑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词汇。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内到省外,有的正在酝酿,有的已经大规模发放,一场大规模的“发券总动员”似乎已箭在弦上,都希望以此拉动内需、刺激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